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顺着皇帝好弄权

宋真宗赵恒晚年,皇后缺位,真宗有宠妃刘氏,一心打算将之扶正。但是,立皇后这样的大事,在宋朝,皇帝一个人不好独断。当时宰相是王旦,副宰相参知政事为赵安仁。恰好王旦告病辞官,真宗即问赵安仁,立贤妃刘氏为后可不可以?赵安仁说,刘氏出身低贱,恐怕难以为母仪天下。宋真宗听了之后,一天都不高兴。

第二天,宋真宗把赵安仁的话告诉了时为知制诰翰林学士的王钦若,王钦若是个聪明人,立刻就知道皇帝什么意思了。但他没有直接反着说,而是对真宗讲,陛下可不可以问问赵安仁,在他的意中,哪个妃子做皇后合适?

过了几天,宋真宗果然问赵安仁,那你说谁做皇后合适?赵安仁回答说,陛下的德妃沈氏是前朝宰相沈义伦的女儿,地位高贵,可以为皇后。接下来,宋真宗把这话再递给王钦若,王钦若说,我就知道赵安仁会这样说,因为他曾经是沈义伦家的门客。

宋真宗听了,非常生气,原来,副宰相反对立我心爱的人为皇后,是有自己的私意。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宰相呢?原本,宰相王旦去后,按资历赵安仁升任宰相,顺理成章。这样一来,赵安仁不仅升官无望,连参知政事也丢了。王钦若变成了参知政事,贤妃刘氏,也扶正成皇后了。而后,王钦若一路顺着皇帝说话,无论造天书,修宫观,崇道教,以及劳民伤财的封禅,他都力排众议,顺着来。于是,这老兄高高地在宰相位置上坐稳了,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顺着皇帝说话,是做大官的诀窍。但是,不能乱说。首先,要打听好了皇帝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万一皇帝只是试探,你顺嘴说,说错了,也会吃瘪。所以,这种时候,就需要宦官了,交结好皇帝身边的宦官,不为别的,就为了解皇帝的真实意图,都值得。其次,马上可以被事实验证的事儿,不要顺嘴乱说,即便是皇帝想那样,如果那样有风险,而且马上就会被验证,还是少说为妙。如果皇帝非要坚持,可以含糊其辞,或者委婉地劝一下。剩下的,只要皇帝喜欢,哪怕这事儿再缺德,你都可以顺着说,劳民伤财,人死大半,这都跟你没关系,顺着说,你就可以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澶渊之役,其实,宋真宗的本意,是不想亲征的。一个生在深宫,长在妇人之手的皇帝,虽说幼时喜欢玩打仗的游戏,但要真的上前线,还是胆突突的。但是,在形势的逼迫和寇准的力主之下,不得已上前线了,虽说顶住了契丹的进攻,签了檀渊之盟,争取了若干年的和平,但心里还是不舒服,想想都后怕。

所以,到后来,当时主和,建议迁都南方的王钦若,好官照做,而主战的寇准,却被王钦若丁谓等人排挤出了中枢,然后再加陷害,一步步往远了发配,一直到死。但王钦若却一直高高在上,直到真宗的儿子仁宗继位,也得用他。

顺着皇帝说话,好弄权,也好弄钱,唯一的缺憾,是历史评价不高。但是,士大夫及时行乐即好,管他历史干什么呢?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