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香港有了亚洲第一家新闻博览馆

香港新闻博览馆 (美国之音记者申华拍摄)

了解香港历史发展如今又多了一个新去处。新建成的香港新闻博览馆,呈现了这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揭示了维护香港新闻自由的必要性。

新建成的香港新闻博览馆位于中环半山。孙中山当年来港曾在此求学,早年这里还汇集了众多报馆,有“印刷街”之称。在这里呈现和续写香港新闻业历史似乎顺理成章。这家新闻博览馆还被认为是亚洲的第一家。

2008年,香港媒体人参观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新闻博物馆时到启示。2011年底特区政府推出“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在港建新闻历史展馆的想法一下子找到契机。郑明仁是香港新闻博览馆委员,前苹果日报总编辑,他说:

“香港最宝贵的就是新闻自由,到现在这个重要性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我们的一些同仁2008年到美国去,参观美国那个新闻馆。回来以后构思,香港是不是也有一个这样的馆呢?让更多人可以看到我们香港是怎么走过来的,新闻从业人员是怎么工作的。我们一百七十多年的新闻事业是怎么样的?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们不会下判断,你们自己看,自己下那个判断好啦!”

博览馆搜集的一千多件文物,以新闻技术手段演变为脉络,从早期报纸讲起、接着是科技进步带动的无线电广播时代、电视时代,以及现阶段多媒体发展。时间跨越港英时期,以及香港回归中国以后。

博览馆的愿景是“立足香港,放眼世界,成为卓越的新闻博览馆”,彰显新闻资讯自由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重要角色。博览馆策展经理高洁媚说:“香港开埠以来有很多新闻,我们首先邀请香港历史学者,研究选出大约三百条新闻,细分后选出五十条,展示的方式是使用‘滚轴’。参观者可以很快看到所有新闻,这是一种活动的方式。参观者很有兴趣,好像是在打太极,慢慢翻动卷轴,挑选希望看到的报纸。”

目前展览内容涵盖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近年的雨伞运动等敏感话题,尽管有评论认为,这部分内容凸显得不够。另外,香港新闻自由近年来不断遭到破坏的争议性事件,似乎也没得到应有呈现。博览馆人士则说,目前的展览只是全面回顾性的,不排除以后会有专题展览推出。

这家博览馆的建成,实践了历史建筑“古为今用”的同时,保育和传承在地文化,香港称“活化设计理念”。新闻博览馆和所在街区建筑风格相协调,馆内墙上原有菜市场痕迹得以保留。人们浏览新闻史也能隐约听到昔日拥有近60个摊位的菜场嘈杂声,叠加了历史厚重感。

香港新闻博览馆强调“博览”,而不是“博物”。按照主席陈祖泽的说法,希望博览中继续推进香港新闻事业,而不是就此定格,让它走进历史博物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