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盼望春天。

看到很多人在质疑最近被澎湃新闻曝光的案子。以及《盲道》的豆瓣评分才六分。质疑的主要点是,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质疑的第二点是,一个小姑娘遭此大难应该精神失常啊可她精神没有失常很可疑。这两件事的出现只有一个点是可以认识到的,那就是中国已经形成了特别明显的阶层断层。《北京折叠》的生活不是科幻,就是现实。记得看了一篇写快手视频的文章,当城里人随时随地都在玩无聊的直播时(当然大部分都是炫耀型的,彩妆,美食,炫富,也有讲课、唱歌,跳舞等),乡下人、城乡结合部的打工仔也在玩快手,直播的无非是光怪陆离的自虐:吃蟑螂,吞玻璃渣,割腕等。那就是不把自己当人,实际上很多人出生长大,从没有被人当人尊重过,他自己当然也不会尊重别人。自虐的同时肯定也必然虐他。

和那个小女孩差不多的案子我以前曾见过。有个小女孩儿,是个孤儿,她爸爸因犯罪执行了枪决,她妈妈跑了。她跟她爷爷生活在一起。那个村子有道班,道班工人和村子的女人关系不清不楚,村子里的男女关系很乱,常常爆出捉奸在床和亲夫杀奸夫的事。这个孤儿的亲叔叔也是因一锄头挖死了奸夫而被判了无期徒刑。当时打工的风气已经开始刮了,村里的女孩所剩不多。农村人没有好的洗浴条件,都是使一个大澡盆在家里自己烧水洗,没遮没拦没隐私。爷爷不知何时就强奸了年幼的孙女。后来,道班的工人都参与了和女孩的性关系,十二岁时女孩就怀孕堕胎。她姑姑把她接到城里做她家的小保姆,不仅迁怒于她,而且虐待她,(前情这个姑姑之前也和道班工人有染怀孕堕胎只好到城里嫁给一个有三个孩子的鳏夫)。孩子不堪虐待,被邻居一个女的拐跑,她自己肯定也是急于逃跑,卖到了河南。没有人找她,这是最可怕的。后来过了好多年,爷爷老死了。这个女孩子早已为人妻为人母,跑回家给她爸上坟,二十岁不到,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爸爸是这世上唯一对她好的人。

不同的是,这个女孩接受了这一切,早早地把自己抛向荒芜的人世。后来她也不回来给她爸爸上坟,更不与姑姑伯伯叔叔老家任何人联络。她就是彻头彻尾的天涯草芥,希望被遗忘,也不愿记起任何人。

我在检察院实习时,遇到的案子可谓大悲苦。两个村因为争水源械斗,死了十几个人,抓了三十几个人,连带妇孺老人。卷宗照片不忍卒看。还有一个农村小女孩无缘无故就虐杀一个本村侏儒,手段极残忍。问她为什么,她就一句侏儒太丑了。检察官为了救她免死,证明她不满十八岁,她非要坚持自己已经十八岁多了。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这些都是一二十年前我大学毕业时的事情。当地人说起,也不带波澜。不觉得需要反思和救赎,连喟叹都不会,至多猥琐地挤眉弄眼几下。倒是头一个小女孩的叔叔在狱中关了十七年刑满释放之后在监舍识了字,到广州打工,用工钱勤勤恳恳补偿他多年失去父亲的女儿们,好像是个较圆满的结局。

中国的文化已经断掉。而尊重,自由或仁爱之风从未在广大的乡村成为主流。礼义廉耻丧尽,高贵尊重未建。最近我本不想谈的那个女孩的案子,实际上就是一个狗镇的故事,对一个人的伤害被认为习以为常,而且人人沦为帮凶,沉默的喧嚣的帮凶。这个在《盲山》里也足可见。盲山另一个结尾是被拐的女大学生在警察来解救时,拿起刀奋力复仇,实际上好过通用的版本。

剑客李杨的电影之所以不被人待见,是因为他讲的,是很多人要回避的,要视而不见的,要说不存在的。

‌‌“鲁迅叫我们正视自己的腐肉,而且不允许我们有一点点逃避。鲁迅那冷峻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们,他执拗地阻碍着我们只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内心满足的人,或想出人头地的人最好不要读鲁迅。只有那些想和周围的人一起幸福并且为此而感知自己不幸的人,才可以以鲁迅为友,来研读鲁迅。世界在病态之中,我们自身不可能健康……‌‌”——[日本]竹内好《从‌‌‘绝望‌’开始》

今天竟然立春了。天寒地冻,冷雨凄凄。

盼望春天。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