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

‌‌“你说,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很多?‌‌”

‌‌“不会呀,我觉得你一直都这样。‌‌”

‌‌“真的嘛?‌‌”

‌‌“真的!我不骗你的!‌‌”

答完这道‌‌“送命题‌‌”,小情侣又开始计划下一顿到哪里吃好吃的了……

这个场景,你是否觉得熟悉?

谎言?我们每个人都在说

谎言有黑白之分。白色谎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意的谎言,常常能成为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的润滑剂,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然而,撒一个复杂的、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谎言会耗费大量的情感精力,还很容易造成与他人的信任危机。

研究者常常把谎言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风险的谎言(low stakes lies),这类谎言就算被戳穿了也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说这类谎言的时候,人们受到的心理压力较小。这样的谎言,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在说,‌‌“我昨天睡早了没收到你的微信‌‌”或者‌‌“您穿上这件裙子真好看,简直是为您量身定做的‌‌”都属于低风险谎言。

与之相对的,另外一种谎言是高风险的谎言(high stakes lies),会说这样的谎言的人就没那么多了。例如‌‌“我从来没有爱过他‌‌”或者‌‌“她是我的第一任女朋友‌‌”这类的谎言就属于高风险谎言。

识别谎言并不简单,甚至要靠猜

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谎言,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这个大难题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一篇发表在《法医学杂志》的文章指出,人类目前在察觉谎言方面并不能做的很好:即使是语音压力分析(voice stress analysis,一种通过分析说话声音压力水平来推断一个人是否说谎的技术)技术在辨别谎言方面的能力也和人们直接的猜测差不多。京师心理大学堂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一‌‌“不争‌‌”的事实,并且说谎者总能找到一些方式‌‌“逼迫‌‌”你去相信他(她)所说的话。

另外,我们熟知的测量和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和皮肤导电反应的测谎仪,其准确性也备受质疑。也就是说,即使是科学技术也没有办法增强我们察觉谎言的能力。

更糟糕的是,有研究证实,情商高的人其实更容易被谎言所欺骗,并且没有任何王牌手段能够做到辨别谎言。

无计可施?其实也有蛛丝马迹

即使要准确地辨别出谎言并不容易,但也不意味着我们无计可施。再厉害的说谎者也在一些细节上和坦诚相待的人有所不同,要发现这些细微的区别,就是要发现一些细小的迹象。

第一类的迹象是生理表现,通常体现在姿势、面部表情上。发现这些迹象的秘诀在于:你要多看,而非多听。接下来就来一一举例吧——

1.欺骗的快感

关于谎言的判断,人们通常认为微表情是鉴定谎言的证据,但这是一种普遍的错误观念。微表情(microexpressions )是一种短暂的、转瞬即逝的面目表情,可以揭示出故意隐藏的情绪。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克制一种情绪并不一定代表着谎言——你可能是在一个令人尴尬的场合里佯装冷静,也可能是为了掩饰住震惊的情绪而摆出一副扑克脸,或是为了在领导面前压制住怒火——这些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谎言。

当你在经历一个真正的谎言时,可能会看到说谎者产生的一种特定的微表情,可能是期待欺骗成功的微笑,或是激动得坐立不安——这些都被称为‌‌“欺骗的快感‌‌”。当说谎的人觉得自己能够侥幸骗住他人时,就会产生喜悦的心情,进而产生这样的表情。

所以下一次,如果你觉得自己听到了谎言,不妨留神观察一下讲话人最后露出的表情,可能有半遮半掩的笑容。

2.厌恶凝视

另一种迹象是说谎者的厌恶凝视,或者是眼神接触的中断。

大多数说谎的人其实知道说谎是错误的,因此当他们当着别人的面说谎时,会通过减少眼神接触来减少负罪感。不仅如此,说谎通常要耗费大量的认知和情感能量,在说谎的同时并且控制眼神接触会增加说谎者的负担,因此通常在说谎的时候,他(她)会看向别处。

3.不一致的动作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说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谎的时候,要小心,可能此时自己的肢体语言已经出卖了自己。

假设一个人在被问到是否能够按时完成工作时说:‌‌“放心!绝对能够按时完成!‌‌”强有力的话语却配上了耸肩的动作;或是一个人嘴上回复你‌‌“好的,没问题‌‌”,却做出了摇头的动作,你就有理由怀疑刚刚听到了一个谎言。

第二类迹象则来自语言表述。一旦你的眼睛从对第一类迹象的判断上告诉你对谎言的怀疑,接下来就轮到你的耳朵上场了。

4.有时间先后顺序的故事

从学生对老师,到犯罪嫌疑人对公安机关,讲述一个复杂的谎言的时候,说谎者通常需要事先排练他们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从开始到结束通常都偏离逻辑事实。

想试试如何戳穿谎言吗?如果你觉得自己听到了一个玄乎的故事,不妨打破时间顺序,问讲述者一些问题,例如:‌‌“所以当你刚刚看到那道奇妙的闪光的时候,在那之前发生了什么?‌‌”不出意外,你就能看到说谎者不舒服的表情了。

5.语言上的过度堆积

说谎者常常会用长篇大论来讲述一件本来可以寥寥数语就描述的事情,或者他在讲述时常常用比较正式的语言。

你可以比较这两个句子:‌‌“鉴于现有的形势,我可以绝对地说我从没有,也永远不会将你的午餐从办公室的冰箱里拿走‌‌”和‌‌“我没拿你的午餐。‌‌”

6.称呼一个人的方式

说真话的人言之有物,而说谎者常常用非个人的称呼,他们说‌‌“那个女人‌‌”而不是‌‌“王女士‌‌”;说谎者避免说‌‌“我‌‌”,他们说‌‌“这里没有人去翻过冰箱‌‌”而不说‌‌“我没有去翻过冰箱‌‌”。

看了以上所述说谎者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你对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有没有更深的了解?

不过,要注意的是,凡事无绝对,这些迹象指向的可能是谎言,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的情绪或认知因素的影响。希望上文这些对谎言的判断方式能够帮助你分辨一些较为明显的说谎行为。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在好朋友或者是情侣、家人之间,更重要的还是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毕竟,只有真诚的交流能让我们忘记谎言、弥合差异,拥有更加亲近和有安全感的关系,不是么?

参考文献:

[1]Harnsberger,J.D.,Hollien,H.,Martin,C.A.,Hollien,K.A. (2009)Stress andDeception in Speech:Evaluating Layered Voice Analysis. Journal ofForensic Sciences,54,642-650.

[2]Baker,A.,ten Brinke,L. &Porter,S. (2013). Will get fooled again:Emotionallyintelligent people are easily duped by high-stakes deceivers. Legal &Criminological Psychology,18,300-313.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