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4.5% 最大风险是中美贸易战”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而目前的市场主流看法是中国经济今年增速在6.5%左右。至于相关地方政府GDP数据造假,是否会全面,即便国家统计局解释称,中国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核算制度不因为少数地方企业或单位的数据真实性存在问题而受影响。

按统计局的说法,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核算体制实行的是分级核算。国家统计局在统计核算全国数据的时候,工业数据是根据联网直报,农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服务业数据则使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数据。

但纵然如此,尤其海外研究机构,对中国GDP增速仍有所怀疑。国际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在日前接受《断层智库》的访问中坦言:“中国经济去年增速平均大概6.0%。但从7月以后增速就开始放缓了。预计经济增速在2018会继续放缓,平均4.5%。”

以下为断层智库对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先生的访问内容:

断层智库: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您预计多少?市场上主流是6.5。

Mark Williams:我认为近年来中国GDP数据显示的经济增速比实际上要稳,也比实际上要快。从2015到现在,GDP增速一直在6.5-7.0%之间。今年应该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的预计是6.5%。实际上,我估计中国经济去年增速平均大概6.0%。但从7月以后增速就开始放缓了。我预计经济增速在2018会继续放缓,平均4.5%。

中国经济去年的增速比我估计国家经济潜在的生长率(4.5-5%)要高,所以今年有一些放缓是理所当然的。同时,我认为房地产市场今年会持续下行周期,政府这几个月对污染也严格控制也会增添对经济的下行的压力。

断层智库:房地产投资下滑以及PPP等项目放缓,是否会增添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房地产是否将迎来持续下行周期?以前的调控暴涨模式是否发生根本改变?

Mark Williams:中国住房销售面积和房价增速从2016中旬就开始放缓,这已经导致房地产投资的放缓。可是目前房屋施工面积的增长还保持稳定,给经济提供了一些支持。但我认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暴涨政策今年应该不会有很大的改变。我预计住房销售将会继续放缓,这迟早会导致施工面积增长也慢下来,也会给中国经济增添下行压力。

断层智库:在您看来,今年中国经济存在的风险是什么?

Mark Williams:我想中国经济今年面临最大的风险是会与美国在贸易方面有大的冲突。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顺差去年升至历史新高。最近有一些报告说美国准备对中国在贸易方面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如果这导致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中国经济会面临比我预测中更大的下行压力。

断层智库:汇率方面,随着美国持续加息,人民币是否存在贬值压力?目前对资本外流进行管理的手法是否合适?

Mark Williams:201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差不多7%。我对人民币中期的前景也是比较乐观的。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较大,资本管制也已经证明了可以有效地抑制对货币的投机性压力。可是今年,由于中美利差应该会收窄,人民币可能会保持平稳。

断层智库:中国目前货币政策有所收紧,是否存在加息的可能性?您预计货币政策在2018年是会维持现状,还是可能会更紧或放松?

Mark Williams:过去这一年政府高层都强调要控制金融系统风险,同时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管制。人民银行在2016后期和去年前半年也收紧了货币政策。

但如果我对中国经济今年的预计是对的,我认为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政府的关注将会转移到支持劳动力市场。我认为人民银行今年会放松货币政策。

断层智库:中国金融系统高层,比如周小川、郭树清等几个月以来一直强调金融系统风险,这方面是否存在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Mark Williams:我想近期会发生危机风险不大。中国的债务总额与GDP的比例比大多数新兴市场都高,但中国的经济和其他国家不一样。这是因为在中国大多数的贷款是从大型国有银行提供给其他国有企业的。国企破产或不付款的概率很小,所以虽然中国的债务总额比较高,近期来说没有很大的风险。

让我比较担心的是信贷目前增长的速度(比GDP增速要快)。这是维持不了的,如果继续下去发生危机的风险自然会升高。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