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高昂代价:中国的空气污染令外国人却步

从前到中国工作几个月或者几年,是很多外国人极其向往的事情。现在却出现逆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德国雇主难以为其中国分公司的空缺岗位聘请到优秀人才。罪魁祸首是中国的空气污染、互联网审查和飙升的物价。

去年年底,罗宾•尼特哈默(Robin Niethammer)撤离中国。他和他的家人离开了成都重返德国。告别中国并非是他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他也不是因为怨恨中国才选择离开。而且恰恰相反。他说:

“是因为考虑到德国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医疗条件才作出的决定。”

现年43岁的尼特哈默曾经在成都一家大型德国达克斯上市公司担任经理3年,此外还在欧洲商会中国代表处工作过。总的来说,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在个人生活方面,他都很享受在中国的生活。打从16年前在中国实习时起,他就迷上了这个国家。尽管如此,他这次还是拒绝了北京一家新雇主的聘用。

原因是严重的空气污染、互联网审查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他说:“对我来说原因很清楚:为了1岁的幼儿和8岁的儿子,我不想继续留在中国,至少不愿留在北京或者成都。”

不仅私企越来越难以聘请到愿意前来中国工作一段时间的员工,而且公共服务行业也越来越多地面临这一难题。几年前,在中国担任德语老师是一项绝对具有吸引力的空缺,如今情况却完全相反。

德国国外学校教育司上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迈悦玲(Gundula Meyer-Oehring)负责为中国的学校安排德语教师。她说:“现在我们正好在重庆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从事专业咨询的空缺。但是要找到对这个岗位感兴趣者,非常、非常困难。”

“如果有人在网上搜索有关中国以及重庆的情况介绍,但所看到的内容并不能激励人们马上就说:哇,我现在就想去。对这种情况我也完全能够理解。”

令外国人对中国兴趣下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经常发生的雾霾或者对互联网的限制。还有一个原因是私企派往中国的员工薪水明显减少,而中国的生活费用却大幅提高。

在上海一家猎头公司工作的挪威人贝特伊森(Line Bertheussen)说:“钱也是一个原因。如果在上海一家舒适一点的餐馆吃饭,价格几乎和欧洲没差别。”“这里的物价和挪威相比不相上下。在这里生活很费钱,无论如何不是一个低消费的国家。”

物价上涨,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下降,使得在外企中很多担任较高职位的是中国人而非外国人。因此前往中国的出差次数也随之增加。尼特哈默也想通过这条途径保持与中国的联系。他说:“我仍然认为中国很神奇很有魅力。所以我希望今后还能常去中国。”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