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钱毛了之后

一个国家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之后,后果当然严重,但是,并非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食物,要饿死了。因为,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之后,物价飞涨,人们的工资,实际上也在同步增长。人们在发了工资之后,会尽可能快地购买食品和其他必需品,因为晚了就会涨价。物价涨的快的时候,往往早晚的价格,就会差一大截。但人们都会尽量适应这种状况,能让自己活下去。

经历过一战之后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德国作家哈夫纳回忆说,当年他的父亲,是普鲁士的高级官员,每月领到月薪,第一件要干的事儿,就是马上购买地铁的月票,保证他下个月还能按时上班。第二步要做的事儿,就是开支票付清房租和子女的学杂费。接着全家大小去理发店,把头发都理了(估计理发费用比食品涨得还快)。然后就全家出动,去食品店购买够全家吃的粮食,以及所有不易腐败的食物,大块的奶酪,整只的火腿,诸多的罐头,大块的咸肉和几十公斤的马铃薯。东西如果车子装不下了,就手推车拉。

然后一个月之内,全家就靠吃这些东西度命,没有新鲜蔬菜,也没有新鲜的肉类,甚至没有新鲜的面包。全家大小,连一点零钱也没有,连单程车票和报纸都买不起。因为,通货膨胀的结果,出现了单张一千万面值的马克,而一亿马克,连零花钱的意义都没有。一美元要兑两三亿马克。如果真的要把一个月领取的工资留下来,没过两天,钱就变成纸了。

其实,在1947年之后,在国民党政府治下,法币和后来的金圆券,事实上也贬值到了这个地步,一样的贬值速度,物价飞涨的速度,以及超大的面值钞票。一个政府的扫地工,每月发薪之后,得迅速拖着一麻袋的钞票奔向米店,稍晚一点,米就涨价了。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居民当然是可以活下去的。因为,当年的德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饿死人的现象,1947到1949年的中国,无论北平还是上海,也没有出现过遍地饿殍的惨状。人们可以在发工资的那一天,买够差不多够一个月的口粮,凑合着度日。实在不行,政府可以实行食品的配给,居民按人口分配。

但是,这样的通货膨胀,把此前人们,尤其是中产阶级的财产,都给毁了,所有的存款,如果不是美金的话,无论再多,也等于零。因为即使几个亿,也就是等于一点零花钱。经过这么一次,此前几辈子积攒的钱,就统统化为乌有了。此外,物价的飞涨,尽管有工资差不多同步的跟随,恐慌性抢购造成的人心慌乱,也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国家的货币,代表着政府的信用,货币变得价值稀释之后,信用也开始稀释,如果这个稀释速度太快,那么,货币就等于没有一样,那么,政府的信用,也就消失了。

一个没有信用的政府,是无法存活的,中外都是一个道理。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最终崩溃,跟它信用的曾经崩解,是有密切关系的。而国民党政府的倒台,在经济上的理由,就是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洗劫了中产,也摧毁了他们对政府的最后一点信心。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