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有些地方啊,离开了佩奇就不会吃肉了

小猪之于德意志,恰如锦鲤之于我们。

德国人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俚语:‌‌“Da hast du ja Schwein gehabt!‌‌”。尤其在新年伊始或面临重大挑战时,大致就是‌‌“不需要太操心,总会交好运‌‌”或是‌‌“明明没什么指望,却意外得走了狗屎运‌‌”的意思。德国人眼中的幸运之物,就是那只粉粉的‌‌“吉祥小猪‌‌”(Glücksschwein)。

为什么德国人把小猪当成吉祥物?这类俗语的形成自然有很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源于过去的纸牌游戏,德国南部地区习惯将‌‌“A牌‌‌”称为‌‌“猪牌‌‌”,而‌‌“A牌‌‌”也是诸多纸牌游戏里最大的,因此拿到这款牌的人自然无比幸运;另一种说法源自中世纪的竞技运动,当时即便比赛的最后一名,也会被赠予一头小猪当做宽慰,‌‌“可能即便没努力付出,却还是得到了奖赏‌‌”,于是‌‌“Schwein gehabt‌‌”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

离开了‌‌“佩奇‌‌”就不会吃肉的民族

中世纪的生活相对艰苦,若能有面包和火腿相伴,想必已是笑容堆满面庞,‌‌“Schwein haben‌‌”自然也代表‌‌“幸运‌‌”。德意志是名副其实的‌‌“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民族,尤其偏好吃猪肉,大部分德国‌‌“硬菜‌‌”的主角也都是猪肉,最常见的就是肉排(Schnitzel)。

‌‌“维也纳炸猪排‌‌”是德国南部与邻国奥地利的传统大菜,原形是‌‌“维也纳炸牛排‌‌”(Wiener Schnitzel),一种将小牛肉裹上面包糠炸制而成的菜肴,如今已被封为‌‌“奥地利国菜‌‌”。肉排用锤反复捶打,撒上盐和胡椒调味,裹上面包糠和蛋液用黄油或猪油炸透,以柠檬和西芹碎提味,配菜包括洋葱、生菜或腌小黄瓜,也可搭配烤土豆与薯条。

德国和奥地利人习惯以猪排取代小牛排,因为前者更加实惠,两国也规定‌‌“Wiener Schnitzel‌‌”必须使用小牛肉,而猪排版则使用‌‌“维也纳炸猪排‌‌”(WienerSchnitzel vom Schwein)的菜名,维也纳炸猪排的特点是薄而大块。不可否认的是,德奥炸猪排为后来‌‌“海派炸猪排‌‌”和‌‌“日式吉列猪排‌‌”的发源和流行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咸猪肘‌‌”,德国菜的一张名片

德国菜向来以奔放豪爽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和让人一嗨到底的就是‌‌“德式咸猪肘‌‌”。这款硬菜通常选用厚实的猪后小腿,结实富有弹性的肌肉,丰腴的肉皮和发达的筋腱,让它的口感充实并富有层次,岂止是满满的一口大肉,而是如潮水般撩动唇舌的咀嚼体验。德国咸猪肘分为两个流派,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大不相同:

南部的脆皮烤猪肘(Schweinshaxe)

德国南部以巴伐利亚州为代表,也包括邻国捷克与奥地利,通常习惯将猪肘先用香料浸泡入味,然后放入蔬菜汤里炖煮,最后经炭火炙烤或果木烟熏;关键在于炖熟晾凉的猪肘用铁钎扎出众多小孔,这样烤出来的肘皮才会酥脆起泡。随着猪肘在烤架上被烤的吱吱作响,油脂四溢,也带来无以伦比的浓郁肉香,酥脆表皮金黄油亮,口感耐嚼富有韧劲,里面的猪肉汁水丰盈,饱满而入味。

北部的水晶猪蹄(Eisbein)

德国北部以柏林为代表,也包括波兰,通常把猪蹄稍加盐腌后放入高汤中,同时加入胡萝卜、豌豆泥、大蒜、芹菜等及大量香料一起闷煮,炖煮时间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出锅后的猪蹄肉,依旧保持着紧致口感,富含胶质的肘子皮,黏糯而富有弹性。北德把煮肘子叫做‌‌“冰肘子‌‌”(Eisbein),关于‌‌“Eisbein‌‌”一词,有种解释认为,过去人们会把猪腿骨绑在鞋底当做溜冰用的冰刀,冰肘子因此而得名。

