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直播暴食到匿名催吐:当饕餮之欲遇上身体歧视链

暴饮暴食和苗条身材,两个完全相反的诉求同时出现,折射出身体控制和阶级歧视的新面貌。

占领各大网站美食视频区大胃王正逐渐成为一种现象。15分钟吃8碗汤面,挑战吃完888块大牛排……层出不穷的大胃王和他们挑战人体极限的行为吸引了不少观众。bilibili美食区的前几名也常常被大胃王胡吃海喝的视频攻占。腾讯视频更是推出美食节目《来吃来吃大胃王》,邀请当红大胃王来节目上展现‌‌“绝技‌‌”。拼命吃饭就能红,这一诡异的潮流深深扎根于当今互联网世界中。

更让人感到离奇的是,这些大胃王大多是女性,并且基本都面容清秀,身材瘦削——暴饮暴食和苗条身材,两个完全相反的诉求同时出现在了这一群体身上,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下身体控制和阶级歧视的新面貌。

从吃播到大胃王:‌‌“看吃饭‌‌”的兴起

吃饭直播,简称‌‌“吃播‌‌”,起源于韩国,,是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观看主播享受美食的一种节目形式。2014 年,韩国吃播员朴舒妍的吃播被网友剪成视频放上YouTube,随后吃播节目便在亚洲地区盛行起来。根据《每日邮报》相关报道,韩国少年金成镇通过直播自己吃晚饭的过程,一晚平均可赚万元人民币,如今他已经拥有上千名粉丝远程陪他吃饭聊天。

伴随着吃播的走红,各种各样吸引眼球的形式也开始流行,有探访美食餐厅的,有展现拿手厨艺的,有制作创意料理的……最终,能够将食物排兵布阵然后全部剿灭的大胃王脱颖而出,成为了吃播界一道显眼的风景线:日本人气播主木下佑香曾连吃100个汉堡、100块炸鸡、200个寿司、2.5公斤的纳豆饭。韩国的大胃王‌‌“奔驰小哥‌‌”,号称可以将摆得满满当当的大量食品‌‌“暴风吸入‌‌”。

在中国,网红大胃王还是要从密子君说起。她可以在视频中干吃8斤白米饭、10人份的黄焖鸡米饭、20屉蟹粉小笼、100只鸡翅、堆成山的海鲜自助……除了大胃王密子君以外,大胃王甄能吃、大胃王阿伦、大胃王朵一也因为各自的特点走红食坛。比如甄能吃一顿能撸550个串串,阿伦一顿可以吃6只烤鸭、4个热菜、9碗酸奶、5瓶饮料,令人瞠目结舌。

对于观看大胃王吃饭的观众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满足挑战人类极限的猎奇心理。日本东京电视台2005年4月开播的《元祖!大胃王决定战》是曾经世界最火的大胃王比赛节目之一,最盛期甚至创下20%的收视率,也创造了巨人白田和辣妹曾根等许多名人。据其制作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节目的成功没有什么特殊的制作秘密,仅仅是因为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看到一个普通人吃下几乎不可能吃下的大量食物,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很爽快。‌‌”

不过,比起之前流行的各种具有强烈竞赛性和成败悬念的大胃王比赛来说,如今的陪伴型吃播,节奏更加缓慢绵长,也没有什么刺激性,更多的是对于纯粹的食欲的满足和私人情趣的回归。比起浮躁现代生活中充满着种种应酬交际和人情规矩的饭局,这些大胃王们想吃就吃,爱吃啥就吃啥的行为令粉丝羡慕和着迷,他们肆无忌惮地大快朵颐似乎更接近食物带来的快乐本身——没有价格攀比,没有客套和礼仪,不在意摆盘,吃的多半也不是山珍海味。大口狂吃之后,大胃王们还会表现出非常快乐开心的样子,食物与私人的趣味和幸福相连接起来。

也许正因如此,不少吃播的粉丝都声称,他们热爱把节目‌‌“就着饭吃‌‌”,甚至有厌食症粉丝写信说感谢吃播视频缓解了自己的厌食症。不过,离奇的是,这些狂热的‌‌“吃货‌‌”们,似乎并不想要看到过度满足口腹之欲所带来的后果。

暴食与呕吐:塑造好身材吃货

众多大胃王以女性居多,大多身材娇小、瘦削,长相可爱,纤弱的身材与狂放的食量形成了巨大反差。对于爱看大胃王吃播的观众来说,外表显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从弹幕和评论中不难看出,粉丝的讨论频频显示出对大胃王外表的欣赏和赞美:‌‌“真的很好看!第一次看她吃我就停不下来了‌‌”,‌‌“颜值在线,性格也好,是我最喜欢看的大胃王‌‌”……在粉丝的鼓励下,大胃王们通常完妆上镜,悉心打扮,有些还直接说明自己的身材。例如大胃王甄能吃就表明自己身高170,通常体重是94斤,最胖不过99斤,而且强调自己的腰非常细。

一个九十多斤的女孩每次吃饭都吃十几斤却长不胖,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更何况大胃王们吃的大多是烤肉、火锅、蛋糕、油炸物等卡路里爆表的食品。按照大胃王们胡吃海喝的数量来算,如果不是胃的构造和普通人不一样,或者代谢系统特异,哪怕除去吃饭时间都在不眠不休地运动,也几乎不可能把三餐消耗掉。

有的大胃王确实可能天赋异禀。一期日本节目曾经邀请医学专家对木下的胃部CT扫描,发现他的胃确实异于常人。但是这只能说明她的胃容量特别大,那些接二连三出现,总是轻飘飘说一句‌‌“吃不胖,吸收好‌‌”,或是声称自己锻炼两小时就能维持好身材的大胃王们,确实难以让人信服。

