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仪式性节俭

雍正耕织图·耕

大清的皇帝讲究节俭,这不稀奇,稀奇的是,特爱花钱的乾隆皇帝也讲究节俭。一个证据是,每年三月,皇帝要率王公贵胄和文武百官到先农坛躬耕籍田。就是装模作样地下回地,扶一下犁杖,假装耕一回田。给全国农夫,做个榜样。这玩意,原本是汉人的讲究,满人在关外的时候,不论这个。但进关之后,为了假装重视农耕,也不得不捡起明朝皇帝的把戏,装一回。

每年,皇帝扶犁的时候,都会事先搭好彩棚,也好遮风挡雨,让仪式的外观好看一些。有一年,乾隆皇帝突然不干了,不是不耕田了,而是下诏不许搭彩棚了。说农夫耕田,原本就不会特意遮风挡雨,而且,这种彩棚,每年花费几百两银子,用完即扔,实在太奢费。以后籍田,就不用搭彩棚了。

不错,这一项奢费革掉了,宫里内务府,的确每年省下了几百两银子。而且,为此,群臣们歌功颂德,又热闹了好一阵子。此后史官,也对此重重地写了一笔。乾隆爷的光辉事迹,从此子孙万代地传颂。

但是,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乾隆恰好是清朝最奢侈的一个皇帝。工程浩大,超级华丽的圆明园,就是在他手上建成的。这个园子,花了多少银子,是那个彩棚的多少倍?而每年的北狩打猎,先后六次南巡,地动山摇,每次的花费,又是那个可怜的彩棚的多少倍?

后来西太后想要给自己修行宫,在祖宗的行状里找根据,还找到了乾隆头上,恰是乾隆,在昆明湖操练水军,给了西太后灵感和借口,于是修了颐和园。你想想看,清朝之大,有那么多的江河湖海,哪里不能操练水军?非要在北京旁边,挖一个人工湖来操练,这样没来由费钱的工程,也就是乾隆能想出来,而且还能付诸实现。

这些巨大的工程,跟一个彩棚比起来,不是大巫小巫的关系,而是一根牛毛跟一头牛的关系。一个皇帝,省了一根牛毛,却耗费了那么多头大牛,这样的皇帝,如果还被后人歌颂为节俭,那还有天理吗?

但是,对于乾隆这种超级自负的皇帝来说,停修彩棚这样的事儿,他是一定要干的,不仅干,而且正经八本要下一道正式的诏令,绝对不能口头说一声就完了。不管老子怎样费钱,把钱花得像流水一样。但是,只要有这么一道诏令,老子这个节俭道德标兵,算是当上了。在他而言,他不会想到,后世不会因为这个彩棚,就一直赞他的俭德,而是觉得,只要我做了这么一档子事,这个秀,就会被人牢记。

对于一个农业国度来说,皇帝大手大脚花钱,后果其实很严重。被吹起来的盛世,在当时,内囊就上来了,老百姓其实很穷,随后,国家也跟着穷了。他之后的几任皇帝,都抠门得要命,成天哭穷,因为前面这个大皇帝,把国库都弄空了。所谓盛世,在乾隆还活着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跌进谷底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