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给西方欺负不是人人有机会

不再反日、反帝,反苏修,反资本家,现在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又回到清末那一种“反西方”情结。中国带头的亚投行、一带一路,其实也是一种民族身份建构工程。

中国人想做“非西方世界”的领袖,将那些深受“西方”剥削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自己麾下。已经概念爆破的“金砖五国”,内里也是这一套,贩卖的是“非西方世界的崛起”,当年也有很多白人左派和应。

但这些工程近来似乎有很多阻滞,那些“受西方剥削”的国家,似乎不太卖中国的帐。

中国人自己也明白,“民族感情”是一回事,但实际又是另一回事。中国人最讲实际。他们知道被西方欺负有时能带给你自由、带给你进步。殖民主义在中国几乎等于进步的代名词。租界是暂时的好,殖民地是更久甚至永久的好。

好像说青岛曾经被德国租借和建设,留下了全中国最好的排水系统。中国其他所谓一线城市,遇豪雨就打出“X年一遇”口号,然后就是第三世界式的水浸和死人。

2015年,武汉有一条于1909年服役的英国水管退休,因为运行106年从未爆过一次水管,而上了新闻。好了,当然还有日本。在中国人心目中恶名昭彰的日本人,在台湾留下了很多建设和知识,她的水利之父是一个日本人,叫八田与一,他的铜像最近若干之前,被仇日的中国人砍头。

愈读“中国史”愈知“中国人”的虚幻

租界虽然是暂时的,却也成了很多人做生意、发财、冒险的地方,又是异见人士躲藏的地方,最喜欢出入这些地方的,都是当时的“革命义士”。香港很多爱言说历史的权贵,叫年轻人多读历史。谓这样年轻人“就会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其实读越多自古以来的“中国史”,反而愈知道“中国人”身份的虚幻无实;读大清的衰落史,又会知道比较之下,西人的“压迫”经常比中国原生的专制要好。

今日中国的身份认同,隐然建立于不愿意融入世界体系的不适应,但中国人的钱和影响力,实际上又是来自这个“西方系统”,从美国拉着她对抗苏联、进入联合国、进入世贸,这一切当然是收编。收编是想用和平的方法,为自己除去敌人,但现在这一切,却为西方自己培育了私心自用的大敌。

中国人现在成为了自我实现预言的一群,他们被“经济奇迹”冲昏了头脑,一天到晚觉得自己有钱,前途光明,所以世界要来出手阻止他们,所以咱们更要“加大力度”去自立门户,买人家的战略资产、偷人家的机密、买起人家的政客——这些行为最后真的引来了世界围堵。现在他们如愿以偿,终于可以跟“西方”对立起来,一尝清末人那种感到行将亡国、满怀忧患的刺激。

但关键来了,也不是你想给西方欺负,西方就会来欺负你。要听刘晓波的话。刘晓波说,中国要真正改变,就是要给西方人殖民三百年。“香港一百年殖民地变成今天这样,中国那么大,当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会变成今天香港这样,三百年够不够,我还有怀疑。”这还不算刺激,之后更重要的还是这句:“但历史不会再给中国人这样的机会了,殖民地时代已经过去了,没人会愿意再背中国这个包袱。”

列强组成的董事局才是话事人

就算是以前,“列强”也不如中国人所想的那样,想分裂和统治中国,因为中国太大、贱民太多,无利可图的地带太多。有一些租界和小殖民地已经足够。他们是真心希望协助清廷统治的,因为没了清廷还真不知怎么管理这四万万人。

说西人想奴役中国人吗?他们不想亲自来,因为奴役人也要管教,也要成本,他们将这个重任交给了清廷,之后是中国人的政权,由他们代理奴役这件事。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成为世界工厂里的工人,中共也就是代他们管理劳工的CEO罢了,背后由列强组成的董事局才是话事人。

所以不是简单地说殖民主义是好是坏,而是殖民主义好和坏的那一面,都要机缘才能达成。机缘过了,你想做妓女都没有恩客。就算是读香港预科的世史课,都知道欧洲的新殖民主义,有时也不是那么利益导向,很多“东进”行为,不过是浪漫主义以及跟欧洲同行列强竞争的心态而使,有时占到的地方根本不能产生很大利益,还要管理成本,为本国添烦添乱。

但也是因为这些无定向的扩张,有些地方的人知道了文明,没有殖民主义,他们可能一世都尝不到一点人权和自由。二战之后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的非殖民化、欧洲彻出,是公义和自主来临吗?在解殖地区,他们得到了香港人没有的机会,去尝试自己管治自己,建立民族和国家,但在欧洲的角度而言,是他们不愿再负担其他地方的“文明开化”,不愿再背亚非拉包袱。

用枪炮轰击国门,派官员管治异族的殖民主义,现在变成了一种old fashioned的行为,最先进的帝国变成用资金和跨国企业剥削,却不用负担一个政府的基础成本。白人之中的进步左派,只是在学理上合理化这个新的全球统治范式,表面上是道德,内里是利益。没人再愿意明刀明枪搞殖民主义,就算是中国自己,也是透过钱和企业去做。所以结论是,被“西方”欺负有时能带给你自由,带给你进步;但不是你想给“西方”欺负,“西方”就会来欺负你,历史不会再给你这样的机会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