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河仓城:将军白发征夫泪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大雪漫天,一支两千人的汉军援军在一丈多深的积雪中艰难跋涉,终于来到一座孤城外。当城门打开,孤悬玉门关外,被匈奴人困绝数月的守城汉军仅剩26人而已,粮草早已断绝。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整个西域而言,是喋血激变的一年。这一年,距东汉王朝派大军出击西域,大破北匈奴呼衍王部,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尚不足半年,匈奴三万大军便卷土重来。

西域都护陈睦及戊校尉耿恭、己校尉关宠被困,东汉王朝却正值汉明帝驾崩,举国大丧,无暇西顾。在玉门关封关,没有一兵一卒援军的绝境中,陈睦和麾下两千汉军全军覆没,关宠战死,仅耿恭独守孤城,绝不投降。

如今,耿恭和残部终于等来了新皇帝派来的援军,不及休整,便急速向汉边撤去。匈奴军队果然追击而至。一路且战且退,人困马乏之际,突然风雪消散,一道炫目的金色很突兀地出现在地平线上。将士们情不自禁高声欢呼,尾随其后的匈奴人则黯然退去。

那道炫目的金色是玉门关和沿线汉长城,里面就是阔别已久的祖国了。此时,所有的将士不约而同地加速向着玉门关挺进。金色的夯土在碧蓝的天空下被建造成雄壮的关楼,木制的梁柱,楼顶铺了青瓦,形制与长安的关楼一致。只是,这里更多了许多的瞭望塔楼、军事堡垒和坚固的墙垣。戍卒执戟横槊,守卫在每一个垛口。当玉门关的大门在身后轰然关闭,这些长年屯戍边关,孤悬西域数月之久的将士终于九死一生。

当年气势磅礴,捍卫过疆土的玉门关,那些雄壮的关楼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烽烟中。在今天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的玉门关遗址,唯余一座黄土夯筑的空城,只四面高墙而已。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否为两千年前的玉门关尚且存疑。

不过,在今天敦煌西北60公里处,古疏勒河畔有一座更为庞大的汉代建筑遗存——河仓城,仍旧以其雄壮、傲岸的姿态矗立在荒莽的戈壁滩头。

河仓城北的古疏勒河道。一百多年前,清政府还利用这个河道运输军粮到新疆。如今,河道已干枯成盐碱湿地。

河仓城北临古疏勒河,建在河滩的土台地上,南北被高出城堡数丈的戈壁环绕,非常隐蔽,是当年汉军屯粮的重要军需仓库。根据专家考证,阳关、玉门关,以及沿线长城、烽燧守军的军需物资皆出自河仓城。

由于不在团队的旅游线路上,河仓城去的游客很少。我们去的那天,再无别的游客。一座古城很突兀地出现在眼前,此前,谁也想不到会看到如此庞大的汉代建筑遗址。这是一座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有内外两层围墙,三座库房并排的夯土建筑。两千年风沙的侵蚀,虽然墙体残损非常厉害,但残垣最高处仍有近7米。

荒凉,是这座古城给人唯一的印象。古代的征夫、戍卒,甚至碧波荡漾可行船运输的疏勒河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风尘变迁中。如今的河仓城,独立于戈壁滩头,只和守门的老头相看两不厌。

然而,对死里逃生的将士而言,敦煌以及整个河西之地虽是祖国,却绝非故园。这里只有黄沙,而非肥美的黄土;身边都是袍泽,而非父母妻儿、亲朋好友。就整个中国的历史而言,他们的名字都叫做——戍卒。

移民和屯垦,是古代中国巩固边防,抵御外族入侵的重要战略措施。根据《汉书》记载,在汉武帝时代,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王朝的版图后,汉王朝在这里设立郡县,并先后在前118年和前111年两次大规模移民实边。与此同时,还设立官田,调集几十万部队、戍卒到边地开展“军屯”。

这的确是中国历史上值得骄傲的一笔,兵不血刃,河西、敦煌一线数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在汉王朝多年的经营之后,从此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及至东汉明帝、章帝时代,河西之地更是汉王朝与匈奴人角逐争夺西域的前沿阵地。

然而,我们在记录这些伟大时代的伟大事件时,却一般不会记得个体的存在和感受。在移民中,有灾民、贫民,还有囚徒、“贱民”,背井离乡、远赴边塞绝非他们心之所愿。而那些戍边的将士,除了要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必须时刻警惕敌人的来犯。“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戈壁荒滩,河西之苦,苦极天下。

今天的我们完全无从想象戍边生活的基本场景,那些远离故土亲人,孤独而艰辛的边关岁月。因为,能留在浩如烟海的史籍里的,只有惊心动魄的外交斡旋和金戈铁马的沙场喋血,只有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而个人,早已被遗忘。

在今天北京延庆县一条峡谷中,有一个古代洞窟聚落遗址,被称为古崖居遗址。一条不到10米宽的山沟两侧,近10万平米的陡峭花岗岩石壁上,遍布着人工凿刻的大小不同的一百多处石室。有专家认为这是汉代边关戍卒的军营。若能得到证实,戍边生活之苦,可见一斑。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关于古代的边地生活,特别是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史书中鲜有提及。今天,我们只有从大量的边塞诗中感受些许。

耿恭是东汉名将,此番孤悬玉门关外却绝不投降,更让他声名大噪。他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事迹。然而,从汉武到清末,移民和戍卒们成千上万,他们默默地来,默默地老去、死去。他们的心中也许都有过一句:“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却从来没有人关注过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痛苦。为了成就一个伟大的时代,为了成就一些伟大的人物,个人的牺牲一直被我们这个民族当作理所当然。

也许是苦难得太久,让我们对苦难有了特别的耐受性,甚至让我们误以为,个人实在太渺小,只能在对伟大人物和时代的意淫中找寻一些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和价值,只是两千年来,被权力彻底抹杀了。

2015-05-08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