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金融海啸后美欧走了不同的路

二零零八年九月,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了,由此触发了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十年过去了,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簇拥下,金融资产价格大涨,但是实体经济的复苏却缓慢许多,而且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也十分分歧。

美国经济的复苏相对较快,力度较强,至今已经走出了战后第二长的经济扩张周期,消费需求旺畅、工资上涨加速、企业投资转强,目前在全球经济中,当属佼佼者。与其它经济体相较,笔者以为美国做对了两件事。首先是金融业出清。无论股价还是资本金,美国的金融业在雷曼事件后纷纷陷入困境,但是在超额流动性和严厉监管之下,美国的多数金融机构补充了资本金,重组了业务,降低了投资杠杆。金融乃经济的血脉,金融稳定了,资金流通畅顺了,经济的元气就有慢慢复苏的机会。

其二是以减税为核心的供给侧变革。与之前的财政刺激政策不同,特朗普的税改意在降低企业营商成本,激活民间投资的热情。危机后的复苏前期,美国处在消费热投资冷的状态,企业部门热衷于发债回购股票,对实体投资兴趣不大,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经济已经展现出了可持续的改善。但是减税之后,企业的投资热情明显高涨,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劳工市场的热度,工资增长加速,经济增长前景强劲。

在结构性改革上,美国只是做了一点点,还有许多努力的空间,但是这已经足以引领世界潮流。与美国相比,欧洲的改革步伐迈得更慢。银行在补充资本金上并不积极,只是将从ECB拆出来的超低成本资金用于购买国债、赚取利差。这样赚钱是容易,但却失去了改革的窗口期。南欧国家对加强财政纪律反应两个极端,西班牙、葡萄牙在改善财政赤字上有进步,意大利选出了极端民粹主义势力组成的政府联盟,公开拒绝布鲁塞尔的预算准则,拖了整个欧盟地区的后腿。至于法国、意大利为首的社保改革里足不前,工会势力尾大不掉。

美国和欧洲在金融海啸后的最大差别,在于有无坚持市场出清(尤其是在金融业),让市场价格在下行周期中放手一跌,让企业和个人在危机中倒闭、破产。美国先做出清,再用减税补元气,加上其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民营经济引领了复苏的过程,而且步伐越迈越坚实。欧洲做到了价格调整,但是金融业改革姗姗来迟,拖累了整体经济的有机复苏,唯有依靠欧洲央行连绵不断的宽松政策来制造人为的增长。

中国经济在金融海啸后,出现了持续的增杠杆,而且不受监管的银行表外信贷扩张大行其道。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来自公共财政和国企投资,部分项目投资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回本。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去杠杆的需要,也需要一个市场出清过程。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需要结构性改革,需要重新激起民营投资的积极性。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