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伺候阉人要小心

在朝廷的体制里,阉人,或者说宦官,本是伺候人的。但他们伺候的,是皇帝和嫔妃,属于最高权力周围的人。按照权力运行的规律,这样的人,无论多么的卑贱,都是有可能分润最高权力的。他们是卑贱的蝼蚁,但这样的蝼蚁,很可能因为主人的宠爱,摇身一变,成为碰不得的宠物。皇帝的宠物,有的时候,比任何臣子都更有权势。所以,为官者,有时候得伺候阉人。

盛唐之前,虽说宦官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真正成为政坛的要角,还是安史之乱以后的事儿。安禄山的叛乱,使得皇帝一改对朝臣和武将的信任,变成了猜疑。从那以后,无论谁做皇帝,对下面的人,尤其是地方大员或者手握重兵的人,都不信任了。不信任,就得派人盯着。派谁呢?当然是身边的宦官。这些被阉过的人,虽然卑贱,但却是皇帝的自家人,他们是家奴,但不信任家奴,信任谁呢?于是,一个个宦官身份的监军,被派了出去。各地的节度使,差不多身边都会有一个监军。宦官被称为太监,始于明代,其实,在唐朝把宦官叫成太监,也大致不错。

当然,作为安史余党的河北诸镇,是不用派监军的,派了也没有用,甚至没人敢去。河北诸镇,就是割据的藩镇,不听朝廷的号令,只是挂个尊奉朝廷的虚名而已。能派监军的,还都是听话的各镇。

派出去的监军,安分一点的不是没有,但坏事的却挺多。不是把军将被逼反了,就是干预人家的军事,坏了人家的战事。再不就是,作威作福,滥权贪渎。如果当地的节度使不从,那就打小报告,坏了人家的差事。唐德宗时,姚南仲为郑滑节度使,监军薛某人总是要干政,不遂愿,就打小报告。一次派了一个使节,拿着小报告进朝廷,被姚南仲的一个裨将得知,追上去在驿站把监军的使节给杀了,留下两份奏章,自己自杀。事闹大了,姚南仲进朝说明情况。直接了当就跟唐德宗讲,如果有监军在,那么地方大员就算古之名将再生,也没法干好。

尽管如此,监军还是不断地往外派。派出去的监军,在下面如果表现不错,至少皇帝感觉不错,大有可能入朝做枢密使,把持朝政。管你是地方大员,还是朝中宰相,跟阉人搞不好关系,没戏。

中唐末期的李德裕,也算是一代名相,他就特别明白这一点。在出镇扬州之时,他的监军,叫杨钦义。杨某人也算是宦官中的知名人士,但自打派到李德裕这儿之后,李德裕待他,不冷不热的,客客气气,一点特别的表示都没有,让杨钦义很是气闷。突然有一天,李德裕单请他一个人,屋子里的酒席之丰盛就不必说了,还有好些古董和字画,都是精品。吃罢了饭,李德裕把核心古董和字画,都送给了杨监军大人。不消说,监军大人大喜过望。

由于杨钦义的名声挺大,大家都以为,过一阵儿杨钦义会被调进京城,回到皇帝身边,杨钦义自己也是这样想的。没想到,任命下来了,却是让他去淮南继续做监军。临行前,杨钦义把李德裕送的东西,都还给了李德裕。李德裕说,这些不值什么,你干嘛这么见外。坚决不要。这让杨钦义特别的感动,后来,杨监军终于熬出了头,回朝做了枢密使。而李德裕,也做了宰相,两人合作愉快。李德裕作为宰相的功业,有一半都是当年的杨监军襄助的。

李德裕是个很在意出身的人,但是,轮到阉人了,出身就不能讲了,因为,人家是皇帝的耳目。

在中国为官,小人不能得罪,而且还得维护,逢迎。这,也是一个真理。要不然,你空有王佐之才,屁也干不成,自身还难保。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