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危难时刻见人品

东汉灵帝时的第二次党锢之祸,可真是大祸,党人被禁锢在家,那是轻的,领袖人物,只要被抓,就是有可能掉脑袋的。抓捕令下,多数的党人领袖,都束手就擒,或像李膺那样被拷掠而死,或者干脆在狱中自杀。逃的人也有,最出名的就是张俭,一路北去,望门投止,即看见人家就投宿,一路上人人都收留他,最后,得以逃往北地的狄夷之邦,求得一条生路。只是,路上收留他的人,都倒了霉,接二连三为之牵连而破家殒命。而年幼的孔融,之所以出名,其实不是因为让梨,而是因为收留张俭之事,兄弟俩争死,有司见他年幼,还是让他哥哥顶罪死了。

以人情论,张俭所为,倒也不算特别恶劣,无非想活命而已。但是,还在当年,张俭逃命之事,就已经为一些人不齿了。同为党人领袖,但名气不及张俭的夏馥听闻了张俭之事说,“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于是剪掉了胡子,毁容逃入山中,为人佣工,几年下来,连自己的亲弟弟,都人不出来他了。倒是没有被抓,但受苦太过,没赶上党禁之解,自己就死掉了。

还有些党人领袖,其实也是可以像张俭那样逃,而且很可能逃得掉的,比如巴肃,投案之后,县令不仅没有把他送上去,反而自解印绶,即把大印丢下,弃官不做,像后来陈宫救曹操那样,要跟他一起逃。但被他拒绝了。另一个领袖人物范滂,郡里督邮奉命来抓他,十分不忍,自己躲在传舍里痛哭。范滂知道这肯定是为了他,于是到县衙自首。县令也是自解印绶,要跟他一起逃亡。但他却说,这事只能我死才能了,何敢牵累你呢。他死的时候,才三十三岁。

当年士林的正义感还真是强,宁愿为这些党人领袖放弃官职,甚至身死破家之人,比比皆是。张俭为了自己逃命,一路连累他人,没有一个人有怨言的。但是,别的领袖,还真就没这样的。宁可自己死,也不愿意连累他人,不负自己的名望,也不负士林平日的拥戴。

人在危难时刻,最见人品,显然,当年多数的党人领袖,天下名士,诸如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之辈,除了一个张俭,还都经得起考验,堪称后辈士人的表率。在死亡面前,一个义字,当当响。所谓士人,就是读书人,在那个时代,读书人最可贵品质,就是气节和人品。他们此前被人推崇,大抵是因为敢于仗义执言,不肯随波逐流。而他们的死,也验证了他们的确撑得起自己的名声。

读书人中的无耻之徒,即使在那时,当然也是有的。迫害党人,抓捕党人的,也不尽是宦官,也有读书人的地方官在里面。在那时,他们倒没像后来的读书人那样,主动作恶,但迫于压力,脏活也还是干了。只是,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一个污点,几辈子都洗不掉。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