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用光洋打的战争

民国年间,中国是军人当家。中国军人最让老外看不起的事儿,有两件。一件是将军不值钱,什么鱼鳖虾蟹,都可以当将军,连小孩子都能。张学良才六岁,他爸就给他弄了个少将干干。第二件事儿,是打仗不正经,不是凭枪炮和本事,而是靠收买。两军对垒,只消一方把对方的大将收买一个,仗就笃定打赢了。

仗用光洋来打,其实是非常合算的。这种战法,到了蒋介石当家的时候,被老蒋用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北伐之后的几个对手,几乎个个都是被老蒋这样玩下去的。

北伐之后,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几个顶着国民党头衔的大头目,老蒋当然是一个,还有一个是西北军的冯玉祥,一个是山西的阎锡山,再就是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除了老蒋之外,个个拥兵自重,不买老蒋的账。比较起来,最令蒋介石感到威胁的,是桂系。

桂系能战,八桂子弟从明朝开始,就有善战的威名,在李宗仁、白崇禧手下,桂系在北伐中攻城拔寨,斩军夺将,战功赫赫。北伐中的几番硬仗,都有他们的份儿。第四军号称铁军,而桂系的第七军号称钢军。北伐结束,桂系不仅打败了多数的对手,而且连原来自己阵营里的唐生智部队,也给吃掉了。成为诸巨头中膨胀最快的一个。占据着从镇南关到山海关的地盘。如果看着他坐大,那么,今后国民党的天下到底姓哪个,就不好说了。所以,到了1929年初,蒋介石就打算对桂系动武了。

当然,蒋介石没打算硬干,他最先派出的部队,是光洋。

收买对手的人,一般来说,说客的选择是关键性的。中国的社会,关系复杂,军队也是一样。对阵的双方,都可以找到跟对方某些将领关系不错的人,不是亲戚,就是同学,同乡,甚至是老师和上司。找对了人,就可以见面搭上话,谈交易了。清朝灭亡之后,对于社会道德最大的危害,就是传统的忠孝仁义伦理道德体系的崩解,既然皇帝没有了,任何政治实体的效忠,都成了问题。上下级之间,但凡有点矛盾和摩擦,就会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诱以光洋美女,合适的位置,不愁说不动。

唐生智的湘军,在没有被桂系打败吞掉之前,是一个可以跟蒋介石嫡系匹敌的巨人。桂系的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吞掉了湘军。吞掉之后,还来不及消化,桂系的部队和湘军之间,难免会有些不愉快。尤其是北伐之后,部队太多,军饷未免会有困难。哪支部队发的及时,哪支部队发的不及时,牢骚是难免的。所以,老蒋看到这一点,于是动员唐生智出山,给了他一些光洋,许诺他如果能成功地把旧部收买过来,今后两湖依旧是他的。

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唐生智当然高兴,于是欣然就道。于是,不仅在平津的湘军旧部被成功收买,连在两湖的旧部,也跟过来了。当时,桂系的重心在两湖,白崇禧几乎是单枪匹马,带着原来湘军的人在平津。这边一反叛,白崇禧狼狈地出逃,原以为到两湖还可以一战,结果,两湖还没等他到来,就已经垮了。最后,只好逃往老家广西。而原来在桂系不大得志的李明瑞和俞作柏,也趁势反了,连老家也没保住,只好逃到了越南。庞大的桂系,不可一世的桂系,居然在老蒋的银弹攻势面前,不到一个月,没怎么动刀兵,就雪崩式的完蛋了。此后虽然桂系又回了一点阳,拿回了老家,但元气大伤,再也成不了大气候了。

为老蒋立下大功的唐生智,在功成之后,居然一无所得。老蒋根本没把两湖还给他,他自己的旧部,也不怎么恋他,没人乐意回归他的麾下。蒋桂战争,是老蒋银弹攻势最成功的一次,战后,他洋洋自得地说,这番对桂系用兵,系不战而屈人之兵。更妙的是,所用的工具唐生智,用过就被丢掉了。

好冤。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