你在这里

开倒车是没有止境的

晚清闹义和团,实际上就是朝廷在开倒车的时光。朝廷里顽固派得势,端郡王载漪,由于儿子被西太后选为大阿哥,准备替换光绪皇帝,所以,最为疯狂。安着心,想要早一点让儿子登基。西太后也选他做了义和团的大首领,也好节制这些乱糟糟涌进北京的乱民。其余像刚毅,徐桐等看见洋人就头痛的家伙,这回也算扬眉吐气。另一个义和团的钦定首领,是人称澜公爷的辅国公载澜,为了借义和团势儿张大自己的威风,干脆把义和团迎进自己家来了。

当然,戊戌维新时跟变法沾边的大臣,被杀的杀,关的关,撤职的撤职。六君子死了,康梁跑了,张荫桓被发配,徐致靖被关进了大牢。然而,这还不够,随着顽固派的嚣张,那些跟变法没有关系,但却跟洋务有关系的大臣,也糟了殃。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内阁侍读学士联元,兵部尚书徐用仪等人,也被押上法场,在义和团的监督下被砍了头。就连做过多年内务府大臣,跟西太后关系不错的户部尚书立山,也因为嘟囔了几句义和团的坏话,丢了性命。一说,是因为立山跟澜公爷争一个妓女,结了仇,澜公爷私仇公报。

此时,民间传说,端王爷他们,要杀一龙,二虎,三百羊。一龙,就是光绪帝,二虎,就是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其余三百羊,就是朝廷里所有开明一点的大臣。端王爷要的,是来一个大清洗。

民间的传说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在杀了许景澄和袁昶他们之后,端郡王载漪不仅多次动了让义和团冲击皇宫,也好借机杀掉光绪的念头。而且这爷儿俩,他和他做大阿哥的儿子,屡屡顶撞光绪,全然不顾朝廷礼仪。如果不是西太后觉得这样有点不像话,给压着了,否则,光绪可能真的小命不保。而且,端王载漪真的递给西太后一个名单,上面要杀的人,除了没有光绪皇帝,剩下他看不上眼的,都在里面。头一个,就是李鸿章,其次则是庆亲王奕劻。也就是说,如果依端王的意思,朝廷里所有曾经跟洋务沾边的大臣,都该被清理掉。维新派不能活,洋务派也不能活。

其实,庆亲王奕劻,虽然办过洋务,但此时依旧是西太后最信任的王公亲贵,在闹义和团那阵儿,几乎每天都会跟他见面。虽然他被端王看不上,认为他办过洋务就是汉奸,但西太后却还没有放弃他的意思。至于李鸿章,此时正在做两广总督,西太后就是有心杀,也鞭长莫及。地方的封疆大吏搞起了东南互保,根本不买朝廷的账,这事儿,西太后也是知道的。这时候,就算她跟端王一样昏,李鸿章的人头,也取不到,反倒有可能把这个中兴名臣给逼反了。事实上,已经有人在策动两广独立,推李鸿章做总统。

开倒车的时候,正常一点的人,势必人人自危,前面的被干掉,就轮到了后面的。小人得志之时,乌烟瘴气。之所以没有发动大清洗,是因为端王他们心太急,动作太大,一上来就要拿两个西太后根本没法动的人开刀。接下来使馆又迟迟打不下来,西太后一想,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看来也不靠谱,再在朝堂大开杀戒,就更没有必要了。以后洋人打进来,议和还用得着李鸿章。

在八国联军破城,西太后仓皇北逃之际,西太后命令庆亲王返回北京,等李鸿章一到,就跟洋人议和。在此之前,一道令李鸿章北上的上谕,早早就发到广州了,而李鸿章也启程,到了上海在等着时局变化。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给西太后开倒车的胡来擦屁股的,果然就是李鸿章。至于澜公爷,被当祸首给杀掉了,而端王,在西太后的力保之下,被发配到了新疆。当年那股子疯劲儿,一丝也不见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