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十九大报告的政治词语分析

习近平的十九大报告,篇幅长达三万二千余字,诵读时间接近三个半小时(这一时长虽然远远比不上已故古巴共产党领袖卡斯特罗,但在中共党代会历史上,已经创了新记录),可害苦了那些穿纸尿裤上阵的老同志。这篇报告我认真通读了三遍,试图领略其博大、领悟其精深、领会其精神,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篇报告只有博大,没有精深,更没有什么精神可言。

长篇大论的十九大报告当然不可能是由习近平亲自捉笔——《之江新语》似乎可以证明习先生更擅长写言简意赅的短文。毛泽东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是毛亲笔之作,邓小平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按邓亲笔拟定的提纲与要点充实成文,毛、邓所作报告的好与坏,理当由其本人负责,可习先生冤枉,他明显是背锅了。假如我是习先生的智囊,一定会建议他让十九大报告写作组全体下课。因为这篇报告作为文章,缺乏文采,作为政论,了无新意;充满了老话、套话、大话、废话,看起来大而全,实际上散而空。不客气地说,写、读、听这样的报告,实在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十九大报告既没有毛泽东式的辛辣犀利,没有邓小平式的直陈要害,也比不上胡耀邦十二大报告、赵紫阳十三大报告的立论鲜明、涵义清晰。赵紫阳报告所概括的“初级阶段”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都三十多年了,仍然未被中共所谓“理论创新”所超越。

十九大报告甚至没有发明出什么“新话”——奥威尔在《1984》中点破了“新话”是“老大哥”钳制人民思想的重要武器——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把毛、邓、江、胡不同时期说过的有用的、好听的老话串连在一起;甚至也谈不上有什么主题、有什么重点,就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简单的话复杂说,车轱辘话反复说,没意义的话连着说,涵义重叠、语词重复的地方特别多,可谓啰嗦之极,冗长之极。若要整体评价这篇报告,那就用得上毛泽东在延安斥骂“党八股”的那句名言了:“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我不是中共党员,自然不必受中纪委“不准妄议中央”清规戒律的约束。根据宪法第三十五条所赋予的公民权利,本文打算将“妄议”之事做得更深入一些。我的方法是,对十九大报告作一些人人都懂的、简单的词语统计与分析。为免冗长,我不打算分析其中的普通词语,只分析其中使用率比较高、涵义比较突出的几个政治词语。

1、党

十九大报告出现最多的一个政治词语是“党”,一共用了338次。虽是党代会场合,把“党”挂在嘴上,似亦无可非议,但既然是开党代会——又有谁不知道你开的是党代会呢——似乎也就不需要言必称“党”。想必八个民主党派和其他国家的政党开会,就不会口口声声都是“党”。

关于“党”,十九大报告有何新观点、新论述呢?两个字:没有。和“党”连在一起的,全部都是老词组,让人们耳朵起茧的那些老词组:党中央、全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纪律、党的团结统一、从严治党、党的纯洁性,等等。

岂止是无“新话”,事实上是“复古”了。毛泽东那句充满了专制霸气的老话,居然又被搬上了台面,而且还写进了党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殊不知,这句老话早已经在文革中彻底破产,早已经在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被批得体无完肤,早已经在赵紫阳十三大报告中被“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式否定。邓的讲话痛斥了“党的一元化领导”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甚至是“封建主义残余”。十三大报告更是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只是“政治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而绝不是什么“领导一切”。

事实上,党也不可能“领导一切”。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经典论述”: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些粗话,比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吃饭睡觉,拉屎放屁,谁管得着”,这说明,就连“领导一切”的发明者本人也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领导一切”的。邓小平曾经大发感慨:“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邓很清楚,“领导一切”是个麻烦事,是个分散党的精力、扰乱党的中心工作的坏主意,这不是在加强党的领导,而是“削弱党的领导”(这可是邓的原话啊)。习近平主持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说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这句话的意思稍微引申一下,也可以说:市场经济只需要监管,至多只需要“调控”,而不必劳烦“伟大的党”亲自“领导一切”——如果说自由主义的政治学推崇“小政府,大社会”,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应推崇“小党委,大市场”。市场有其自发秩序,企业有其自治机制,个人有其自由权利,未必党吃饱了撑的,非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去“领导一切”?

2、初心

“初心”一词在十九大报告中只出现了6次,但报告一开篇即宣布:“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后面是套话,从略)”,因此,这个词也值得作认真的点评。这个词的重要性还在于:“初心”是打上了强烈的习近平个人印记的词语,与“正能量”、“接地气”、“命运共同体”、“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样,此语之进入中共官方话语体系,不是毛邓江胡前四代的余慧,也不是御用笔杆子之功,乃是习先生本人所为。与“初心”相比,沿袭前朝、前前朝的“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四个伟大”(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两个一百年”之类,还真算不上是习近平本人的思想。

