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清末怪杰辜鸿铭轶事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辜鸿铭祖籍是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他学贯中西,被称为“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语言,获十三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曾对学生说:“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便是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而要去革命,到现在仍在革命。而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在保皇。”

其实,辜鸿铭是怀有叛逆心态的人。

光绪二十八年,慈禧太后过寿,两湖一带地区各衙门张灯结彩,并唱新编的“爱国歌”以示庆祝。此时在张之洞幕中的辜鸿铭对梁鼎芬说:“满街都在唱爱国歌,竟未听闻有爱民歌。”梁鼎芬说:“那你就编一首给大家唱吧。”辜鸿铭脱口而出:“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满座皆惊。

有一年,辫帅张勋过生日,辜鸿铭送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荷尽已无擎雨盖;”下联是:“残菊犹有傲霜枝。”事后,辜鸿铭故作神秘地问胡适:知道这副对联的含意吗?胡适笑答:“‘残菊犹有傲霜枝’,当然是指张大帅和您老头上的辫子了。但不知‘擎雨盖’是指什么?”辜鸿铭答曰:“‘擎雨盖’就是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大帽子啊。”于是两人抚掌大笑。

辜鸿铭主张男权,提倡男人要娶小老婆。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吧?”他的话,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尤其是女权主义者。一次聚会,有一女士是女权主义者,她当面痛批辜鸿铭此论。辜鸿铭频频点头:“嗯嗯,男人就像你开来的汽车的车身,很重要。但车轮更重要,你们女人就是车轮。没有车轮,汽车就寸步难行,就不能动。”这位女士闻言大喜。不料辜鸿铭转而立即反问:“可是,一部车身配四个轮子,为什么一个轮子不能配四个车身呢?”问得这位女士十分尴尬,大窘而无言以对。

辜鸿铭在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备铸币厂时,有一天,铸币厂的外国专家请辜鸿铭吃饭。大家对辜很尊重,推他坐首席。宴会上,一外国人问辜鸿铭:“你能否给我们讲讲贵国孔子之道有何好处?”辜鸿铭解释说:“大家推我坐首席,这就是行孔子之教。如果今天大家都象你们西方所提倡的竞争精神,大家都抢着坐首席,以优胜劣败为规则,那这顿饭大家都吃不成了。哈哈,这就是孔学的好处!”

中日甲午战争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武昌,张之洞接待,辜鸿铭作陪。伊藤知道辜鸿铭奉行孔子之道,调侃他道:“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盛行在两千多年前,却落后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机敏地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竟一时语塞。

辜鸿铭留给国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那条脑后的长辫子了。这在北京,称得上出土文物式的一景。其实,辜鸿铭的辫子早在他去英国留学时就已剪掉。当时他西装革履,一副洋派。后来人人谈论反清革命,他反而把辫子重新留了起来。可能是为了“标新立异”,但这也符合他复古派的身份。

北大的学生嘲笑他脑后的辫子,他反唇相讥说:“我头上的这根辫子,是有形的,很容易剪掉。但拴在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你们很难将其剪除。”

语义隽永深刻,发人深省,令人警策。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