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不随意评判别人,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战略性习惯

和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不再去随意揣测别人,也不会对别人的想法有太多的评头论足。

这跟过去能言善辩、喜欢评判别人的自己,判若两人。

记得曾经受邀加入一个写作小群体,给写作课学员们的文字打分。当我看到有个评委给两篇在我看来相差无几的文章打了两个相差悬殊的分数的时候,我怒了。结果是,我直接点名怒怼那个评委,而且还说他不公平,偏心一个有背景的学员,最后还气冲冲地退出了那个小群体。

那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在行侠仗义,可现在看来,如此大动干戈一点也不值得,因为那些我眼里的所谓事实,只是我脑子里主观的评判,并不代表事实的全部。

这种‌‌“不随意评判别人‌‌”的变化,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真正让我意识到自己开始有了这样一种新的变化,源自一次超市购物。

那次我买了一堆东西,其中有一盒酸奶,在货架上显示30元减10元,但在结账的时候,酸奶价格并没有减。我就询问收银员为啥没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酸奶本来就是不减的,因为觉得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所以我跟收银员说不要了,让她取消这个商品。整个过程,我看到了收银员眼里奇怪的眼神,敷衍的态度,但我内心却异常平静,没有像过去那样怒火攻心,更没有和收银员吵起来,反而是很自然地结好账离开。

待我重新审视那个过程,我认为,我能如此平静地应对看似不公的待遇,是因为我没有陷入对别人的评判中。虽然看起来收银员目光里有些许鄙夷,行动上有些许怠慢,但我没有纠缠这些,而是停止揣测别人背后可能的恶意,如此,我也没有因为别人的举动感到羞愧恼怒。

因为不评判,不揣测,所以也无需辩解,云淡风轻。

其实在西方就有这样一条深入人心的基本道德——Don’t judge people。

那什么样算是在judge别人呢?

记得《芳华》里的女主何小萍,她偷了室友的军服去拍照,之后被发现了,所有人都指责她人品卑劣,鄙夷,蔑视像潮水般向她涌去,甚至包括正在看电影的我们。

有时候你的朋友很久没跟你联系,或是跟你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他都不买单,于是你心里想,这个人很小气。

这就叫judge——你甚至不需要把话说出口,但是在心里,你会根据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和外在表现,给这个人的人品下一个自以为的论断。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所谓的judge,往往都是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从单一的侧面给别人贴上了一个自以为合理的标签。也正因为这种随意的评价和揣测,我们的思维会变得狭隘,行为也会变得极端。

如果你了解何小萍偷军装拍照是为了寄照片给劳改的父亲,如果你知道朋友很久没跟你联络,不愿买单背后的艰难,也许你的个人评判又要来一个180度的大逆转。

事实上,所有的评判揣测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这时候我们的重点是放在别人身上,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如此我们也就被各种价值评断绑架了——我们会特别在意别人如何看待我们,我们会想要去为自己辩护,却无法把精力放在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上。

而当你不随意对别人做出评判揣测的时候,你其实就是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边界,心里始终有一个自己的目标,头脑想的只是自己该如何做好当下的事情。

就像我去超市购物,我不对收银员的人品做出任何评判揣测,反而非常明确自己的目标是购买我认为有价值的物品,那么尽快买好东西,赶赴下一个计划就是我当下最要紧的事情。

至于那个收银员看不看得起我,会不会笑话我,那是她的自由,跟我自己的目标和要做的事情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更没必要为此劳心费神。

***

不随意评判别人,我们就在在无形当中完成了两件事情。

一方面,我们避免了那些无效无意义的精力浪费,而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如何正确地做事上。这时候,我们会很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什么,然后按照这个原则去正确地做事情。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我们不去揣测别人,一直按照一定的原则行事,所以,我们的行为表现会给别人形成一种稳定的判断和认知,从而我们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也会变得非常确定,发散出来的气场也往往是淡定从容,让人有安全感。

