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为何坚守巴黎协定的阵地

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之后的全球气候保护新格局仍然是德语媒体持续关注的焦点。《法兰克福汇报》驻沪记者分析了中国“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气候保护领导者角色的背后原因。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欧盟和中国似乎成了众望所归的气候保护领导者。虽然在周五的欧中峰会上,双方因为贸易问题的分歧未能达成一份闭幕声明,但是最起码中国已经许诺坚持巴黎协定。《法兰克福汇报》驻上海记者Hendrik Ankenbrand发表分析文章,列出了北京坚守气候保护协议的五大原因:

第一,巴黎气候协定不会给中国带来痛楚:“根据该协议,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30年才达到峰值,从那时起开始减少排放量即可。而中国之所以会同意这个具有约束力的目标,原因很简单:这个目标其实并不高。凡是了解中国经济状况的经济学者,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之后不会递减。因为现在中国6.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已经大大低于过去30年里平均增长率在两位数的水平,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所制造的二氧化碳排量会自然而然地减少--也许在协议规定的2030年之前就能完成指标。”

第二,气候保护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商机:“可再生能源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未来还会发展得更大,吸引更多的投资。去年北京制定的目标是,让全国太阳能发电设备总功率达到18吉瓦--这相当于18座核电站的发电能力。然而这一目标在年中就完成了。而那些在中国闲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最好是出口到国外--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利用国有银行的贷款,中国所建立的发电能力已经达到全世界电力总需求的1.3倍。”

第三,美国的退出正好符合中国追求世界大国地位的雄心:“中国希望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作为值得信赖的大国形象,同时也宣告美国独霸世界时代的终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正式的国家发展目标。而习近平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服务于这一目标。……除了环境保护之外,恐怕没有第二个政治领域更适合于中国来取代美国的世界领导者地位了。如今,几乎没有人再提起中国的霸主野心和习近平治下中国公民权利受到更严厉限制的现实,相反地,中国俨然成了新的'气候拯救者'。”

第四,中国政府如果再不治理空气污染,就等于“政治自杀”:“中国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已经引发了城市中产阶层的极度愤怒,使得反对政府的大规模抗议发生的可能性已经不能排除。所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才明确呼吁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估计,距离这位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发表下一个重要演说的时间也不远了--主题当然是气候保护。”

第五,协议是一回事,执行和标准是另一回事:“包括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中国在内的国家能够接受巴黎协定中这些具有约束力的目标,这本身就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进步。但它的意义也仅限于此。……其实在一年半之前,这部协议就已经受到很多批评:主要原因就是它包含着许多'软性'表述,真正的硬性规定很少,尤其是涉及如何对每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检测、报告和评估。……中国总理李克强已经在柏林强调了,减排目标要'逐步实现',这也暗示,煤炭发电在中国能源供应中所占的三分之二比例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

“特朗普时代”最多撑四年?

就同样的话题,《法兰克福评论报》(Frankfurter Rundschau)记者采访了德国基尔大学的海洋研究学者拉提夫教授(Mojib Latif)。在被问到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保护协定之后,谁来代替美国的火车头角色,这位教授的回答和上述文章的作者观点类似:“我对中国寄予厚望。中国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占全球总排放量的将近30%。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得到了许可,即等到2030年才达到其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目标其实现在就已经完成了。中国必须要大力削减其煤炭消耗,才能控制空气污染的问题。此外可再生能源领域在中国繁荣发展,而且这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不过这位教授也指出,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将无法承受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的代价。“因为即使美国也深受气候变化的危害。比如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迈阿密已经体会到了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后果,这座城市每年都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来保护其不受海水的侵蚀。”所以拉提夫教授预计,美国退出气候保护阵营的“特朗普时代”也就最多维持到这一总统任期结束。四年之后的美国会不会“重出江湖”,从欧盟和中国手中夺回领导者的头衔呢?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