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人民币美元互怼,躺枪的人是谁?

中美之间的货币战争又要打响了吗?从两国之间货币关系的走向来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进入2018年,人民币保持多头上升行情,与之相对,美元则在近期持续呈现弱势。两大国之间货币“一放一收”的流向背后,其实是两国的经济角力以及全球资本布局的变化。

在人民币和美元“暗战”的过程中,普通投资者又该何去何从?人民币和美元之战的“成本”又该谁来支付呢?

一、美元表面保持“低调”,却让人民币尴尬

先来看美元走势。自从美国总统川普的税改政策推行以来,全球的分析师都料想美元将会迎来强势。不过,现实中美元却是保持了“低调”。美元指数去年跌幅超过9%,直到最新的美国经济数据出炉,各项指标比较给力,加上美联储近期会议透露可能加快加息的速度,美元才又受其影响小幅回升。

不过,即使美元反弹,但是其“由弱转强”的机会并不大。美元的强弱,显然与美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有密切关系。而现在的美国经济是好是坏,却不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的。

如果我们来看美国的经济数据,从整体来看趋势无疑是不错的。我们抓几个关键数据:美国的失业率目前是4.1%,为近十年来最低,在整个2017年,失业率始终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从就业者的每小时平均收入(Average Hourly Earnings)来看,2017年的平均增长的速度也是近五年来最高,12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年率上涨2.5%。

别看这个数据放到中国不算高,但在美国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而且,当就业者持续进入市场、社会达到充分就业后,工资的进一步上涨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在经济数据普遍靓丽的同时,美国的通胀率仍然维持在低位(2.2%左右)。但即使如此,美联储仍然执意加息,因其紧盯的并不仅仅是利率数据,更包括就业率的指标。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问题。一方面,美国经济全面复苏,增长迅速,但与此同时通胀率仍然较低。这种高增长、低通胀同时出现的情况,被称为“金发女孩经济”(Goldilocks economy),意思就是一种“不上不下”的经济增长。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大卫舒尔曼教授,其灵感源自格林童话的“金发女孩与三只熊”。在这个童话中,迷路的金发女孩误闯森林里的小屋,在里面倒头大睡,并做了一场美梦。

如今,美国经济也仿佛置身于一场美梦中,经济数据的全面复苏就好像一张温床,人们舒适的躺在上面开始做梦。随着美梦一起发酵的,就是美国的资产价格。

这就是“金发女孩经济”的另一层含义:表面上经济复苏,并且通胀率保持在低位。而在暗地里,随着经济一起“复苏”的,其实是不断高涨的资产价格。换言之,“金发女孩”身影的背后,意味着资产泡沫已逐渐堆积、沉淀。此时,市场的乐观,很可能意味着一场泡沫的来临。

如果我们观察美国的证券市场,就会很明显的感到这种“金发女孩经济”的作用。过去一年,美股大爆发,三大指数创新高,很多大公司的股价都在上涨,尤其是金融银行股上涨十分明显。但与此同时,川普的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税14%至15%)以及所谓“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又会给美国带来财政赤字的负担,因此美元走弱也是大概率事件。

美股强,美元弱,利率升。目前的这个格局是由川普政府的既定政策导致的,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川普的思维方式依然跳不出共和党和大资本家的基本套路:对外利用弱势美元推动商品服务的出口;对内则利用资产泡沫,做高国内经济数据,也可以称为美国版的“先富带动后富”。这显然有助于为他带来更多的支持者。

但是,川普这么一搞,就逼得全球的主要货币都不得不有所反应。尤其是以人民币首当其冲。上个月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不久,中国央行就紧跟步伐,利用MLF操作利率上调5个基点。在紧跟美联储加息的同时,中国还不得不加强资本管控、增加外汇干预,以这三个办法确保资本留在中国不外流。

美股强,美元弱,利率升。美国经济的“金发女孩”显然将会进一步吸引资本撤出中国,这是中国政府最不愿见到的事情。

二、“金发女孩”vs资本管制,普通投资者躺枪

实际上,中国国内的资本面临着“失血”的困境。据媒体统计,在美联储宣布新的加息政策以前,中国内地已经连续22个月资本逆向流动,即流出中国的资本数量大于流入中国的资本数量。这显然不利于人民币的稳定。并且,在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情况也并不乐观。

