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我的私人阅读十佳

我读书很慢,但读到的好处都会记录下来。今年开始写公众号之后,读过的好处也有了容身之处,正如木心说‌‌“我用笔的木浆,去追赶时间的急流。‌‌”我感激文字这种存在,让过去种种,有迹可循。

白纸黑字中,有岁月的光芒,对我而言,不读不写的日子,才是索然无味。2017年我的阅读十佳,与诸君分享。

01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作者:西尔万·泰松

可以说是今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这是法国记者西尔万·泰松隐居贝加尔湖畔半年的思考日记,在泰加森林深处,朴素的木屋生活,让生命回归到几个简单的动作:观察、劳动、行走、饮食和阅读。

常年冰冻,大雪覆盖的原始丛林总让我想起另一个书名,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似乎深吸一口气,都有湖边风雪的凛冽。

隐居生活粗犷简单,时而野兽出没,还有劳作的艰辛,但获得的补偿是充沛的空间与孤独,孤独是万能的伴侣因为它是专注的来源学会了在时间中凝视大概也就能得到内心的自由。

02

欢愉

作者:莉莉·金

《欢愉》改写自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真实人生。

20世纪30年代,新几内亚领地,人类学家安德鲁·班克森面对事业低谷和接连的亲人噩耗,徘徊在自杀边缘,同在做部落调查的人类学家内尔和芬夫妇闯入了他的生活,唤起生机,班克森被内尔吸引,三人维持着理智与欲望的微妙平衡,但芬的一次冒险出行打翻了天平结局不可挽回。

除了为三人的爱恨揪心,内尔对人类学的虔诚更让我感动。作为一名女性,从小就不梦想要小马驹或者旱冰鞋,想的却是能被吉普赛人带走,去看他们的生活,她坚信‌‌“世界上的某一个地方有一种更好的活法‌‌”,而且一定能找到,然后介绍给世界。这番笃定。

书中三人在新理论的探讨中,疯狂记录,‌‌“我们是不是都兴奋得快疯了……我们真的能把星星从天上一颗颗摘下来,然后重新塑造一个新世界‌‌”。我想,对于这种书写的迫切,我是理解的。

03

沉默

远藤周作

故事发生在日本江户幕府发布查禁天主教之后,洛特里哥神甫远渡日本,想查清雷拉神甫在日本弃教的真相,也担起了延续天主教在日本传承的使命,却遭到弃教的信徒吉次郎的出卖被捕。

不管是过程,还是结局,都艰辛,沉痛,很悲伤。

到底要有多少的相信,才能闷着头在一条路上跑到黑,这样的人生,要如何解释,又是否应该解释?

我曾在一个惊醒的夜晚,写过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有朋友看完之后问我,为什么这么痛还要坚持,而我能回答她的只有一句,也许人不是需要幸福才选择出发的。认定了就是认定了。

04

吉田修一

吉田修一的小说从来不会让我失望,只会让我不知所措。先读了《同栖生活》,平淡日子背后藏着惊悚,后看了这本《怒》,故事里的信任都错了位应得的没有交付交付的被辜负命运讽刺。人活在世上有时真是无所适从。

散淡的文字下是精巧的结构。凶残命案之后凶手逃离,而后三个不同的地方出现了三个来历不明的男子,三个平行的故事因为一个命案发生了牵连,让人把爱和信任放在了天平的两端,到底要多爱,才能说信任。

相信了凶手的人说,‌‌“因为我曾相信他,所以才无法原谅他‌‌”,那么那些,‌‌“我本该相信他‌‌”呢,是不是就不能原谅自己了。真难。

吉田修一擅长写人性的幽微,总能给人慢慢渗透的寒意和猝不及防的痛。冲击特别大。

05

云物如故乡

张怡微

‌‌“云物如故乡,山川异歧路‌‌”,一本张怡微辗转在台湾与上海的生活札记。我在两个地方读的这本书,商场的咖啡店,路边的24小时便利店,置身喧哗,我像和张怡微一起走在台湾那条台风天的马路上,看着每一个红路灯都远得像异乡。

她笔下多是生活的琐屑,但又指向复杂的人世情感,文字里有缠绵的谜语,又有戛然而止的藩篱。你不会知道她下一刻会写到哪里,对写下的内容也似懂非懂。

我采取的姿态是,放弃了懂得再去亲近,不试图解读,不解的就这样晾在那里,反正只是一次经过。王定国说,‌‌“能不能看懂一篇小说,有时也需要机缘‌‌”,什么时候记起了,懂得了,就是时机到了。

