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延安日记(61)

1944年12月15日

人们不难看出,中共领导人和普通的党的工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我注意到,后者对特区领导人想藉助美国人来解决国内问题的企图,往往表示不满。这些党员带着不信任感来看待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进展。

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意见:美国人不可能对公正地解决中国问题感兴趣。对共产党人来说,他们是敌人,不过暂时成了同盟者。这些同盟者欺骗了俄国人,他们直到德国人已被红军击溃、战争将近结束时,才来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12月16日

毛泽东对农民问题作了如下声明:在农村中,应当依靠贫农,坚定地联合中农。

他再次谴责1931-1934年时期的党的领导在农村所执行的过左政策。谴责是针对博古、洛甫等人的。

毛的典型动作是:眯紧眼睛,用手指头来回揉额头。

1944年12月17日

莫斯科授予我“保卫莫斯科”奖章,并向我祝贺。

不管毛怎么做,他的整个政策总是把苏联的支援考虑在内的。在任何危急的形势下,他采取的政策中都设想到了苏联坚定不移的支持。要克服任何政治危机,就要把苏联会为延安进行决定性的干预打算在内。

在毛同美国人进行的赌博中,他是个受欢迎的人物,这主要是因为他有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实力。可是,他是由苏联支持着的,这就使得这场赌博对美国人来说特别富有吸引力。美国一心想使中共反对莫斯科,来削弱莫斯科的地位(而且它现在还坚持这个政策;无意撤销军事观察组)。同毛泽东联盟,使美国人有机会利用中共各基地对苏联远东边境进行突然袭击,并使臭名昭著的“反布尔什维克主义防疫带”得以建立起来。

白宫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不敢贸然同中共联盟,以免作茧自缚。

为什么我对此那么确信呢?12月16日,观察组的组长要求会见叶剑英和朱德。巴雷特表示遗憾,说在中国的盟军领导,无法给八路军和新四军装备武器。

巴雷特强调说,这是中共领导表现固执,拒绝中央政府首脑所建议的协定草案而招来的直接后果。巴雷特说,“我们不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提供武器。”

要是不涉及权的问题,毛泽东本来会作出让步的。这对他是当头一棒,因为他原来想至少能从美国人那里捞到一点好处。

巴雷特同朱德、叶剑英分手时说,提供援助的时机,也许会来,不过,人们得有耐心。

就这样,白宫决定要从保险的投资中去收取利润。蒋介石可以庆祝胜利了。

1944年12月18日

在阿登,美国人和英国人正向后撤退。德国的几个坦克师已从亚琛——庐森堡地区发起攻击,突破了防线。

乔治·斯特拉特迈耶中将指挥的美国空军第十军,驻扎在印度。该军有些部队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陈纳德少将指挥的第十四航空队,全部驻在中国。甚至在日本向美国宣战之前,陈纳德就是美国在华的志愿飞行员的头头。

戴维斯又一次来到延安。

美国人在宴会上狂欢,并要中国同志也参加。

一个叫柏德的人和戴维斯一起来了。他的肩章表明他是陆军少校。柏德是美国军事情报机构的一名代表。

所有这些访问,这些观察组的新人的到来,都表明赌博在进行中。同时,美国人正在暗暗地权衡利弊。他们在特区,极力从军事和政治上对中共武装部队和中共领导进行了解。

谁也不能预料远东局势确切将如何发展。在此情况下,双方都愿意保持往来。

巴雷特同延安领导人会晤时,柏德也参加了。

主席通过我,把一份定期的电报发往莫斯科。他使我想起那种在两张牌桌上赌运气的玩牌人。

主席在这份电报里说,现在共产党对决定中国的命运,正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挽救中国的主要力量,是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因素。这一切,都是过去八个月中震撼中国的形势变化的结果。

事态的发展,行将改变国共两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程度。共产党的影响很快就会超过国民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情况已经不同了。总之,共产党的影响在发展中,这对国民党是极其不利的。

毛泽东接着就虚报数字了。他说,中共正规军的数目已达65万人,并称,明年完全可望达到100万人。

延安重新制定了对莫斯科的方针,这是事实。党的领导人纷纷谈论着苏联根据“两个兄弟党共同一致的精神”,维护中共利益所起的作用,等等。

毛泽东和莫斯科有私人通讯往来的工具(有功率大的电台,私人的密码),但是他老是硬要通过我来发电报。

1944年12月21日

毛泽东对希腊的事态表现出一种不正常的关心。希腊爱国者被英国干涉者处决,使他想到盟国可能会在中国干出同样的事情来。此外,美国人已拒绝给他武器。总之他有心事。

形势已起变化,大家对12月2日《消息报》发表的文章表现出高度关注。

我的笔记内容真是极为广泛。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这些都是我亲自写下来的,这多有趣。

然而这是事实,无可争辩的事实。我被事实吸引住了。事实在一个人的工作中是主要的事情。首先是事实,然后才有结论和感想。人的记忆力可能靠不住,可是这些事件的记录是靠得住的。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