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跷二郎腿是否有害健康

你喜欢什么坐姿?很多人都喜欢翘二郎腿。还有人根本不跷二郎腿,甚至会把双腿分开很远。这些人应该很喜欢美国1999年发起的一项名为‌‌“The Great Cross-Out‌‌”的宣传活动:出于健康考虑,当时有一家膳食补充剂公司鼓励民众不要整天跷二郎腿。

不跷二郎腿真的更健康吗?据说,长时间跷二郎腿产生的不良后果包括血压升高、静脉曲张和神经损伤,但这些结论都值得商榷。

当然,如果你保持一个姿势的时间过长,腿脚都会感觉麻木。这是因为跷二郎腿会压迫膝盖后面的腓神经,这条神经专门负责为小腿和脚提供感觉。但如果你因为这种姿势感觉发麻,那只是暂时现象。

然而,长时间保持某个姿势会导致腓神经麻痹,从而引发‌‌“足下垂‌‌”,令你无法抬起脚的前部和脚趾。韩国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一系列的病例,希望找出主要的病因,但却发现,跷二郎腿并非其中之一,反倒是长时间盘腿坐在地上有时的确会引发这一疾病。事实上,跷二郎腿不太可能造成长时间的麻木,因为一旦感觉不舒服,我们往往都会改变姿势。

跷二郎腿对血压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当你测量血压时,医生或护士通常会让你把胳膊放在椅子或桌子上,他们还会要求你不要跷二郎腿,而是把脚平放在地板上。这是因为他们担心跷二郎腿可能导致血压读数暂时升高。到2010年,已经有7项研究发现跷二郎腿的确会导致血压读数升高,而另外一项研究发现此举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然而,很多研究的样本都很小,而且仅依赖于一次的血压读数。其中一次规模较大的研究是在伊斯坦布尔的一间高血压诊所里进行的。那里的研究人员针对跷二郎腿和不跷二郎腿两种坐姿测量了多组数据,结果发现,跷二郎腿后的血压的确会上升。但关键在于,如果跷二郎腿3分钟后重复测量,血压读数又会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血压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那些已经因为高血压而接受治疗的人。

有两种机制或许都有助于解释跷二郎腿为什么可能导致暂时的血压上升。一种是,将一条腿的膝盖架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时,会将腿部血液向上挤压到胸腔,导致心脏压出的血液量增加,从而令血压升高。另外一种解释是,腿部肌肉的等长运动(不活动关节的运动)增加了血液流过血管时面临的阻力,导致血压升高。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交叉脚踝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为了判断哪一种解释更符合实际,荷兰奈梅亨市的一项研究采用了多种生理测定指标。该团队发现,血管阻力并未在心率放慢和跷二郎腿时增加,但心脏压出的血液的确增多了,表明血压升高是因为跷二郎腿这个动作将更多的血液推向心脏所致。

由此可见,跷二郎腿似乎的确会导致血压暂时升高,但仍然没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表明这个动作会产生长期影响。不过,仍有一个例外:血栓风险较高的人群最好不要长时间跷二郎腿,因为对他们来说,阻碍血流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但即便跷二郎腿不会令血压长期升高,它又是否会导致静脉曲张呢?静脉曲张的形成因素并不神秘。通常而言,血管内有许多微小的瓣膜阻止血液向错误的方向倒流,但如果这些瓣膜被拉伸,引发功能受损,就会导致血管体积扩大,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静脉曲张。还没有证据表明跷二郎腿是形成静脉曲张的关键原因。事实上,静脉曲张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

如果跷二郎腿不会对血管、血压和神经产生长期影响,那么这种姿势是否会对关节构成伤害呢?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一天跷二郎腿的时间超过3小时,就更有可能导致身体前倾和肩部变圆。但这项研究依靠的是人们对每天跷二郎腿的时间展开的自我评估。我写这篇文章时恰好也跷着二郎腿,但我并不知道我一天会有多长时间保持这种坐姿。今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人们在跷二郎腿时笔直坐立,便可克服姿态问题。当然,你身边能否有专门的人始终提醒你保持笔直的坐姿是另外一个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习惯把右腿架在左腿上的人,几乎是习惯把左腿架在右腿上的人的两倍。

无精打采的姿态肯定不好,但如果你喜欢跷二郎腿,或许会对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Erasmu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的研究结论很感兴趣。他们发现,跷二郎腿也可以带来一些好处。研究人员对男性和女性两类人群的三种姿态展开了研究,包括:双腿放直、跷二郎腿、在跷二郎腿的同时交叉脚踝。他们随后对组成骨盆的4块骨头在对不同姿势下的具体角度进行了模拟,以此了解我们跷二郎腿时的肌肉状况。结果发现,与不交叉双腿相比,跷二郎腿会将髋关节后的梨状肌的拉伸率提升11%,与站立姿势相比则增加了21%(有趣的是,跷二郎腿并同时交叉脚踝时的拉伸率反而略低)。研究人员认为,这可以增强骨盆关节的稳定性,效果与拉伸腹肌类似。

所以,如果你喜欢跷二郎腿,这并不太可能对自己构成伤害,只要别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变导致双腿麻木即可。另外,当你乘坐公交车或地铁时,坐在你身旁的人肯定会因为你少占了一些空间而感激不尽。

阅读英文原文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