随着大胃王热潮的逐渐升温,一些关于催吐的传言逐渐流传开来,并且其中一些也获得了证明。最先被‌‌“扒皮‌‌”的是以‌‌“天天跑步所以吃不胖‌‌”为借口的主播‌‌“大胃少女kiki酱‌‌”。从直播开始,观众中一直就有人怀疑她催吐。Kiki则坚决不承认,结果在重重质疑的声浪和无剪辑直播的要求下,Kiki终于承认催吐并录了视频道歉。

无独有偶,可以算是国内最红的大胃王密子君也被网友怀疑是否催吐。​​百度‌‌“催吐吧‌‌”是42000多名进食障碍症患者的聚集地,吧内的500多万个帖子几乎都围绕着如何进食后吐出来以维持体重。有网友发现百度催吐吧里有一个经常分享催吐经验的账号名为‌‌“小密360‌‌”,其微信号和微博ID和密子君是一样的。

事实上,催吐在大胃王的圈子里早就司空见惯。日本人气电视节目《电视冠军王》中经常有大胃王去美食餐厅比赛狂吃的环节。外景主持人中村有志表示,这些大胃王在赛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到厕所催吐解放。

进食大量食物后进行催吐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行为,长此以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胃酸的酸度很高,腐蚀性比较强,可能导致胃黏膜撕裂,还会腐蚀食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催吐者嗓音嘶哑的原因。长期催吐还会导致身体代谢和消化速度变慢。更糟糕的是,催吐者有可能会罹患神经性厌食症,当呕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之后,只要一吃饭就会呕吐,不吐出来就会浑身难受,进食最终变成了一种负担。

摧残身体的饮食方式和日渐糟糕的身体全部都掩盖在大胃王吃播幸福甜蜜的表演和试吃粉丝推荐美食的亲切感中,形成了难以理解的畸形审美。无怪乎一个饱受催吐困扰的资深催吐吧用户,在知乎讨论美食播主催吐时评价说,这些看似欢欣的吃货行径是‌‌“毒药的糖衣,微笑的眼镜蛇‌‌”。

‌‌“我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歧视链的新宣言?

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忽视,一种崭新而诡异歧视链条正在形成。一方面是人人都自称吃货乃至美食家的潮流日渐汹涌,会吃成为享受生活的标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地拍照分享自己吃过的食物:咖啡厅里的甜点、吱吱冒油的烤肉、精致漂亮的西餐……所有的一切都精心调整光线角度,加上滤镜,张牙舞爪地宣誓着中产或上流阶级的美好生活。

另一方面占领社会的,则是极速扩张的苗条向往。苗条这一需求比什么时候都要来得空前绝后。身体是人类最直接的物质性存在,是自我表演的载体。某种意义上来说,身体的面貌直接宣告了一个人的面貌。就这样,大众媒体和商业团体通过宣传瘦削的超级模特、纤细的明星、有八块腹肌的名人等等形象,把大众难以企及的瘦弱或者匀称的肌肉体型站在了身体歧视链顶端。减肥药、轻食食品、代餐和健身房套餐的畅销,足以说明这种观念的流行。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成为了阶级歧视的一种新型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被宣传为是‌‌“高品质‌‌”和‌‌“努力向上‌‌”。健康被盲目和瘦挂钩在一起,肥胖者的身材往往会被认为是懒惰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结果,导致人人自危。据美国国家进食障碍协会(ANAD)的统计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年轻女孩中,有近70%的人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就算处于正常体型,也会觉得自己过胖而开始节食。

于是,身体成了一个应该被加工、完善的规划。承认身体是一个规划意味着接受这样的观念:身体的外观、大小、形体都可以依据身体拥有者的意志改变,但这对于很多疾病患者以及天生容易发胖的人来说,都是极为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而身体的管理、保养以及外观的修正不只是自我克制的结果,还往往意味着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消耗——健康餐饮、健身房会员、大量的闲暇——底层往往负担不起,因此对身材的管理,自然而然变成了明显的阶级歧视链。

正是受困于身体的歧视但无经历或者无金钱负担昂贵的健康支出,许多人选择了最触手可及的节食减肥。而又因为节食的痛苦和漫长,暴食和催吐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良药。在‌‌“催吐‌‌”吧的发言中,不少‌‌“兔子‌‌”都表示自己的催吐是由节食减肥触发。一边沉醉于不用节食的放松和食物的美味,一边不用承担体重的增加,这种幸福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但催吐者们也在与自己身体搏斗的过程中付出了惨烈代价。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这种行为不可持续,但另一部分却依然还在‌‌“变瘦变美‌‌”的路上,希望瘦了以后能够迎接梦想中的美好生活——即不会面对自卑和体重歧视的生活。

而广大‌‌“吃瓜群众‌‌”,就算没有进行过催吐这种极端的减肥方式,却也都或多或少交织在矛盾的美食欲望和减肥之中。吃播的流行展现了人们对‌‌“放肆吃‌‌”的渴望和对身材的苛求。屏幕中大胃王播主们不顾高脂肪、高热量放肆吃,怎么吃都不怕胖,从而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理想范本。

这些兴高采烈的观众们或许没有意识到‌‌“怎么吃都不会胖‌‌”不过是一场幻梦,也或许就是在刻意麻痹自己,毕竟他们正是为了逃避残酷冰冷的社会才遁入网络上充满烟火气息的美味幻想中。谁愿意从大胃王们甜蜜幸福的脸庞中,看到呕吐和痛苦呢?但事实上,就算在虚拟空间中,面对着治愈心灵又充满感官享受的美食,我们依旧被挟裹在商业宣传、身体规训和阶级歧视之中。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