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当一个国家连教育任务都是刚性的 那人性呢

在中国,活着是一件极其奢侈极其不易的事,一个人从小就会经历地沟油、假奶粉、假疫苗,各种假与全方位的问题,让中国人不间断地应对正常人类史上不曾经历的日常灾难,而最新的是“上学难”。

9月,原本是中国学生开学的季节,但对于很多地区的家长来说,这是很头疼的事情。以最近备受社会关注的湖南省耒阳市为例,因为孩子读书难等问题,当地家长与政府爆发了群体性事件。

从中国社交平台流传的视频中看,当地政府对家长们就孩子读书难的处理,依然延续了传统的严格管控模式,以抓人、打人式维稳姿态,让这座小县城瞬间聚焦起民愤民怨。

据了解,此次耒阳群体事件源于当地家长不满当地政府为取消大班级,突然提出“分流”方案,要求城区所有公立学校5、6年级学生共9000多人,转到城郊私立学校。示威者指该校收费贵、口碑差,兼且校园充斥有害甲醛气味。

家长们在公开信中表示:将城区五、六年级的孩子整体转到师大附中就读,如果寄宿的话,势必给各位家长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中国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力。现在要求孩子们寄宿,等于变相增加家长们的经济负担,我们不能接受。

只会用维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现在耒阳城区大部分家长们的主要开销都是在供养孩子读书,如果再要寄宿,每个家长的都要增加负担,势必会导致部分孩子不能享受正常的义务教育,这和当前的国策是背道而驰的。而且,为了照顾孩子的就学,许多家长都是放弃工作陪同孩子的。如果强行寄宿,势必造成孩子们成为事实上的留守儿童,而不能长期陪伴父母身边。因此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试问领导们自己也有儿有女的,又是于心何忍?

当正常的诉求无法得到回应时,数百上千人纷纷聚集在耒阳市街头,对官方而言,用维稳的办法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不是解决问题何以成为问题本身,历来都是最常见的作法,因为问题的始作俑者,大家都非常清楚,就是政府本身。

耒阳群体事件发生后,更高级别的湖南省委省政府以及教育部先后发声。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9月6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最近湖南耒阳学生“分流”引发的情况,教育部高度重视,要求当地教育部门配合当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问题。续梅称,减少、化解大班额的任务是刚性的,方式方法上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希望当地高度重视,在确保学生利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很显然,不管从教育部,还是当地政府表态来看,就耒阳家长们提出对大班额的质疑,对政策的理解是有误不全面的,即,政府所做的这些事情从全国大方向上宏观层面是正确的,然后才是具体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问题,态度问题,是否考虑积极稳妥。

教育部发言人还强调,大班额在对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教学品质、安全隐患方面的危害有目共睹,消除大班额工作要综合施策,一方面要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整合资源,增加学位,缓解学位紧张;另一方面要加强招生管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把乡镇学校、薄弱学校办好,防止学生集中在个别热点学校。

应该说,耒阳事件是近些年中国读书难、读书贵的最明显写照,而所有的难点都是由上层政策产生的。在中国全国范围内,近些年干最多的是:铲除农村教育,合并中小学校,明令禁止民办学校发展,这三件运动搞得如火如荼。

作用只在让领导看起来舒服

一个最直接的感受是,这些政策设计的初衷,从来都不是为孩子考虑,从来都不是站在家长与现实角度出发,也从来都不是从更好的服务更人性化的教育考虑,而教育部的一句“减少、化解大班额的任务是刚性的”就能简化了涉及到的所有人的现实,这样的野蛮行为,难怪在全国引发一片骂声。

正常来说,教育资源应该如何分配?教育资源应该怎样结合当地实际?教育体制改革应该如何让大多数人支持信服?这些最本质最关键的问题,教育部似乎从来不去思考,僵化畸形的体制机制早就让教育部成为既得利益群体,因而,政策的关键不是让孩子与家长满意,而是让领导看起来舒服。

用野蛮、粗鲁与独断来解决大班额问题,只是中国教育弊端的一个环节,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户籍制度让绝大多数人无法在城市里读书,刻意把教育分成不同档次,以至于绝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只能寄人篱下,无法享受到城市教育资源。

多年以来,中国教育体制显而易见的问题,从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眼见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想不到办法吗?根本不是,而是这个教育体制早就沦为官僚思维,一切的改与不改,首先要考虑的是对控制权的掌握,而不是亿万民众的诉求。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