相反,那些爱评判,爱揣测的人,他所展现出来的气场常常是易怒易恼,非常负面,要么趾高气扬,要么卑微低下。

我最近跟朋友小聚之后,有位老同学给我发了个微信,说我变成熟了,看到我现在的状态,真的为我高兴。

这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我也发现,我在聚会上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其实就来自于不随意评判揣测别人。

这样一种慢慢建立起来的‌‌“不评判‌‌”的习惯,可以让人渐渐培养出一种淡定包容的气场。

你说你买了几套房,几辆车又生了几个娃的时候,我不评判,我只是为你拥有了你眼里更好的生活而感到开心,更不会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你说你家人身体欠佳,心生担忧,对未来有些许抱怨的时候,我不评判,我只是真诚地表达出朋友间的关切,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因为很清楚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更重要,也渐渐明白每个人的生活和未来都有独特的风景,所以,我会很自然地选择不去评价别人的言行举止,而是学会接纳,然后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人说过,一个人变得成熟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淡定从容,都是基于内在对自我的全然接受和信心。而外在表面的趾高气扬,卑微自恼,不过都是内在纠结混乱的结果。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换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然后获得一个俯瞰世界的力量。

而不随意评判别人,就是我们变得成熟的一个标志,它让我们关注自身,认可自己,同时也清晰内心的价值取舍,不为外界的评判所影响。

***

真正地做到不随意评判别人,并不容易。

就像是一辆开错方向的车,得要先让它减缓惯性,慢慢停下来,然后才有可能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重新上路。

就我而言,‌‌“不随意评判别人‌‌”是自我管理的一个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自我品格完善和价值观重建的过程。

尽管自己也还在培养‌‌“不随意评判别人‌‌”的习惯过程中,但我依然有一些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1. 明确自己的价值观,确立做事的原则

我们常常会提及价值观这个词,但它对很多人来说却往往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道不清说不明。

其实,价值观就是对于你来说——‌‌“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当你搞清楚了这一点,那你做人做事的原则也就确定了,随后的选择也会是自然而然,毫不纠结的。

而当我们按照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去做一件事情,就会把对外界的评判和揣测都放下,保持一个正念去做对我们来说正确的事。

就像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很清楚取得真经是最重要的,所以整个行程中的苦难诱惑,他根本不会有太多的评判和理会,只是坚定自己前行的步伐。

2. 寻找内在的张力来认可自己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相亲套路,她说相亲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言语表情,淡定从容最容易发现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管男生在你面前讲他家多有钱,在市区有几套房,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大风大浪,你都只是淡淡地看着他,微微地点点头,接受他这样表达的样子,然后你看他慌不慌。

如果这个男生不自觉地说话越来越夸张,越来越想证明自己,那他肯定在揣测你的心思,内心感觉到不安;如果这个男生在你如此淡然的反应面前,仍然能够从容自若,大方得体地表达自己,那他内心一定会是那种真正认可自己的人。

大部分喜欢评判别人的人,都喜欢把目光投向外界,外界的评价似乎就成了他们确认自我的一种方式。

可是外界的评价是在时刻变化的,从外在寻求自我认可,根本不太可靠,获得了正面评价,你容易自负,获得了负面评价,你容易自卑,这样的人总是活得格外敏感而又小心翼翼。

而真正地认可自己,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的优势,懂得接纳和修正自己的缺点,从而变得笃定,变得自信,所以你不需要去通过评价别人来获得安全感,也不需要去认同别人对你的评价。

3. 真诚地表达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羞于跟别人表达真实的自己,因为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

可就是这些恐惧,让我们想要揣测评判别人,想要营造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但这样反而让自己非常不舒服,心里别扭自我压抑,结果是人前自吹自擂背后却歇斯底里。

而我的感受是,当我们愿意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跟内心的自己和解了,这时候过去在你眼里的尴尬困境,反而会被内心真实的力量所化解。

就像我跟朋友小聚,当我更愿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时也不去在意别人是否认同的时候,结果得到的反而是别人的欣赏。

不随意评判别人,反映的是一个人心智的成熟度——TA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也不会被外界评价所限制。而这样一种自由的状态,也许更能让我们活出精彩的自己。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