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要治就治听话的

古代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是一条小河,河边有座小庙,庙里供了一个木雕的神像。有天,河上的小桥坏了,一个过路的人,不由分说,从庙里把神像搬下来,放在河上,踩着就过去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见神像倒在河上,慌忙把它扶起,擦拭干净,恭恭敬敬地放回原位,又磕了好几个头才走。两人走后,神像边的鬼卒跟神像说,大王,要不要惩罚前面的那个人?神像说,要罚就罚后面那个。鬼卒不解,神像说,人家都不信我们,怎么罚呢?

我们年轻的时候,单位开会,经常有不来的。领导很生气,一生气,就要骂上半天。结果,挨骂的,都是来比较乖开会的,不来的,一点也听不见,过后,也没有什么惩罚。这个道理,跟古代寓言说的一样,要治,就治那些听话的。

古代的皇帝,在理论上是不会相信任何人的,所以,得有人监视群臣,尤其是监视那些独当一面的地方大员。所以,秦始皇创制,就安排了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和军事系统,专门干盯人的事儿。

但是,在某些非常时期,单靠监察机构盯人,皇帝已经不放心了,这时候,就用得着宦官了。唐代在安史之乱过后,皇帝对带兵官大为不放心,于是,就每支部队派出一个宦官做监军,防止再有军人像安禄山那样叛乱。

当然,接受安抚的安禄山旧部,河北诸镇是不能派人监督的,因为他们根本不听话,接受招抚,仅仅是因为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死了,群龙无首,暂时接受中央政府的一个名头,本质上,还是割据一方,不听招呼。不仅不听招呼,稍有不顺心,就会称兵造反。

然而,那些听话的将军所带的部队,在叛乱到来之际,每每打不过叛军,害的皇帝有时候还得流亡逃命。这些部队之所以战斗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跟监军有关。有哪个正常人负责一摊子事儿,喜欢被人在旁边盯着呢?没有。但是,皇帝就要这样,明摆着不信任你,还要你干事,事儿能干好吗?更何况,宦官原本就被人看不起,带着钦命,没事就挑三挑四,找你的毛病。还没打仗呢,带兵官就一肚子气了。到了开战之时,监军又带一帮子人在旁观战,战况稍有不利,扭头就跑,他这一帮子人一跑,马上军心动摇,整个阵势非乱不可,想不吃败仗都不行。

后来裴度做节度使,想出来一个办法,请监军在开仗的时候,不要去前线,反正打胜了,功劳给你记上就是。这个办法实行之后,情况才稍好一点。

我们都知道,唐代最后的覆灭,是灭在军阀手上的。那时候,已经遍地都是军阀了,听话的军人,在监军制度下,不是逼死了,就是被逼反了。大家都不听话了,皇帝也就成了军人手里的玩物。由农民造反队伍转化的大军阀朱温捏着唐朝的皇帝,一不高兴,就把唐昭宗给杀了,把唐哀宗给废了,赫赫的大唐,就这样完了。

明末的崇祯年间,也是这样,崇祯皇帝惩罚的,都是忠诚而且听话的人,从孙承宗到袁崇焕,都是。不听话的,一个也治不了。大顺军兵临城下,连个守城的人都没有了,自家只好去找歪脖树了。

要治就治听话的,看起来,盯人是在维护领导,但此事的导向,却是相反的。结果自然是听话不是被整死,就是被逼得变成不听话的。不听话的多了,领导就不好再做下去了。人治而非法治,监督一定会走样,不是监督不干坏事,而是监督本身就成了坏事。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