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我差一点犯了和小蓝车一样不可描述的错误

作为共享单车市场上的一支劲旅,小蓝单车早就有陷入困境的各种传言。今晚,其创始人李刚在36氪上的一封公开信直接证实了此事。

在这封迅速刷屏的信里,李刚追忆往事,叹息失误,以权威当事人的身份道出了坊间口耳相传的导致小蓝单车踩雷的直接原因:

为了追赶生产进度,小蓝单车在四五月份追加了数亿元生产合同,本来预计五月末六月初融资成功后就可以一次性将资金问题解决,而随着资本市场冷静和六月初宣传事故的双重打击,融资变成了泡影,并购丧失了最佳时机。

从6月份开始,仿佛小蓝单车受了诅咒,先是月初宣传事故,影响了一笔大融资和一次潜在并购机会。资本市场急转直下,我跑遍了上百家基金,得到了无数关于产品和团队的称赞,但这一切都没有换来一笔资金,打没了我最后一分骄傲。

我从来都没有否认我的错误,内心中充满了煎熬,几个月寝食难安。曾经我一直以为只要为了公司好,任何决定都是伟光正的,现如今我才知道什么是责任。

李刚说的六月初的宣传事故究竟是什么?这是不可描述之事故。为了不给监管部门添麻烦,这里就不贴截图了。

纯客观地说一句,小蓝车事件的实质是,长期以来的信息隔离,形成了一个日益庞大的政治小白群体,借助一个敏感日的偶然性事件形成了对商业资本和创业机构的致命一击。

这事,使得我不由想起4年前在《博客天下》杂志社的一桩往事。

那年3月底我刚从南方报业离职,半个月后,应博雅传播机构副总郭光东之邀北上主理博雅旗下这本杂志。

5月进厂的最后一期杂志是做清华朱令案。这个尘封已久的要案,其时又在互联网上热炒。我们设计的角度是用一篇大特稿把清华6号楼114女生宿舍作为一个时空黑箱来做精细化雕刻,试图复活这个黑箱里朱令和她三个室友的关系。

这里重点不是说这个策划的内容和稿子的质量,而是说这个封面设计。

签完该期杂志所有版面已是凌晨5点,我打车回到通州九棵树的住处,疲惫中又扫了眼爱疯上美编发来的封面(下面这张),突然想起这期杂志的出版周期,顿时一激灵,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封面大标下面,那两行副标题里面,那两个数字,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竖着连起来一读,再加上出版周期正好赶上那个日子,那岂不是。。。万劫不复啊!

一下子什么睡意都没有了,赶快爬起来给还在办公室扫尾的张伟打电话。对,就是新世相那个文艺教主,那时委屈在《博客天下》做执行主编。

幸好美术总监马哲还没走,于是立即揪住他修改。

最后定稿送进印厂出街的杂志封面是这个样子的:

后来杂志正常出街,《博客天下》差幸没有碰到小蓝车那样不可描述的遭遇。

不过,我主编生涯中第一次被阿SIR找上门来,也是因为这期杂志。当然这是另外的原因,和封面设计无关了。端赖各方神仙护佑,这个麻烦也应付过去了。

无论如何,在主理这本杂志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在整个十六年的媒体生涯里,罕有因我本人判断失误的原因给平台和老板带来过损失。素负胆大妄为之名声,还有师友禳助与些许运气如斯,这是我媒体生涯中最聊以自慰的地方。这是后话不提。

我离开这本杂志已经两年多了,主要的老同事们大多已经风流云散。郭光东现在早已是饿了吧分管PR的VP,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四年前这个初夏里,建外SOHO16栋1704里,那起有惊无险的未遂小蓝车事件。

想起《柏杨回忆录》里记述台湾解严前的文字狱高峰。每天报纸一出版,在字里行间找到把柄的特务会得意地直接给主编打电话来说,可抓到你啦,抓紧到警总来投案自首吧。

这是极端年代里毛骨悚然的记忆,而普通人大多会像王小波父亲那样度过战战兢兢的一生。王对他父亲哲学教授生涯的精辟比喻是:每当他企图立论时,总要在大一统的官方思想体系里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只老母鸡要在一个大搬家的宅院里找地方孵蛋一样。

又想起去年3月那起导致某家网站直接关门的不可描述事件,想起前段某巨无霸地产公司内刊上主席会见省委书记事件,不由不感叹:

一个大家都对政治避之唯恐不及的社会,也多半是一个政治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你最忌惮恐惧什么,自以为对什么躲得远远的,那什么就偏偏找上你。

就是这么吊诡。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