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推出人工智能播音员引争论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推出了它所称的世界首个人工智能主持人。不过,中国网民对这一新鲜事物的不认可超过对它的认可。许多网民把这位虚拟的主持人称为“一台没有灵魂的新闻阅读器”。

分析人士说,这一最新发明显示了中国短期内在语音识别、文本挖掘和语义分析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但是对于中国在2030年之前要成为人工智能超级大国这个野心勃勃的长期目标来说前路坎坷。

人工智能主持人

新华社与中国搜索引擎公司搜狗合作,推出了两个全仿真智能合成主持人,一个播报英文,一个播报中文。两位智能合成主持人分别模仿的是著名新华社主持人张昭和邱浩。

人工智能英语播音员上星期首次播音,看上去他更像是高科技的拉拉队员,而不是新闻记者,喋喋不休地读着很少有主持人愿意说出的台词,例如“媒体行业的发展,要求持续创新,与国际上先进技术深度融合”。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人工智能主持人还承诺他将不懈地努力工作,为观众提供信息,因为新闻内容将被无间断地输入到他的系统内,也就是必要时7天24小时在各个平台同时播出。

没有灵魂

中国当地观众似乎对此并不满意,他们对人工智能主持人缺少人性化以及合成化的声音提出了批评。

对于新华社发布的人工智能主持人,不止一位微博用户认为他“没有灵魂”。

一位用户开玩笑说,要是中国有一位人工智能的领导人会怎么样呢?还有一位用户质疑新闻价值代表什么的时候说,“真是个疯子。每天都有假新闻”。

其他人对人工智能主持人对就业和工人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思考。

一位微博用户表示,这一切都和生产成本有关,这会决定他们是否会失去工作。一些人认为,只有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才能轻易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而其他人则担心,雇主可能会利用大批低成本的机器人来发财致富。

一个简单的使用案例

业内专家表示,数字主持人系统以真人图像为基础,嘴和脸部或许会用动画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的技术,再现类人的语音模式和脸部动作,然后再使用一种合成的声音来播报新闻。

亚洲物联网联盟秘书长刘建志表示,这样的创造展示了中国在语音识别,文本挖掘和语义分析上的进步,而这一切属于自然语言分析的领域。

不过,他在写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里说道,这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面。

他补充道,鉴于中国企业在试验性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速度,预计将来会有更多的用户场景和用户界面设计的面世。

市场情报公司IDC的中国研究主任董长晖说,人工智能主持人就是一个实例,用来招揽广告和观众。

他在一封写给美国之音的邮件中说,中国在快速追踪客户或物联网基础设施大数据方面具有优势,以增加其商业价值。

董长晖补充说,中国得以借助人工智能加速各行业或者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还使中国加速了跨越各个行业或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让这些行业或者价值链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远不是美国的威胁

不过,两位专家都表示这绝不代表中国已经在人工智能上威胁到了美国的领袖地位,因为中国还缺少一个开放的市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以及在核心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创新力。

以信息技术公司为报道重点的新闻网站Tech Crunch稍早引用知名风险投资家李开复的话说,作为全球最关键的技术创新之一,人工智能的发明者可能是美国人,但这项技术却在中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谷歌退出中国之前,李开复曾担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

根据李开复的观察,他认为中国即将在人工智能方面打败美国,原因有四:大量的数据、饥渴的创业者、增长的人工智能知识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出资。

中国政府已经设定了目标,要在2030年前成为人工智能的超级大国,将其转化为价值1500亿美元的产业。

然而,IDC的董长晖对中国传统行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率和效率表示怀疑。他说,例如制造业部门的情况日益严峻。

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可能有其短期效率和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开放市场对于建立有效的创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他呼吁中国开放包括跨国软件和服务在内的市场,以此推动其数字化的经济转型。

他说:“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应回到它的初始点...不再是中国控制和制造,而是打造一个开放的中国制造平台,让中国国内和国外的企业都有一个公平的平台。”

刘建志说,除了核心技术的巨大差异之外,中国不维护知识产权的做法,将对人工智能软件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由于中国人往往认为无形资产是免费的,因此人工智能软件在美国的售价是在中国售价的很多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