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香港律政司僭建风波引爆政治危机

在香港,楼宇僭建一旦与政治人物联上关系,彷如一个政治炸弹

2018年1月初,接替袁国强出任香港律政司司长的郑若骅,履新首天即被揭僭建丑闻,触发诚信危机,是继2012年特首选战的僭建风云后,再次高官因僭建事件而触动了港人神经,引爆一场政治危机及公关灾难。

由郑若骅履新后第二天,香港传媒先后报导郑位于屯门大榄乐翠街海诗别墅4号有多处怀疑违规僭建,包括地库、天台屋、改建围栏和外墙,及后以及在花园加建水池等。

这座海边独立大屋的各种问题引发社会广泛舆论和政界质疑,郑若骅承认犯错,但坚持这是她警觉性不够高、“工作实在太忙”之故,坚持不会辞职。

事件持续发酵,传媒刚又揭出,郑若骅僭建的物业还包括沙田骏景园分层住宅单位,以及火炭金豪工业大厦一个单位。

如政治炸弹随时引爆危机

在香港,楼宇违建称作"僭建",楼宇僭建在新界地区及独立屋颇为普遍。然而,这个属于建筑的普遍问题,一旦与政治人物联上关系,却仿如一个政治炸弹,随时引爆政治危机。一位从政者所拥有的物业有否僭建物,成为一道诚信死穴和政治炸弹。高官府邸僭建处理稍一不善就会酿成影响政府管治威信的政治风波。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表示,“僭建”这个近年在政府高层中招比率甚高的问题,仍然会成为有心在香港政坛更进一步的人一再误踏的地雷。钟认为,僭建并不是死罪,然而郑若骅的问题是前言不对后语背后所引发的诚信问题。

六年前,香港爆发多名高官身陷僭建漩涡,2012年特首选战的僭建风云,港人仍然历在目。当时盛传已获中央钦点的热门候选人、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遭传媒揭发其约道唐宅涉大规模僭建,其中逾2200平方尺的地库,后来唐太郭妤浅负起事件责任,被控违反《建筑物条例》,被判处罚款11万元。唐英年后来也为地库做灌浆工程,回填地库。由于唐英年危机处理不善,回应避重就轻,导致选情急转直下,最后还错失特首宝座。

至于最终胜选的前任特首振英,亦于上任前山顶贝璐道大宅被揭有近300尺的僭建地下室,杂物房及车位上盖亦有僭建物。梁振英最初否认僭建,后来又指僭建物于购入大宅前已存在诚信自始备受质疑,民望一落千丈。

香港楼宇僭建的程度到底如何普遍?可2015年4月发表的《审计署长第64号报告书》则提到,屋宇署2012年12月雇用的顾问公司共发现约229 万个怀疑僭建物,实际上,还有不少前任、现任高级官员被曝不同形式的违章建筑。

僭建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政治事件

浸会大学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认为,僭建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政治事件,是否构成政治炸弹观乎事件的性质及政府反应。吕指出,郑若骅及林郑政府完全处于被动、捱打状态,未能坦诚和及时承应自己的错误,令僭建背后越揭越多隐瞒的事件,引爆诚信及政治危机。

吕秉权指出,今次事件表面上是僭建问题,却像潘朵拉盒子揭出背后更多的诚信问题的疑点愈来愈多,包括郑若骅买入别墅时对僭建是否知情、做银行按揭时有否隐瞒地库僭建、为何在2008年9月金融海啸大逆市仍以"区内尺价新高"的超高价2600万元购入物业等等,已经影响到郑若骅本人的诚信、律政司的公信力、特首林郑月娥是否"用人不察",以及中央任命前为何未能做好背景审查、妥善拆弹"等疑虑。

吕秉权指出,郑若骅以自己事忙、政治敏感度不足等理由解释僭建一事,可是她本身土木工程师出身,而她也曾担任发展局的《建筑物条例》上诉审裁团主席等的经验,显示她是对违章建筑物具备专业知识的,因此外界对郑的诚信质疑是合理的。

吕秉权强调,郑若骅在南海仲裁和中资企业国际仲裁有功,是国家领导的人才及功臣,深得中央信任;与特首林郑月娥过往有过的紧密合作经验,也是林郑一直属意的理想人选。为何在个背景下,政府竟然没有做好品格审查?有否存在太急的问题?会否太相信官员的自愿申报,而没有主动出击?机制上是否有漏洞等?

成为日后施政负资产

吕秉权认为,往下来,事件取决于是否有更新的或更爆炸性的资料流出,如果银行按揭及超高价成交,是否有利益输送等论点成立,将会引发更大的灾难;相反,如果证据不是太确凿,事件不能持发酵,政府也会一边继续撑,用时间换取空间,相信僭建风波将会不了了之。但另一方面,僭建引发社会对郑若骅的诚信及能力质疑,担心往下来她是否可以公平公正处理"一地两检"、"二十三条立法"及"国歌法"等硬仗。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认为,就算今次僭建事件没有令郑若骅辞任律政司或造成巨大政治检控,其僭建所造成的诚信危机成为了日后施政的负资产,郑的工作将会受到严厉的挑战,如同埋下一个随时引爆的地雷。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