在中共的政治词典里,“不忘初心”可以勉强算是一句“新话”。但是,因其有返本归根、回到初始之意,所以,话虽是新话,涵义却不新,反而是极端守旧、彻底“复古”的意思。与邓小平的“团结一致向前看”、江泽民的“与时俱进”相比,“不忘初心”如果不是公开鼓吹某种形式的“共产党原教旨主义”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有这么一种嫌疑,似乎是一句主张“团结一致向后看”、“与时俱退”的“新话”。

十九大刚开完,习近平即率全体新科政治局常委奔赴上海中共一大旧址朝拜,此为非常之举,毛、邓、江、胡不曾做过此事,以往历届党代会之后均无此事。可以理解为,这正是习近平用身体动作来彰显“不忘初心”之志。再联系到习近平先生时常表露出来的对延安、韶山、古田、井冈山的浓浓怀旧之情,就连远在莫斯科的中共六大旧址,也由习先生拨了专款交由俄罗斯修缮保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十九大虽然号称“进入新时代”,但这个身子进了“新时代”的党,却俨然是一个固执于“初心”、执意走回头路的旧党。

我以上的解读,可能会有些偏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满意的人,有时候会想要“回归民国”,对青天白日旗的民国不满意的人,也可能会想到回归五色旗的民国,好在,大清国是回不去了。那么,对“向前看”、“与时俱进”不满意的党,把“不忘初心”定为党代会的主题,似亦不为过。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呢?十九大报告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句话的毛病可就大了,在兴共之始、立党之初,中共前辈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想法,想必是有的,也很有可能是真心诚意的,但是,那并不是党主要的宗旨,更不是根本的宗旨;至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则万万不可能成为中共所谓“初心”。

盖因中共建党是以领导工农运动、进行阶级斗争、发动暴力革命、建立苏式红色政权为根本目的,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初心”。再要追根溯源,那就要追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剥夺剥夺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那才是共产党人最初的“初心”。翻阅一下中共一大至六大的党史档案,“初心”公案,自可一断而清。

中共建党,是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而存在,那时的中共,是坚信“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信“工人没有祖国”(《共产党宣言》语)的,所以,“中东路事件”的时候,中共支持苏联继续侵占中国东北铁路的主权,甚至对维护本国主权的民国政府喊出了“武装保卫苏联”的汉奸口号。在中共六大上,作主政治报告的人是苏共理论家布哈林先生,瞿秋白只轮得上作副报告。那时中共所理解的中国革命,只是“世界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莫斯科的集中统一领导,因此,中共断然不可能冒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来。

后来,延安整风之后由毛泽东统率的中共,的确比王明、博古等亲苏派领导的中共多了一些“中国化”、“民族化”色彩,但中共“建国”之后,毛泽东不也是照样割让中国领土白龙尾岛给北越,割让长白山天池和鸭绿江中方一侧诸岛给北朝鲜?毛做这些事的“初心”,当然不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是为了“支援世界革命”,是主动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以成全“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抗击美帝国主义”。

关于“不忘初心”,我的“妄议”仅仅是:也许习近平先生真是有一番新意、一番好意,是想把一个过去的世界革命党、阶级斗争党,变成一个“新时代”里的人民党,或者民族复兴党,但是,“初心”这个词,毕竟历史包袱太重,用在党代会的报告里,其实是不大合适的。

3、新时代、各种“新”

十九大报告除了“党”(338次)、“人民”(203次)之外,使用频率第三高的是“新”字。一共用了174次。我刚才分析说,十九大报告的理论论述毫无新意,但是,与“新”字连用的词组却是铺天盖地,简直通篇皆“新”。这多少有一点儿奇怪。

华国锋抓了毛泽东的老婆和侄子,却说“这是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愿”。邓小平明明走的是“权贵资本主义道路”,却要名之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要在“新时代”里找回“初心”,与华、邓遭遇的话语困境一样,想不奇怪也难。

十九大报告最主要的功能,毫无疑问,是要隆重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共出现36次)是个关键词。除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还出现了下列与“新”字组合的词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方位、新形势、新情况、新局面、新格局、新常态、新气象、新选择、新业态、新模式、新体制、新机制、时代新人、时代新风、新长征、新征程、新期待、新动力、新动能、新作为、新实践、新视野、新姿态、新要求、新进展、新高度、新优势、新增长点、新型工业化、新文化、新的文化使命、新军事革命、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新型政商关系、新型国际关系、新国家安全观、新的伟大革命、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果、新胜利、新辉煌、新的更大贡献、……以上种种,若是用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可称得上是一篇“新”字组词大全。

一篇党代会报告,因为“新”字用得多、带“新”的词组用得全,就说明已经走到了“新时代”、产生了“新思想”吗?我们还是温习一下党史吧,其实,爱用带“新”的词组,是毛、邓、江、胡的老毛病,人人都说自己“新”,都爱往自己脸上贴“新”,这就成了旧事、旧例,也就没有意思了,遑论新意?比较下来,“新”字用得最狂妄、最离谱、最夸张的,当属毛泽东的“新中国”、“新社会”,这两个词我们中国人还真是用习惯了,用到已经忘了中国有五千年的国史,人种、土地、文化代代相传,并不是毛泽东、共产党凭空造出来的;江泽民用过“新时代”,胡锦涛用过“新时期”;习近平再用“新时代”,多少有一点抄袭之嫌吧。