无论何种咸猪肘,土豆丸子(Kartoffelknödel)、土豆泥(Kartoffelpüree )、德国酸菜(Sauerkraut)以及甜芥末酱(Süßer Senf )都是亘古不变的经典配菜。德国咸猪肘就是这样一种食物,无论是原料或是烹饪方式,都将人们对肉食的欲望发挥到极致,满足感从未如此触手可及。

‌‌“德式香肠‌‌”,占据了肉食的半壁江山

德语中香肠叫Wurst,制肠是门古老的肉类保存工艺,馅料主要是瘦肉和脂肪,也会加入一定比例其它食材,譬如内脏和血液。德国香肠的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十三至十四世纪,很多日耳曼的小国就已经有了各自引以为傲的标志性香肠了。如今,无论是街头小吃还是大餐主菜,香肠在德国随处可见,种类多不胜数,至少有上千种。

香肠按制作过程分为生鲜肠、熟制肠和发酵型肠。生鲜肠就是刚做好未烹熟的生香肠;熟香肠是指已经过烹煮,买来后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再次煎烤,如再经过风干或烟熏可以保存更久;发酵类经历了风干与发酵,如同陈年火腿一般沉淀着时间的味道,可直接生食,如著名的萨拉米香肠。按馅料状态分为粗绞馅香肠和细绞馅香肠;按照烹饪方式可分为水煮肠、烤肠和生食肠。

法兰克福香肠Frankfurter Würstchen

法兰克福香肠也叫维也纳香肠(Wiener Würstchen)。这种香肠质地细腻柔软,传统做法是用瘦猪肉加盐渍培根和肥肉,放进搅拌器内搅拌乳化再灌入羊小肠,最后经过烟熏制成。烟熏赋予了法肠独特的香味,为了保持它鲜嫩美味的口感,食用时不用煎炸,而是放入70℃的热水中灼熟,低温可以防止肠衣爆裂。搭配黄芥末或面包同食。如今法兰克福香肠早已经传遍全球,风靡美国的热狗肠就是由它演变而来。

慕尼黑白肠Weißwurst

巴伐利亚州传统白肠,由小牛肉、猪背油、熏肉和洋葱碎、欧芹等混合制成,考究些的还会加进烤小牛头皮。白肠含水量高,因此十分容易变质,旧时白肠只能保存一个上午,于是有了‌‌“白肠不该听到中午教会钟声‌‌”的说法。白肠也在热盐水中烫熟,剔去肠衣后蘸着甜味的黄芥末食用,搭配扭结饼和白啤便是地道的南德早餐。白肠必须选用猪背油,气味清淡、硬度足够且融点高,冷食时也不会有颗粒感或起糊,鲜嫩的白肠搭配极具咬劲的碱水扭结饼,真是越嚼越香。

纽伦堡烤肠Nürnberger Rostbratwurst和图林根烤肠Thüringer Rostbratwurst

著名的烤肠要数纽伦堡烤肠和图林根烤肠,两者都以地名命名。纽肠在猪肉馅料里混入了有独特香气的墨角兰,而图肠则加入了胡椒、洋葱、大蒜和芫荽等香料。传统的做法都是将乳化后的肉馅灌入羊肠,纽伦堡烤肠一般只有7-9厘米长,而图林根烤肠通常15厘米以上。吃法是将焦香四溢的烤肠,夹在香脆的面包里,配上黄芥末或番茄酱。

烤肠切成小段淋上浓稠的辣味番茄酱再撒上咖喱粉,便是柏林著名的街头小吃‌‌“咖喱香肠‌‌”(Currywurst)。此外,常见的德式香肠还有肉芝士香肠Leberkäse、德国蒜肠Jagdwurst、德式下午茶肠Teewurst 等等,这些也只不过是德肠的冰山一角。

德国人,离开了‌‌“佩奇‌‌”本上可以说不会吃肉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