虽然2017年前11个月的外资直接投资达到1199亿美元,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除了2月和11月,其余的时间里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均为负数。

外商投资减少的规模仅次于金融海啸之后的2009年。这是很罕见的信号。从近十年的外资直接投资的变化表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以2014年为分界,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

换言之,资本外流和外资投资乏力已经是持续几年的问题,如今川普的“货币回笼政策”无异于更加加速了中国陷入这个困境的速度。

在这样一个胶着的时刻,作为中国的投资者必须要意识到,你将手中的钱进行全球资配的成本将越来越高。因为现状只可能会促使中国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更严厉的控制人民币购汇的买卖。也就是说,你的钱,想要出去越来越难。

果然,这个预判很快就有了政策的注脚。2018年1月5日,中国央行对外发布通知,宣称对于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合法的利润、股息等投资利益将按规定办理结算,确保境外投资者的合法利润可以自由汇出。

不过,在这一份官方的通知中,用来进行跨境结算的货币已经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通知的原文中提到:“凡依法可使用外汇结算的跨境交易,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并且,整个的外汇政策将与一带一路计划结合进行。

不难推知,强制以人民币结算之举是要实现三个目的:首先,保住外汇储备。其次,留住外国资本在中国境内。第三,强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人民币,为人民币国际化助力。

你看,目前受限的已经不仅仅是本国公民的货币自由兑换权,就连外商的购汇权利,也在不断的收紧之中。

稍想一下就不难理解这么做的缘由:外资每年一千多亿美金的投资规模,再加上大量挤在国内、希望走出国门的资金,这笔无法确切统计的数目必然非常巨大。

如果不加限制悉数换成外币跑到境外,那么中国内部就将只剩下一堆人民币而没有外币储备。这个情况,意味着该货币根本无法国际化,并且此货币自身也将因失去信用而崩溃。

要预防这种情况出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资本流动进行限制,往死里限制。同时,政策的大手强推境外的人民币结算和持有。继中国和英国去年底达成“沪伦通”,英国公开表示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以来,今年开始巴基斯坦已批准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等等。

不过,目前这些做法都还只是一种姿态和个别现象。要想让全世界的大部分人主动长期持有人民币,并用普遍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短期来看只是一厢情愿的事。

靠着这种异常严苛的外汇管制,中国的外汇储备连续11个月回升,重新回到2016年9月以来的水平。据统计,以去年全年来看,外储一共增加1294亿美元。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人民币汇价信心进一步增强。

然而,人民币汇价的上升,以及这种所谓的“货币信心”完全是建立在人民币无法自由流通的基础上的。至少在普通人的层面,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现在已经无法用人民币兑换足够的外币,以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

也就是说,在大国的利益博弈当中,普通人的利益再一次躺枪了,不幸成了炮灰。

根据2018年的新规定,中国公民在海外用银行卡取现外币,每年每人不得超过十万元。这显然就是把普通民众当成了堵漏的沙袋。那些抢在之前就跑出去的人,显然占了便宜。

笔者在多篇文章中都提过一个概念:货币的优先权问题。也就是说,在经济活动中,谁最先拿到货币谁就是赢家,谁最后拿到货币,谁就是输家。这个道理始终成立。

例如,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最先拿到货币的人不用承受通胀压力,反而享受了资产价格上涨的利益,顺便把货币贬值的损失转嫁他人。

同样的道理,在货币兑换的过程中,先兑换的人承担的成本比较小,因为一开始的监管力度较小,等到大家都醒悟过来,纷纷去换货币时,必然导致监管力度大幅加强,造成购汇成本陡增甚至无法换取外币。这其实意味着,普通人被剥夺了选择到境外其他地方生活的权利,因为你不允许带走你之前创造的财富。

所以,在中国生活凡事最好早作计划,有了计划最好早行动。都是萝卜占坑的事情,过了这村没这店。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