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红楼梦》里,哪个姑娘最适合一起吃饭呢

金庸有一个妙处:武功风格,凑着人物性格。比如洪七公刚正侠义,用的便是阳刚简朴的降龙十八掌;黄药师聪慧绝伦,便自创了华丽斑斓的落英神剑掌。令狐冲性子潇洒,便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黑白子性格阴鸷,便用了滴水成冰的玄天指。

曹雪芹笔下人物不会武功,但曹公别有妙处:饮食起居,都合着人物性格,非只一味夸富。比如林黛玉住潇湘馆,绿竹森森;贾宝玉住怡红院,跟林黛玉是红碧相映;贾宝玉爱喝的枫露茶,一听便是红色,合他爱红的毛病:这等茶水,林黛玉便不会沾染。

林黛玉身子弱,吃东西少,史湘云都敢吃烤鹿肉,林黛玉只能吃吃笑,连吃螃蟹都只能吃一些夹子肉,喝合欢花烧酒;薛宝钗万事无可无不可,除了冷香丸,也不太讲究吃的,还讲究给长辈点菜;她俩对茶,也许更讲究些,这不,招待刘姥姥,还偷闲去妙玉那里喝了好茶。

贾宝玉去探薛宝钗,薛姨妈留吃糟鹅掌鸭信,醇厚韧脆,适合下酒;又用酸笋鸡皮汤,给宝玉解酒。这两个菜,糟鹅掌鸭信和酸笋,都是需要平日下功夫的;薛姨妈虽然借住贾家,到底家底厚,独门独院,吃的也是费时间折腾、清淡又有味的东西,很合她身份。

后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仆人上点心,老太太选了松瓤鹅油卷,更香甜;薛姨妈要了藕粉桂糖糕,清雅些,也合她的风格。

这类小点心,是贾府有趣处。秦可卿生病,什么都吃不动了,只求吃个枣泥山药糕——听来既甜又柔,又不油腻,很合可卿病中所爱。

史湘云送姑娘太太们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听起来就略家常些,没有秦可卿吃得那么细腻。

袭人给史湘云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规格也类似:但桂花糖终究不如枣泥。这里面的细微差别得稍微想想。秦可卿终究是病人媳妇儿,怕比史大姑娘娇贵些。

王熙凤曾经跟刘姥姥吹嘘过茄鲞,是为《红楼梦》第一名菜;但那菜用许多鸡来配,反复折腾,临了只剩点刘姥姥所谓的茄子香,花哨有余,形式大于内容了。我是不太想吃的。

王熙凤家常,是让赵嬷嬷吃火腿炖肘子的,这类菜老爷小姐们未必肯吃,怕嫌粗气;但肥厚浓香,下人吃得大快朵颐,香而不腻。

贾宝玉这小孽障,是全书第二受享用的。在薛姨妈处提一句珍大嫂子家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就送上自家糟的;被贾政打骂了,全家陪他吃荷叶汤,还要所谓玫瑰卤子来调口味,王夫人还送出木樨、玫瑰清露来:又要新奇,又是馋,宝玉这孽障也是难伺候。

袭人身为首席大丫头,也就爱吃口糖蒸酥酪:规格就比各色清露要低了一筹,本分多了。

贵族人家吃饭穿衣都讲究。宝玉连喝粥,配的咸菜都是野鸡瓜齑。梁实秋先生也夸过这道菜。想来味浓而不滞,爽口有味,好。

后来集体过生日吃饭,上的是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腌的胭脂鹅脯、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的绿畦香稻粳米饭。汤、蒸、腌、点心、米饭,都有了;虽然只是鸡鸭鹅上面找,却不俗气,而且饶有余味:酒酿、腌制都是最容易味道醇厚悠远的,一如上头薛姨妈自家腌的鹅掌鸭信。

贾府吃得不太油腻,味道全靠这点细致调味了。

但最懂吃也最有口福的,还是老太太。

老太太偶尔也挑嘴,说螃蟹馅饺子油腻,不爱吃;后来过年夜长饿了,但又不想吃鸭子肉粥。但这不意味着她老人家吃斋。

上头有述,看到点心,她老人家悍然拿了松瓤鹅油卷,口味比薛姨妈还重些。

游了大观园,凤姐送了野鸡崽子汤,老太太还吩咐:炸两块送粥;炸野鸡配粥,比起贾宝玉的野鸡瓜齑,老太太直爽多了。

后来下雪天,老太太吃牛乳蒸羊羔,还说小孩子吃不得;芦雪庵写诗,老太太过来,吃了点糟鹌鹑腿子肉——鹌鹑是很小的,腿子肉更细腻,糟了之后,入味细碎,既解馋,又不难消化,细想真妙。

后来王夫人吃斋,寻思老太太不爱吃面筋豆腐,就送了椒油莼齑酱:清朝时椒油调味不提,莼菜鲜美则是中国历史传奇,好吃得很。

这么一想,比起动不动吃斋口味清淡的王夫人,老太太活得通透多了。薛宝钗观察过,琢磨老太太爱吃甜烂之物,但又不是赵嬷嬷那种火腿肘子可以打发的。老太太吃甜烂吃得乐乐呵呵,比起王夫人动不动吃斋吃得心思逼仄,格局高下都在饮食上了。

大略整个《红楼梦》看下来,赵嬷嬷们不挑剔,吃个肥厚,如果他们乐意,我很想蹭他们吃个家常菜;袭人这些小姑娘爱个甜口,可以跟她们一起喝下午茶;林黛玉与薛宝钗小姐们吃得少,我也不敢高攀她们;妙玉很挑剔,但我怀疑她什么正经东西都不吃。

贾宝玉口味已经很刁钻了,但大体也是清爽一派;薛姨妈很有口福,但也清淡。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乐意蹭老太太一桌吃;一来她吃得精,二来又有味,三来是甜烂之物,不会清汤寡水;四来老太太人好,看着刘姥姥都很慈和呢,吃东西不会战战兢兢。

反正一看老太太描述的菜谱,就让人觉得好吃顶饿有味的硬菜。虽然写诗联句是宝玉和姐妹们更好,但穿衣吃饭、日常用度,到底姜是老的辣,品味高、懂生活,还是要看老太太啊!

——就像,如果有机会,我们大多数都想找个假期回去,陪外婆吃顿饭似的。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