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文革是一场文化革命吗?

在本次文革五十周年节目中,本台特约专栏作者旅法中国学者赵越胜从“文革是一场文化革命吗?”谈起。

问:上次你讲到了无产阶级和革命这两个概念,今天我还想请你继续分析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概念的实质。

答:好,今天我们谈“文化”这个词。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提法中,文化是用来修饰革命的定语,也就是说,这场所谓革命是文化上的。

问:我想起文革一开始,确实是从文化领域入手,批《海瑞罢官》,批《三家村》,三家村不过是邓拓、吴晗和廖沫沙在北京日报上开的专栏。

答:对,确实是从文化入手,还有更具象征意义的行动“烧书”,这可是我们许多人亲眼所见。以烧书禁锢人的头脑,历史上有过先例,有秦始皇焚书,宗教裁判所烧书又烧人,和纳粹的“清洁思想运动”。李斯给秦始皇出主意,“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就是说把书都送官府,一总烧了,两人谈话论及《诗》《书》的斩首,以古代之事批评当今的灭族!多凶。秦始皇深知这主意好,立刻下旨施行。一千多年后,教皇格利高里九世下令焚烧异端书籍,在巴黎曾有装有二十辆大车的书籍被烧。宗教裁判所不仅烧书还烧人,正是海涅那句名言“凡烧书处,必会烧人”。到1933年5月10日这天,纳粹德国又上演了烧书这一幕。

问:对,就在洪堡法学院门口,德意志歌剧院广场,现在那里有一座乌尔曼设计的“空书架纪念碑”,上面刻着海涅的这句话。

答:对,柏林你熟悉,我们也曾专门去寻找过这个“焚书纪念碑”。那是1933年5月10日半夜,上万名被煽动起来的青年学生,穿着冲锋队制服,带着红袖章,举着火炬聚在广场上,把大量世界名著扔进火堆,戈培尔亲自发表演讲。你看看他的演讲,和五一六通知有一拼。也是讲这些作者毒害青年,德国人要清除这些敌对势力和异端思想,紧跟伟大领袖希特勒之类的。这些被托马斯曼称之为“有奴隶劣根性的小丑”,也就是希特勒的“红卫兵”狂呼乱叫“嗨希特勒”。我是亲眼见过66年红八月北京城里的狂热,亲眼见过红卫兵抄家烧书,我家南锣鼓巷一带多少大宅门院子里都点起火堆。再看到纳粹焚书的历史照片,真是似曾相识。最可怕的是66年8月被称为“红八月”,北京城变成了“红海洋”,被煽动起来打家劫舍、行凶作恶,让自己的师长和无辜民众死于非命的歹徒叫“红卫兵”,他们称毛为他们的“红司令”。这个满处充斥的“红”的印象,你保证记忆犹新。

问:确实,文革的象征颜色就是红,所以现在大陆的红歌运动会让人想起文革。

答:可我想你未必知道这句话:“我们选定了红色,这是最好的颜色,它最能刺激我们的敌人,让他们牢记在头脑中”,这句话出自希特勒《我的奋斗》。为什么一切残酷的专制统治都喜欢红色呢?我猜想大约是和这种统治方式离不开鲜血有关。这也是个心理问题,或许我们今后会有机会分析它。好,我们继续谈文化。在西方语言中,文化这个词来自于拉丁文的“耕作”cultus一词,它指称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点点积聚、升华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文”这个字,在我们先人那里,它指诸色搭配的一种条理,引申为铺陈成篇的文字。文化的含义,相对简单,就是“以文教化”,它更指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和文化相对的就是野蛮。那么文化革命,从字面上理解,它应该让人在精神层面上创造和提升,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在人类历史上,这种文化革命最典型的范例就是文艺复兴。那是一场真正的文化革命,把人从中世纪的相对蒙昧中解放出来。我只敢说相对蒙昧,因为中世纪也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成果。但文艺复兴最重要成果,是让人站在了世界的中央。用布克哈特的话说“文艺复兴的文明第一次发现并充分显示人们全部和丰富形象”。有伊拉斯莫、庞皮纳齐、皮科的思想,但丁、塔索、彼得拉克的诗歌,开创一个新世纪,更有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这些大天才的杰作,真正带来了文化革命。光瓦萨里的艺术家传略就收有二百六十余人的行迹。这个以文艺复兴为名的文化革命,所以之能产生,第一动因是自由的精神创作。但是它却是以人类古代文化遗产为精神来源。

