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梅姨”在北京

假如特殊的昵称可以代表特殊的关系,那么,眼下英国和中国可谓关系特殊而亲昵。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在访问中国期间,中国官方媒体力推“梅姨”的昵称,使特蕾莎·梅一举被不由分说地封为14亿中国人的“姨”,犹如1960年代和70年代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成为8亿中国人的“伯伯”。

到了1970年代末,中共和越共交恶,而且打了一场恶仗,中国军人死伤惨重。越战老兵们(即中国官方所说的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们)及其家属至今还在与那场莫名其妙的恶战的恶果搏斗,“胡伯伯”的昵称随后则在中国销声匿迹。

“梅姨”在中国的算盘

首相一下子得到14亿中国外甥,大英帝国在最辉煌的岁月里也没有如此辉煌。于是,特蕾莎·梅成为中国人的姨也自然而然成为英国媒体的新闻。

英国《独立报》2月1日发表一篇从北京发出的报道,其标题明显透露出英国人的惊讶和莫名其妙——“在特蕾莎·梅访华期间,中国方面开始称她为‘梅姨’”。

报道说,中国官方的中央电视台CCTV在采访特蕾莎·梅的时候直截了当地问她,是否知道她已经有了一个中文昵称,梅说不知道。CCTV接着说,“很多中国人用亲昵的称呼称你‘梅姨’。你是这一家的人了。你喜欢吗?”梅首相回答道,“啊,谢谢你。多谢你。我为此感到荣幸。谢谢你。”

《独立报》和其他英国媒体没有提及特蕾莎·梅成了中国的家人、中国的姨之后跟英国是什么关系。不过,在讲述了中国把梅拉为亲戚之后,《独立报》的报道接着写道:

“英中两国领导人眼下都对两国关系赞美有加。但在这些赞美言辞的下面,双方正在严肃讨论贸易和商业问题。双方试图从对方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率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工商代表团访华的梅首相迫切期望提升跟中国的贸易,吸引更多的投资,在英国脱欧之后谋求达成一项内容广泛的贸易协议。

“中国方面则希望英国支持中国提出的有争议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是一个贯通亚洲和欧洲的庞大的国际基础建设项目。英国工商界很希望利用北京撒出的6000亿英镑(译注:相当于8560亿美元),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和外交官则担心英国正在被用作工具扩大中国的影响。”

滑稽的“黄金时代”

与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其它英国主流媒体一样,英国《卫报》在有关报道中也提到了“英中关系黄金时代”和习近平“2015年对英国国事访问”这样的关键词。《卫报》相关报道措辞是:

“在(跟习近平)会谈开始的时候,梅首相赞扬了‘英中关系黄金时代’。这个说法是前首相大卫·卡梅伦和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在习近平2015年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时首先使用的。”

说起习近平2015年访问英国,英中双方官方至今都是赞美有加。但是,在英国民间甚至在英国王室,习近平在访问英国期间所表现的不懂装懂和粗鲁无礼成为笑话。

在2015年10月10日,习近平到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声言“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批评者和嘲笑者指出,习近平显然不懂或假装不懂英国开创的现代民主法治制度的关键是限制当权者的权力,跟他所宣扬的中国古代和现在他所鼓吹的以确保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为目的“法治”完全是南辕北辙,水火不容,习近平当局所推行的被中国网民所嘲笑的“依法治国、从律师抓起”的政策更是显示了这种水火不容。

在中国国内,许多批评者倾向于相信在中学就中断正常教育的习近平大概是真不懂,而不是装不懂,因为习近平已经三番五次地对内对外显示出他缺乏基本的文化教育,他在俄罗斯把斯大林时代的拙劣宣传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与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相提并论,把喜好对外展示自己有文化的普京当局弄得很难堪;在中国国内则在来访的众多外国领导人面前把“通商宽农”字正腔圆地读成“通商宽衣”。

他在2015年对英国的国事访问也在英国公众当中成为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英国警方一位负责他访问期间协调保安问题的官员在一次皇家游园会上提到习近平的随从在英国期间的粗鲁无礼,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禁脱口说道,“啊呀,你真是运气不好呀”。那位官员与女王的交谈视频,一度在国际间热传。

《经济学人》唱衰英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英国不但以代议制民主、工业革命、莎士比亚而著称,而且也以盛产思想家而著称。而思想家多产的关键条件是表达自由、思想自由,批判性思维可以尽情发挥,不必担心遭受打压或迫害。在这方面,老牌《经济学人》杂志可以说是一个表率,一个象征,一个活广告。

在特蕾莎·梅首相访问中国之际,《经济学人》发表文章,标题是,“特蕾莎·梅尴尬中国之行显示了英国大势已去”。文章说:

“1793年,英国派遣到中国的第一个使团的团长乔治·马嘎尼拒绝对中国皇帝磕头。他竭力维护英国的尊严,但他这种努力被运载他的外交官和贸易商品到北京的英国皇室帆船的风帆上的信息破坏了,因为那些风帆上写的是,‘携带贡品自英国来的大使’。

“就像特蕾莎·梅本星期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期间所发现的那样,跟中国政府打交道很少是容易的。梅首相要维持一种困难的平衡。她一面要宣扬英国和中国依然在享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访问英国期间与她的前任卡梅伦所宣称的‘黄金时代’…。

《经济学人》接着写道,另一方面,梅首相又希望英国能从习近平外交大手笔的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取经济利益。“总之,她需要显示通过跟中国改善关系,她在英国脱欧之后所说的英国对全世界敞开工商贸易大门的说法不是忽悠。”

“然而,就像马嘎尼一样,梅首相更喜欢不用磕头就获得这一切。她也知道欧洲国家疑心一带一路项目的资金来源不透明,并怀疑中国利用这一项目在中欧和东欧扩展其影响。美国行政当局已经把中国称作‘战略竞争者’。这就意味着梅首相不能过于讨好中国,否则就会令欧洲国家和美国不快。

“假如她先前期望中国政府会放她一马,让她获得她想要的东西,同时又对她不提出过多的要求,那么,她很快就失望了。中国方面要求她正式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在许多备忘录中包括对该倡议的阿谀赞美之词。中国方面还要求英国也采用习近平的口头禅‘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表示支持习近平尝试把他自己打扮为全球化的领袖。

“这些要求太过分了。梅首相机敏地谈论‘英国梦’,跟习近平的‘中国梦’口号相对应,同时很策略地回避了人权问题。至少是在公开场合的讲话中回避了。但她没有兴高采烈地大谈‘黄金时代’,而是发出警告说,中国需要更加尊重国际贸易规则。或许,习近平的算盘是,梅首相在英国国内如此虚弱,以至于她必定要屈从中国的压力。但是,她或许是如此虚弱,以至于她不能屈从。”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