放弃了必须懂得的强求互相的面对反而能容易一些。

06

尘土

贾行家

‌‌“读的人和写的人,像两个沉默相遇的旅伴,互相打量过,总要有个先说话‌‌”,第一眼看到这句就决定买下来,写作者总有敏感,能击中一个人的脆弱。

我特别喜欢书中写人的章节。都是家常,但又觉得有人世的庄严,‌‌“他们都活过,不是虚构的精神伴侣,而是我的来历与去处,依仗他们在人世腾出空隙,才许我容身‌‌”。

‌‌“认真活过一世,该有独立于他人的自尊与记忆‌‌”,没有谁规定了人要活成什么样子活久了每个人都是传奇。

07

一个人消失在世上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

又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故事,克制缓慢的书写,里面每个人都这么孤独,但又为对方的生活渡过一分力量,最后这些人事岁月,用另一种方式,再度相逢。

我无意追问格温先生为什么消失,我们都有各自的地方要去有时不是爱能改变的。就像《Me before you》里面,男主角还是选择了死去,灿烂得像夏季阳光的女主角也改变不了这个终点。

但是,谁又能否认爱的存在和意义,男主角最后写下的‌‌“You are scored on my heart.‌‌”,无论什么时候记起,都觉动人。

爱有千百面目也许其中一种就是两人可以一起孤独。我依然有我的路但我选择记住你。

格温先生把生命中重要的东西都嵌在了文字里,用这种方式,消失在世上,也用这种方式,铭记他们。一个孤独的写作者给记忆里的人的礼物,如此珍贵。

08

舞者

科伦·麦凯恩

科伦·麦凯恩用多人讲述的角度,搭建了苏联芭蕾舞者鲁道夫·纽瑞耶夫的一生。我把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记得深刻。

开头那些喧沸的场景让人想起激流撞击礁石,浪花四溅,迸射出的是错杂的情感,让人分不清是华彩光鲜下隐藏惨淡,还是奢靡速朽中包裹天真。而故事将尽,鲁道夫和尤利娅多年后相聚,在简陋的屋子里切切发笑,看似温情弥漫,但这样的画面让我惆怅。

经历了这么多年能告诉他人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小事而那些让人生急转的曲折都被自己隐去了。这一点可能每个人到头来都一样。

故事的最后,鲁道夫用一个完美的皮鲁埃特旋转消失不见,留下他说的‌‌“幕起幕落,死死生生‌‌”。他把人生的激情无所保留地献给舞台,留给自己的是富有争议的一生和孤掌难鸣的孤独。

看到这样的结束,我还是会心痛。但是遗憾伤感都是局外人的,当一个人决定把自己献给热爱之物哪怕带着毁灭的危险其实也是心甘情愿。

09

《边缘故事集》和《失落的南方》

路易斯·塞普尔维达

我反复读过这两本书的开篇,‌‌“我曾存在于此,无人会讲述我的故事‌‌”,‌‌“我们见过的所有事物都不再是此前所见的模样‌‌”,前者是作者看到的刻在贝尔森集中营的近乎诗剧般的呼喊,后者是作者对世界之南的自然倾覆发出的叹息。

这两句话在我头脑渐渐互文,我们度过人生失落在所难免人世与自然都随着飞驰向前的时间一点点地被抛离在后面。

但在这些布满失落的书写中,被我打捞起来的情感不是绵长忧郁,而是一种‌‌“事已至此‌‌”的干脆利落。

作者从阿斯图利亚斯人那里学到,‌‌“生活是由微小的成功与巨大的失败构成的无尽合集,但是幸福并不难。‌‌”

在拉美文学中我时常读出一种特别的浪漫哲学。尽管殖民历史造成的伤口永久敞开但人们有一种刚毅的乐观能在破碎中找到平静。我将其归因于对生命的虔诚。正如作者所写,‌‌“尽管生命却是短暂而脆弱的,尊严与勇气总能赋予它无尽的活力,教我们坦然面对它的诡谲与不幸。‌‌”

10

双城故事今日纽约最坏以及最好的时光

约翰·弗里曼

本书编者约翰·弗里曼联系了28位作家,讨论他们居住或曾经居住过的纽约,作家们用各种各样的回应方式——回忆录、小说、诗歌、游记、报告文学,法庭记录等等——成就了这本书。

书中说纽约是双面之城,一方面有梦想的无限可能,另一方面也有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引起的众多社会问题。与其说这本书是28个人写下的纽约,不如说是大都市里各人的小命运。

我个人很喜欢汉娜·汀婷怀念的那位开朗仗义,但也让人感觉孤独,会持枪保护他们共同租住的廉租房的莫霍克人。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现象,她怕是很难遇到这样的人。命运大概就是如此在我们身上取走了东西也会补偿一些。

同样是写美国城市,相比经典如《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个人认为《双城故事》可读性更强,让读者的思考空间也更大。因为里面充满鲜活的个人经历和权衡,其中的成功与失败,更为亲近。

每个人的小命运在城市运行中、时代背景下看起来那么无关痛痒但对于个体来说这就是一生所有所以是值得关怀的。如果这些年的阅读给我过什么启发,那也就是这点体谅。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