颇有意思的是,华国锋、邓小平还曾因某个带“新”的词组爆发了一场意气之争。1978年,邓小平的亲信韦国清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用了一个词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华国锋的亲信汪东兴、李鑫很生气,指责说:“华主席的原话是‘新的历史时期’,毛主席的话,不能改,华主席的话,也不能改!”结果,邓小平也生气了,也去会上作了一个讲话,讲话第二部分的标题,赫然就是“讲讲新的历史条件”,邓在讲话中还公开嘲笑华国锋手下那些对领袖、对“先哲”的话一字不改、照抄照搬照用的人是“收发室”。《人民日报》高调转发邓的讲话,用了“倾向性很强”的《邓副主席精辟阐述……》的标题,于是华派吃瘪,无地自容。如果当年华国锋像十九大上的习近平一样聪明,把所有带“新”的词组都用它一个遍,就没有那场争执了。

用了那么多“新”字,无非是要在党代会上捧出一个“新时代”;而所谓“新时代”,无非就是:习近平时代。弯来绕去,说破嘴皮,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这不是什么理论创新,这是中共惯用的话术。正如上述华、邓之争,争的并不是什么“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条件”谁对谁错,争的是这个时代是该叫华国锋时代,还是该叫邓小平时代。

4、人民

十九大报告出现“人民”一词203次,此词的热度,仅次于“党”(338次)。与之相对应,“公民”一词只出现了1次,而且不是讲“公民权利”或“公民社会”,而是讲“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还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十九大报告里,“人民”如此光芒万丈,几乎与“党”处于同一个级别,而“公民”,却只是被动接受道德教育的对象。这到哪里说理去?

我注意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都已经对习总书记如此念念不忘“人民”表达了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意。不过,我认为,大念“人民”经,凡事拿“人民”开涮,毛泽东已经是登峰造极了,习先生种种“人民”说词,真是小巫见大巫。“人民万岁”,“人民必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好听的大话毛都说过了,“人民”早就已经被毛泽东捧到了天上,变成了以整体消灭个体的意识形态大棒,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政治图腾,难道习近平的“人民”经还能念得比毛泽东更出神入化?

我以为,对中共来说,少讲几句“人民”,多讲几句公民,少讲一点“人民性”,多讲一点人性,这就是莫大的进步了。在我看来,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比起胡温的“以人为本”,是一个政治上的退步。

5、社会主义、改革、民主、法治及自由、人权、宪政

十九大报告出现“社会主义”146次,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0次;出现“改革”69次,其中“某某体制改革”14次,包括“政治体制改革”1次;出现“民主”61次,其中“社会主义民主”11次,“协商民主”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8次,“民主监督”5次,“党内民主”、“基层民主”、“党内基层民主”各出现了1次,“民主选举”也只出现了1次;出现“法治”54次,“依法治国”19次;出现“中华民族”43次,“革命”20次,“矛盾”、“小康社会”各16次。

以上这些词语,是十九大报告的热词,但均为官方话语体系中的旧词,十九大无首创之功。除了“主要矛盾”有一个新的表述(但我认为,这个新表述并没有什么理论意义),其它的,用法一如旧惯,观点一如旧惯,全部沿用邓、江、胡时代之旧党代会、旧中央文件的旧说法,诸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之类老套话,都说了几十年了,有些就是整段、整节照抄照搬照用(即邓小平所嘲笑之“收发室”),绝无任何“创新”可言。

我还特意检索了自由、人权、宪政三个冷词。“自由”在十九大报告中一共出现了8次,次数不算很少,但是且慢,其中6次说的是经济自由——包括“自由贸易”、“投资自由化”、“要素自由”,还有1次说的是“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只有1次提到了个人自由,原话是“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此句亦含“人权”一词,“人权”这么重要的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也仅此出现1次;至于“宪政”,通篇未见,“宪法”则出现了8次。在中共最高领袖中,只有毛泽东曾说过宪政,邓、江、胡都未用过此词,习近平似乎也没有“理论勇气”吃一口“宪政”螃蟹。

单纯统计某个词语的出现次数也许不会有什么发现,但是一比较,就能发现一些“秘密”:十九大报告说了那么多“党”、那么多“人民”,“公民”只有1次,“公民权利”一次也没有;说了那么多“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只有1次;说了那么多“民主”,“民主选举”只有1次;说了那么多“法治”,“人权”只有1次,“宪政”一次也没有;“自由”也说了不少次,涉及个人自由的,只有1次。问题是:不讲公民权利,空谈人民有什么用?改革开放都四十年了,至今仍然不转向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主,改革如何继续推进?不以选举为核心,不扩大“差额选举”、直选、普选的层级和范围,民主从何谈起?不讲人权,不讲个人自由,不搞宪政,法治怎么可能进行,进行了又有什么正面意义?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