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实用职场建议给新手

职场如战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认知,是非常可惜,也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其实谁都努力,谁都想出人头地,而那些真正做到的,一定是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成长有着深刻解读与规划的人。

——所以想奉上几条实用的职场建议,给迷茫的你,一点点可循的方向。

80%的精力做20%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会一股脑地扎进工作里,热情是有,就是失之盲目。

一个人在工作中,必须习得一些必要的聪明,这种‌‌“聪明‌‌”,不是闷头奉献,而是学会评判事物的价值。无论什么类型的工作,都遵循二八原则:有20%的工作决定了你80%的最终成果,这20%不是其它,正是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比如你做文案策划,工作内容既有写软文,又有推广方案,活动策划,一一涉及。如果公司的头部资源集中在活动上,而你的优势是很会写活动方案,那么写活动策划案就是你工作中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高价值,是对公司而言的价值,高优势,是对你自身而言的优势,把握好这个法则,你就更容易脱颖而出,抓准自己的核心位置

找工作要看未来发展,而不是价格和难易程度

正如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它值得才买一样,在职场上,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容易‌‌”而作出选择。

我的朋友九九告诉我,大学毕业时摆在她面前的有两份工作,同样都是地产行业,工资水平相同,一份是总裁办行政,一份是营销策划,后者比前者辛苦,甚至要经常去楼盘驻场,东来西去。

但九九她选择了后者,因为考虑到营销策划关联的领域很广,接触的资源更多,未来发展更加立体。

果然,两年后,她顺风顺水地跳槽到业内有名的大公司,薪酬和待遇也大幅提升,之后又跳去品牌营销,同样不费吹灰之力。

她说,这都是第一份工作带给她的,可以吃的‌‌“老本‌‌”。

就在刚刚我还跟先生讨论呢,有些自媒体作者每月给营销号供稿好几十篇,收入也能上万,但我个人觉得,与其每月写30篇高质量稿独家送出去,赚每篇300元的现钱,不如把精力放在经营自己的个人平台、提高个人品牌效应上。

有了个人品牌效应,稿费自然水涨船高,单价上去了,收入才会飙升。这才是长远的路子。

——所以,并不是现在的收入尚且可观,就代表这是个好工作了。

重要的不是现在你在做什么,而是未来三年、五年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一份工作值不值得做,要看它未来的价值有多大,能带你走到哪里。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工作效率

好的工作习惯不难养成,难的是好的思维方式。

职场中最佳的思维方式是:凡事从目的和指标出发,做一件事的同时,也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是为了谁做这件事?你是在服务于谁?ta是站在什么样的核心诉求上?

这能让你事半功倍。

两年前实习的时候,领导曾交代我写一份PPT方案,把大概思路和内容要点简单和我描述了下。

第二天我奉上加班到凌晨的方案,领导看完却并不满意,指出这要改,那要调,要让客户看起来怎样怎样,这时我才听出来,客户是谁,目的是什么。

其实怪我没有事先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客户期盼的方向和角度都不多加了解,努力自然也就滑落为尴尬。

时刻把目的挂在心上,才能找出最佳完成途径。

‌‌“自燃型‌‌”选手,敢在‌‌“漩涡中心‌‌”工作

自燃型的人,是一捆温度合宜便主动发光放热的柴火,从不会被动地等待指令,像牙膏,挤一截才放一截,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积极地融入工作。

这样的人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

何谓‌‌“漩涡中心‌‌”?

工作中无论事情大小,都需要有一个精力充沛、起核心作用的人物,去协调上司、部下和与周围人的沟通,这样的人宛如一股上升的气流,自平地涌起,将与此事相关的全体人员卷入,带动整个团队的氛围。

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的人,更能掌控局面,发挥自己的长处。

一定要清楚个人的独特价值所在

你能为公司和团队创造的价值,决定了你的价值。

想想公司为什么看中你?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越早看清这一点,就能越早高效地工作。

职场讲求的是贡献难以复制的独特价值,而非重复简单劳动。

IP时代什么最值钱?个人品牌最值钱。一个人的替代性越低,估值也就越高。工作中的绝大多数事情,当你去问自己‌‌“我能为同事、为团队、为公司提供什么独特价值?‌‌”的时候,生命力才真正开始。

职场竞争力的保持,在于8小时外的持续学习

年轻小姑娘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时间花在哪儿,成长就在哪儿。与其说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不如说时间才是最大的资本。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持续学习力才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它能将你和别人区分开来。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向学的心。多变的时代里,兴许你在业余得到的养分,能帮你撑出一片新的生天。

谁都不能一蹴而就,职场的智慧,同样。祝愿你我都能早日在职场游刃有余,发挥自己最好的一面,攥得最好的奖赏。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