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愿世间所有的老师都是苍老师

对于大多数象我这样的中国传统的野蛮、功利、高度的意识形态化的教育体系下煎熬出来的学生,恐怕老师的正面印象不多。往往不是学生太差,而是老师太差。

我读幼儿园的时候是在重庆随军,那个乡下的幼儿园待遇很差,老师们连自来水都喝不上。所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某一天把我们随军的孩子们全部撵出教室,要孩子们回家报告家长,先解决自来水的问题。我还屁颠屁颠的真象放假一样回家说了。老爸直皱眉头。最后部队出钱为老师们解决了问题,然后我也可以上学了。

我小学的数学老师是个退伍军人。我不知道他的文化水平到了那里,但是打人真的是一把好手。他专门做了一根教鞭,用于敲打孩子们并不坚硬的脑袋。一个学期下来,居然把教鞭敲裂了。后来他干脆换了一根铁教鞭,还专门在头上绑了一颗小铁蛋,以使敲打更有力量。有一次他打我的时候,跟我同一间学校的姐姐正好看见,她那时也是个小姑娘,奋不顾身的冲进来把我救了。

最要命的是,这还不是最狠的老师。另一位美术老师喜欢用针扎人。每当他要惩罚孩子们的时候,就会看见小朋友哭着喊着满教室逃命的情景。

打对于学生可能只是身体上的伤害,对于学生的各种羞辱,我们的老师们也是很在行。比如我五年级时候有位女同学因为和男生放学聊了聊人生,被老师认定为早恋,罪大恶极,必须明正典刑。那个女同学站在黑板下上了三天课,每天都是以泪洗面。最后直接退学了。

我中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不小心多拿了一张试卷,结果老师不由分说,认为我有作弊嫌疑,喷了一节课的口水,说得我无地自容,差点怀疑人生。课间操动作不标准,干脆直接被老师拉上站台,为全校表演。幸亏我脸皮厚。

某年的教师节,我们学校的高年级组织了一次给老师捐款的活动。每个人两块钱。钱不算多,但有个同学认为这样的强行摊派有违师道,给电视台写了份信,电视台也转发评论了。结果老师们不干了,居然为此组织游行罢课!结果就是电视台道歉,这个同学被开除……

为人的素质差可能已经是当老师最致命的缺陷,但有些老师的缺陷还不止于此,因为他们专业素质更差。

大学的时候,我的马克思主义课的结业论文,是一篇全面质疑宇宙真理的文章。也是我真正在图书馆第一次开始研究学问得出来的心血。教马哲的教授看完后大为光火,专门写了一段长长的批语。他没有说我的研究到底哪里站不住脚,而是说我已经误入歧途,再不回头就无药可救。结果到现在我都没有回头。

我的另一篇中国革命史的结业论文也是同样路数,因为质疑暴力革命的合法合理,直接没过。传道、授业、解惑,这些老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我很少感受过。

当然大多数中国的大学也许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他们总是有很多大楼,就是没有大师。

反面例子说了那么多,好的有没有?那当然是有,有时候一两个好老师,确实就足以改变我们的人生。

我中学的语文老师当年有个习惯,就是罚那些背不出诗词歌赋的学生留堂再背。所以放学后我们一群差生都会到她家里集中背课文,随便蹭饭。她家的饭我确实蹭了很多,但终于没有白吃白喝,也没有浪费她的苦心,我的语文从那时开始就一直强势。

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就更牛,他也是我父亲、姐姐的老师,教书几十年,我们一家人都是他的学生。这个旧时代的大学生有超乎常人的倔强,脾气在常人看来略显怪诞。他对我的文章很欣赏,经常当做范文来念。高二的时候成绩一度很烂,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一顿臭骂:你看你差你老爸、你姐多远!你这样的人,天生就不该在这里,应该立志去北京读书!

他的这一针鸡血对我真是莫大的鼓励。一个少年能够洗心革面发愤图强,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这样的鼓励。

只是这样的老师真是太少。其实很多当老师的人,在抱怨待遇不高,学生难管,掣肘太多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达到了能为人师的标准。老师这个职业不能也不应该仅仅是谋生糊口的一个工具,他理应有更高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要求,因为你影响的是一群又一群孩子的一生。你没有达到受人尊敬的标准,给你一年过十个教师节又有什么意义。也许你能收十次礼物,但你收不到十次尊重。

在中国,也许真正意义上能得的广大学子拥护的老师,只有苍老师。这样的类比也许很不严肃,但是从戏谑之外,我们能够看到,在一个人性真正觉醒的时代里面,每个人期望得到的是什么。

在我的余生不多的理想中,去给求知阶段的孩子当老师是必须要实现的项目。虽然它现在依然很遥远。在我的故乡,一个叫做石门坎的地方,曾经有一位英国传教士伯格理在百年前依靠一己之力,为刀耕火种的苗民送去现代文明,兴学重教,开化之功,至今都无人能及。这是传道授业,为人之师最高的境界。我们也许不需要达到这样的高度,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和追求,一百多年后还赶不上一个传教士的思想境界,空有再多的教师节也毫无意义。

说愿天下的老师都是伯格理有些不切实际,那就愿天下的老师都是苍老师,能让人怀念,那就已经是成功。

2017.9.10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