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周鸿祎的“若无其事”令人尴尬 令我恐惧

总有一天你会同意我的这个视角:往往细枝末节处,人的本质会无所遁形。

比如某幼儿园虐童事件里,那个恐吓小朋友说‌‌“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可以伸到你家里来,你做什么说什么我都知道‌‌”的人民教师。我就丝毫不怀疑,若是在文革,这个老师一定是个‌‌“告密者‌‌”。而在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这位老师的身份铁定是名‌‌“思想警察‌‌”。

一般人说不出这样的话,只有习惯操控和摆弄他人思想意志的人,才会有脑洞如此之大的创新式威胁。

虽然面对家长,她谈论的总是关心和爱,但关上教室门,却眼都不眨地将钢针扎在小朋友们的身体和灵魂里。

人们唇齿间的正义和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有时可能差距大到能把他们自己吓一跳。但这一切在未被他人指出之前,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就是那齿间‌‌“正义的化身‌‌”。

作为安全软件起家的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先生曾对用户隐私、用户数据保护等相关话题,发表过无数铿锵有力的观点。

当然都十分‌‌“政治正确‌‌”,诸如‌‌“违背用户隐私保护的产品,应该被毙掉‌‌”,‌‌“不能让用户成为透明人‌‌”之类,每一则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将用户隐私视若泰山之重的安全软件公司老板。

但周鸿祎昨天却发了这样一条,和其用户隐私大过天的人设‌‌“过于违和‌‌”的微博:

说真的,我一边读,一边都为他感到脸红!

但人家竟然毫不在乎地将这件事儿发在了微博上,还测试微博是不是万能。我真觉得您该赶紧测试下自己‌‌“用户隐私大过天‌‌”的信仰,还是否坚挺了。

机场拿错别人的箱子不是什么特别离奇的事儿,尤其像Rimowa这样的箱子,外形高度相似,有时候亲妈都分不出来。我也曾拿错过别人的箱子,好在出机场前都及时发现了。

但周总就不一样了,他自己蓝色箱子,拿了别人的黑色箱子不说,到酒店了准备打开行李箱(正常人到这一步,应该已经注意到自己拿错箱子了吧,毕竟颜色都不一样啊)。结果发现箱子密码不对……

微博评论里有这样一种声音‌‌“周总是直到打开箱子之后,才发现这不是自己箱子的‌‌”。我对这样美好的猜测是表示呵呵的,这年头谁还没个密码箱啊?

发现箱子密码不对,一个人潜意识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第一反应绝不是去尝试初始密码——因为你明明已经更改过密码了,正常人潜意识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判断密码没对齐,然后再一次核实对齐密码。而在这个重新核实的过程中,一个人有多大可能性,依然发现不了这个密码不对,颜色也不对的行李箱,根本是自己拿错了别人的呢?

试了一下密码不对,然后在明知道自己的箱子已经被改了密码的前提下,尝试用初始密码打开行李箱——这时您要还跟我掰扯没发现箱子不是自己的话,这篇文章咱也就别往下看了。

密码不对,发现箱子不是自己的之后,周总十分‌‌“聪明‌‌”地试了下箱子的初始密码(一般都是四个零,很多人买了行李箱之后,并不会更改这个初始密码,这里也做个提醒吧,行李箱还是要改密码),然后,打开了这个陌生人的箱子!

他竟然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打开了别人的行李箱。

而且还把这一切分别晒到自己的朋友圈和有着1200多万粉丝的微博上——这说明周老板从骨子里,就没觉得‌‌“未经允许,打开别人的箱子‌‌”这件事儿,是一件多么荒唐、没教养、乃至违法的事情。

这样的行为与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如果是普通路人,超超还能尝试理解。

但一个安全软件公司的董事长,一位动辄将‌‌“保护用户隐私、保障用户数据‌‌”挂在嘴边满世界呼吁的人,在明知行李箱不是自己的情况下,依然尝试去打开一个陌生人的行李箱,而不是选择直接送回机场,我怎么想都觉得有点可怖。

相比周老板‌‌“我需要交换箱子,否则我明天没有滑雪衣服‌‌”的揣度,丢失行李箱的这一家可以说是操作与风度均满分了——自己的箱子被人拿错了,但他们并没有拿走那个无人认领的蓝色行李箱,而是交给机场服务人员。

仅仅在一年多前,360水滴摄像头直播事件闹得全网沸沸扬扬。很多用户发现,360旗下水滴直播,正在不间断利用联网的360智能摄像头进行全网直播,而这些摄像头注视下的人们,并不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正在被成千上万的网友观看、欣赏、点评。

一些公众场所的摄像头‌‌“被直播‌‌”也就罢了,许多放置在私人场所的摄像头(比如很多家庭里为了防盗或监控孩子/保姆安装的摄像头),也在默默对全网进行着直播,很多人在家里换衣服、交谈、哺乳的画面,成了水滴直播吸引眼球的‌‌“流量噱头‌‌”。

事情闹大之后,周老板一开始很强硬,搬出‌‌“竞争对手恶意抹黑‌‌”和‌‌“我们有告知和授权条款‌‌”等不出意外的回应手段。

其实要我说,类似这种事儿,扯来扯去真挺没意思的。大家都不是外宾,装什么不懂国情啊?类似操作的动机、目的和手法,授权的人明白,做的人清楚,业内人士和偷窥的观众,也是心知肚明吧?

不说别的,假若360在美股没有私有化退市,您一个美股上市公司董事长,敢拿这两个理由去和美国证监会解释吗?

中文互联网近几年有个很奇怪的争议:

中国人不在乎隐私!所以互联网公司可以拿用户隐私和数据,去进行各种应用,只要给予用户相应的回报即可。

我不否认,相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中国人的确更容易忽略‌‌“隐私‌‌”这个概念。传统‌‌“家天下‌‌”的熏陶之下,中国人的个体是不被当成一个人来去看的,个体只是家庭和宗族的一员,在未成年,甚至未分家之前,别说隐私权了,你个人的性格喜好三观乃至配偶,都由不得你自己做主。

人我界限淡薄,自我隐私不被他人尊重,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生活经验:

老师和家长可以随意翻阅你的日记本,有些朋友习惯拿起你的手机肆无忌惮地翻相册,而不顾你的脸色尴尬;年节聚会时,热衷于打听收入、婚嫁、生育等十分私人的问题;一些家长毫不隐晦地将孩子裸露、甚至生殖器特写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家长领着熊孩子去别人家,任由自己孩子像抄家队一般,把别人家的柜子抽屉翻个底朝天,而不觉得有丝毫不妥……

类似的典型性遭遇,几乎可以无止境地往下举。

仿佛所有人都喜欢公开自己的隐私,而不觉有异,同时又喜欢窥探别人隐私,而不觉有愧。

‌‌“个人隐私‌‌”反倒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存在,和被人嘲讽为不懂国情的‌‌“装逼专用词‌‌”。

遇到类似黄海波嫖娼这样的事情,手握公权力的某位警官,擅自将黄和外围女的照片公布之后,没有引起什么警惕的声音,反倒收获了一堆赞美和鼓励。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但至少在我看来,这些事真挺荒谬的。

我很在意自己的隐私权能够被尊重、被保护,这和超超是不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无关,这和我是否拥有这份基本权利有关。

当一个重视隐私的人遭遇‌‌“你是不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这样的质疑时,被讽刺的不是那个试图保护自己隐私的人。被讽刺的是丧失了体面和界限感的群体,以及不尊重个体权利的社会。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