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宰白鸭的故事

清季,富人犯罪,花钱找人顶替,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人命案,更是如此。有钱,就可以卖命。那时候,侦破手段低劣,地方官为了政绩,单纯追求破案率,只消有人认罪,巴不得早点结案,也纵容了这种顶替现象。

那时候的司法审理,有两个特点,一是但凡命案,以命抵命,只要有一条性命,抵偿了死者即可,是否真凶,不一定会有人计较。二是结案重口供。就算人证物证俱在,也得有口供,才能结案。反过来,没有过硬的物证,只要人犯自承了,也能结案。这样两个司法特色,跟买人顶罪,提供了绝大的方便。只要花大价钱,买来甘愿顶罪之人,买家令其把口供背熟,到时候,口供很对景,不由得人不相信。有命可以抵命,而且,现成的口供,审理的官员乐得省事。

那时候,福建漳州和泉州两地,这样顶杠的事儿最多,人称这种现象为宰白鸭,替人顶罪之人,被称为白鸭。一旦变成白鸭,必然被宰。其中,有的是因为械斗案,两方互有杀伤,如果一方死了四人,一方死了三人,那么,死三人这一方,就得再找出一个人来顶罪。真正被贡献出来的人,往往不是真凶,而是宗族花钱买的。有的,则是替富人顶罪。无论哪一种,被贡献出来的白鸭,往往都是被父母出卖的。

有时,碰巧赶上上司复查案件,往往会发现顶罪的“凶手”,虽然把口供背得精熟,但的确怎么看怎么不像真凶。但是,如果在复查官员的主持下,顶罪的白鸭真的翻供了。那事儿可就大了,首先,发回重审,初审官员会不乐意,弄不好会大刑伺候。其次,花了钱的真凶家族会很愤怒,往往扬言要报复,也可能真的报复。其三,将自家儿子卖了白鸭的父母,也会饶不了自己的儿子,因为卖儿子的钱,已经派上了用场。最后,往往白鸭还是得被宰,谁也救不了他。

被父母卖了白鸭的儿子,往往是家里比较没有用的一个(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子女都比较多)。在强势的父权社会,子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父母,尤其是父亲的财产。所以,父母没饭吃的时候,卖儿卖女,是被允许的。把儿子卖白鸭,致其死命,当然不合法,但是,这种事儿,跟卖儿卖女的界限,其实并不清晰。在一个父亲无故打子女,殴打致死都不犯死罪的社会,一个父母不高兴,就可以告子女忤逆,而且一告准了,子女必死的社会,父权对子女的支配权,其实没有边界。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比较喜欢称颂父慈子孝的故事,可是这种故事,未必是社会的现实。而且,越是底层社会,越是穷的揭不开锅的穷人,这样的故事,就离他们越远。子女,但凡可以拿来换钱,就是有可能随时被拿来换钱。那些把女儿卖入娼家,卖给有钱人做妾做婢的人,每每是这些女孩儿的父亲。这样的父亲,多养了几个儿子,把其中一个最没用的,卖给人家做白鸭,也是理直气壮。

越是贫穷,道德的堕落,就越是明显。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代,今天也是一样。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