问:意大利的文化革命以复兴旧文化为精神来源,可毛的文化大革命却似乎恰恰相反。我记得当时喊得最响的口号是“破四旧”。

答:对,这个“破四旧”口号的发起人罪不可赦。六月一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了“要彻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们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这个号召下,文革中对文物,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之肆意毁坏,令人发指,现在想起来都叫人痛心。这是要彻底毁灭中华文明啊,可怜中华三千年衣冠文物遭此浩劫,连蒙古人铁蹄灭宋也未遭如此大难。有后人评元世祖忽必烈“独崇儒向学,混一南北,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致治之隆,庶几贞观”。而文革的发动者对文化本不存一丝敬畏之心,对中华文明生死存亡毫不在意,把这种毁灭文化的运动称做文化革命,只是一种反讽。在毛的心目中,什么文化、文人,统统狗屁。只有造反有理,只有把一切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只有大破而没有大立。看看这个文化革命的成果吧,真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问:听了你的分析,我感觉“无产阶级文化革命”这个概念似乎是个虚假概念,也就是名实不符。它的实际运作和它所指称的东西完全相反。

答:对,我确实是这样看。上次我们谈到无产阶级,在中共建政之后,这个概念基本上就用来指工人了。吉拉斯在《新阶级》一书中分析过这个阶层在列宁党国体制下的实际地位,类似于国家工厂中的奴隶,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可能性组织起来向他们的雇主,也就是国家争取自己的利益。所以说由他们来发动、领导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完全是天方夜谭。而革命这个词,从其本源来说,并不仅仅指暴动、改朝换代,它自身中包含着人类争取自由的价值含义。而文化一词,我们上面也分析过了,它的本源是耕种,这意味着一切文化都是一个萌芽生长、保持的漫长过程。象文革发动者所向往的“彻底”、“横扫”几千年的“四旧”,实际上是根本不承认有文化这种东西,更不懂文化有保守、保存、延续的特性,视人类千百年创造积累的财富如粪土。所以“无产阶级文化革命”这个概念的真实含义是由独裁者发动的毁灭文化的反革命运动。

问:确实,这个概念流行多年,人们习惯地不去想它,不去深究其真实含义。看来要真正反思文革,还有许多工作要作。

答:是啊,列宁式党国体制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需要不停地对国民洗脑,因为稍一放松,自由的思想就要萌芽、传播。而洗脑的第一要义就是指鹿为马。当然,洗脑必要以暴力为支撑,没有暴力,人们不会认可鹿是马。奥威尔在《一九八四年》中极精彩地描述了这个过程。在真理部的墙上刻着三条标语:“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专管仇杀的部门叫仁爱部,专管战争的部门叫和平部。不要以为这有什么荒谬的,久而久之,人的心中会习惯这个叫法并信以为真。但要想保持这种盲信,一定要配之以“仇恨时间”,每天两分钟。时间不必多,盲信的张力就可以保持下去。为了让盲信有效果必须创造一种“新语”,使用这种“新语”,人就能具备“双重思想”,也就是能够“明知是假而信以为真”。“文化大革命”就是典型的新语。这套把戏从列宁建政就开始玩,中共不过是拾其余唾。所以索尔仁尼琴在批判列宁党国体制时,苦口婆心地讲,拒绝谎言是得救的必由之路。为什么暴政之下最爱焚书?因为焚书可以使谎言永恒,因为好书意味着自由思想。毛最得意自己是秦始皇加马克思,这却是中国人的不幸,在二十世纪还要再受焚书之苦。而今虽不见焚书,但见封网,封网乃焚书之技术版。天下苦秦久矣,不知那些热爱文革的人是否知道自己仍然是大秦朝的那群猴子。

2016-5-29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