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两个超级棋痴的故事

围棋是中国的国粹,这种黑白子的棋,的确高明。入门虽然难,但真要是玩上瘾了,一般放不下。有人说,围棋不是用来玩的,而是用来参透天地宇宙大道的。玩的人是不是都这样参透了,我不知道,反正,古来的棋迷,或者叫棋痴,就是在玩,非常投入地玩。

第一号棋痴,要数阮籍。他的老娘快死了,家人来报。他正在跟人下围棋,对弈者说算了,他不肯,非得跟人决出胜负不可。棋局终了,老娘翘了,他饮酒三升,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第二号,是南朝的王彧,这位王导的后人,在宋为官,做得还挺大,一点不让乃祖。跟乃祖不同,他真的一点都不想做这个官,只是苦于辞不掉。南朝的王谢,是巨族,第一号的大门阀。在那个讲究门阀政治的时代,军人出身的皇帝,对这些巨族,不免心怀忌惮。宋明帝虽说活着的时候,给王彧加官进爵,可一旦自己不行了,就一纸诏书,赐了瓶毒酒,要王彧陪着他去地下逛逛。

当时,王彧正在跟人下棋,接旨之后,回到棋局之上,神色不变,接着下,一个劫争,打得昏天黑地,最终,消劫,棋也下完了。慢慢把棋子收入棋盒之中,跟客人讲,刚才,接到圣旨,赐我一死。于是打开毒酒,说了一句,这酒我就不让你们了。一饮而尽。

阮籍之行,在当时算是不孝。他不仅不顾老娘,照样下棋,而且在居丧期间,照样吃肉喝酒。东汉以来,礼法甚严,为父母守孝,不能饮酒,吃荤,和过性生活以及从事娱乐活动。三条禁令,他居然犯了两条半,下棋,在那时也算是娱乐活动。但是,此公哭得悲痛,不,惨痛,吐血数升,看在他哀伤过度的份上,朝廷也就不追究了。其实,吐血数升这个记载,我一直是有怀疑的,人能有多少血,一吐就是数升,还能活吗?也许,这数升之内,有大半都是酒。此公放着高官不做,听说步兵衙门有好的酿酒师傅,并有存酒八百槲,于是求做步兵校尉,酒是可以敞开喝了,血液里的酒精,肯定少不了。

跟阮籍相比,王彧是个真真好家伙。就是死,也要把劫争打完,把棋下到终局,然后从容收起。在阮籍,下棋比老娘的病以及给老娘发丧重要,在王彧,下棋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魏晋南朝之名士,讲究的,就是一个从容。孔融做青州刺史,袁绍之子袁谭来攻,矢如雨下,他在衙内凭几读书,谈笑自若。城破之后,才溜之大吉。嵇康将就刑,神色不变,索琴来弹,一曲广陵散之后,长叹一声,昔袁孝尼曾经求我学广陵散,我没答应,从今以后,广陵散绝矣!丢了城池也好,老娘将死也罢,甚至丢了性命也罢,这份从容,是不能丢的。丢了,就不叫名士了。在这点上,孔融的两个儿子,要比他爹还强。孔融被收,俩儿子正在玩,孔融求来人放过儿子。儿子们说,大人,岂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照玩不顾。未几,两儿子也进去了。

其实,下棋也好,醇酒妇人也好,无非是名士在乱世用来保命的小伎俩。他们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不屑于装成礼法之士,假充孝子,拍权贵和皇帝的马屁。骨子里,根本看不起权贵,甚至看不起皇帝,又没有出路,只好用沉湎于享乐来打发日子。酒也好,棋也好,美女的软玉温香也好,甚至嵇康的打铁营生也好,都是避祸的把戏。但真正有才的人,能避开祸端的不多。孔融折了,嵇康折了,后来的王彧也折了。只有阮籍存活了下来。因为他不仅不求权势不做高官,而且口不臧否人物,不得罪人。

在乱世,不碍着别人,也不得罪人,也许是一种活命之道。但是,他们骨子里那份傲,如果不留神显露了出来,还是危险。也许,只有不断地表态,表忠心,同时又避开大官不做,才能苟活下来。

这两个故事,唯一令我遗憾的是,那两盘棋,到底哪个赢了,书上一点都没提。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