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引发人权组织担忧

中国官员周二表示,政府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当前的惩治机制对被称为“老赖”的失信人员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但这同时引发了对中国人权进一步受到限制的担忧。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6日在一场记者会上透露,目前累计已限制失信人员购买机票900多万人次,限制失信者购买火车软卧、动车组列车票等300多万人次,此外还有6000多户企业被限制融资授信和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信息,全国累计发布对其采取行动的失信人员名单959万余次,冻结存款1800.95亿元。

张勇说,发改委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奖惩力度。他说这一体系“作用很大”,“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欢迎”。

但有国际人权组织指出,一些发现自己被错误列入黑名单的个人经历了难以将他们的名字从黑名单上移除的困难。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去年年底曾发布消息称,中国律师李肖霖在2016年凭身份证在网上购买机票被拒,此后才发现他被法院列入黑名单,理由是他此前向法院提交的道歉书“不诚恳”而被法院拒收。此外“人权观察”组织称,一名中国记者因法院未收到他支付的款项将其列入了黑名单,这名记者在发现自己无法订机票时才得知了这一消息。该组织中国部研究员王松莲认为,当局的处罚随意且无法问责,法院也没有通知当事人,因此他们没有机会辩驳。

美国媒体“市场”(Marketplace)也曾报道,一名中国商人在向银行贷款以及购买机票都被拒绝后才发现自己被列入了黑名单,起因是此前未按法院要求支付一笔款项。

中国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记者会上表示,发改委将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包括退出机制和异议处理机制。

“人权观察”的王松莲认为,中国当局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由谁来管理、被评估者能否提出异议以及体系是否合法都面临着疑问。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