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隐私去哪儿了?中国迎"刷脸"时代

在机场能够刷脸认证、在大学可以刷脸上课。《法兰克福汇报》注意到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人脸识别摄像头。文章指出,除犯罪嫌疑人外,这种技术也能监控异议人士。《商报》则关注到在华欧洲企业的担忧。

“对警方来说,青岛啤酒节是一场成功。230万访客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4个入口被18个人脸识别摄像头照了下来。镜头在人海中找到了25名嫌犯,他们马上被逮捕。18人被确认为吸毒者,5人有犯罪记录,还有一些曾在警局挂号的诈骗者和卖淫女,青岛警方发言人不无骄傲地宣布,这是首次大范围内使用这种技术”。《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一篇开头这样写道。

作者Petra Kolonko指出,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兴起这种面部识别技术。柏林南火车站正在进行为其6个月的仿真试验。在这方面,中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当局不愿看到批评性的言论,数据保护不是什么大问题:“在省会城市济南,闯了红灯,在几分钟内就会在这个十字路口巨大的屏幕上看到交通违规的人。监控将头将每个不遵守交通罪责的人拍下多张照片,并且录制一段长约5秒的视频。这段资料将会自动与警方的数据库进行对比。几分钟之内,警方会放行发布,大屏幕上除了显示照片,还可以看到此人的姓名住址以及身份证号码的一部分。这一举措旨在震慑。”如果对此并不在意,重蹈覆辙的话,警方可能会将其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在社交平台上公布。

作者接着写道,人群熙攘的北京西站启用了人脸识别验票系统。航空系统方面,南航率先启用了人脸识别智能登机。一些政府机构、学校和大型企业也使用这种方式识别员工和学生。文章指出,研发或使用这种技术的企业认为它可以简化流程:“不过,最感到高兴的应该是安全部门,现在又添了个更有用的监控手段。”

“中国城市中大概拥有全球最密集的监控摄像头。据悉,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城市安全,让罪犯无所遁形。但是在一党独裁的地方不仅犯罪或恐怖嫌犯受到监控,那些因为政治原因被列入安全部门清单内的人也遭到监视。”

“亲中国政府的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员郎平(音)赞同这种监督,他认为国家安全优先于隐私保护。并且他确信,为了防恐,欧洲很快会使用更多的像人脸识别这样的监控技术。”

在华欧洲企业的窘境

《商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则关注到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文章指出,中国政府正在给欧洲企业进入市场增设门槛。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有少数行业,外国企业比之前更容易进入市场,更多其他工业行业被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商会明确发出警告,认为食品行业可能面临巨大障碍,对中国的出口量可能会大幅下减。

中国质检局出新规,如果北京政府实施其计划,那么从10月1日开始,所有进入中国的食品都要出具本国政府签发的无公害证书。

商会问卷调查显示:“其54%的成员认为,与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相比,自己处于劣势。投资规模状况可以清晰看到,去年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提升了77%,达到400亿美元,同一时期,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下降了23%,仅为80亿美元。”

该机构发出警告,如果中国一意孤行会产生政治后果:“如果中国最终不准备提供相互准入市场,就不能指望中国公司永远不受阻碍地进入欧盟市场。”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