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谁是纸老虎?

《纽约时报》记者戴维斯撰文指出特朗普回应北韩时说的“烈焰与怒火”(fire and fury),在美国近代史堪与杜鲁门原子弹炸日本的“毁灭之雨从天降”(a rain of ruin from the air)比拟;文章更引述历史学者说,特朗普今次的激烈言论在近代美国前例罕见。过去大半年在批评特朗普立场上足称鹰派的《纽约时报》,这篇特稿却让人感觉战争阴霾下的鸽派身影挥之不去。美国媒体近期的战争步步逼近报道,使得人们想起半世纪前古巴导弹危机步步惊心的十三天其中一幕:教堂延长开放时间到午夜,门前摆放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和平祈祷”。

美国与北韩的争战发展至今,口舌之外是真刀真枪亮出,北韩试验越洲弹道导弹成功,美国出动战略轰炸机一再飞越朝鲜半岛,其中几次官方发出的照片,机群飞过南韩乌山空军基地。相对于北韩,美国的做法稍为含蓄,冷战年代的乌山是美国在南韩唯一存有核弹的基地,机库内的战机24小时候命,随时出动把核弹扔在北纬三十八度以北的任何地点。冷战结束,美军运走核弹,可是近几个月,乌山一再在美韩战机下方的地平线出现,威吓意味不言而喻。尽管北韩的核武远未达致苏联与美国之间简称M.A.D.的“相互毁灭保证”(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玉石俱焚,但只要一枚带着常规或生化弹头的导弹击中美国任何城巿,那就是一百年来美国国土第三次遇到的致命大型攻击。

美国是在战争之中成长的国家,尤其是过去一个世纪,美军参与所有大型战争,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取舍及平衡,经验远较所有对手丰富。当前的朝鲜半岛,在近代美国来说,最相似的是古巴导弹危机,一些元素与北韩导弹危机雷同:瞄准美国——古巴导弹危机是美国整个东岸都在射程范围,与北韩导弹力足打到美国本土或关岛相似;谈判难行——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似已走到死角,北韩导弹危机则是谈无可谈,连见面也难。唯一不同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军内部鹰派气焰高涨,总统甘乃迪夹在当中极其吃力;这次北韩导弹危机,美军未见类似言词,亦无重演当年参谋长联席会议将领以甘乃迪家族的绥靖旧史诘问甘乃迪这一幕。这是特朗普从历史获得的红利。

甘乃迪政府的白宫高级顾问索伦森(Ted Sorensen)去世前两年出版的回忆录《顾问/Counselor》有相当多章节讲到古巴导弹危机。索伦森是甘乃迪极为倚重的幕僚,既是总统演辞撰稿人又是政治参事,笔下历史重若千钧。当时白宫召集前任高官共同商议危机,包括杜鲁门年代的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艾奇逊是北约签署人之一,任内推动马歇尔计划和《三藩巿和约》,是高官里被认为头脑最好的其中一人。1962年10月17日,艾奇逊被请到白宫,被问到对时局有何建议,艾奇逊答,根据他对苏联的了解,认为美国应该首先轰炸苏联在古巴的导弹阵地。被问到苏联会作何反应,艾奇逊说,苏军会轰炸北约在土耳其的导弹基地报复。再下来,白宫问艾奇逊,美国到时应该怎样回应,艾奇逊答,根据北约协定,美国必须实践承诺,轰炸苏联境内的导弹基地。

地球在毁灭边缘

此时,与会官员再问艾奇逊,苏联到那时候会怎样作出反应。索伦森在书中这样写:“他停了片刻,回答说:‘到了那时,我们希望冷静的头脑可以压倒一切(by then,we hope cooler heads will prevail)’”。事件结束之后很久,艾奇逊接受杂志访问谈到古巴导弹危机,大骂甘乃迪不济,没有才干做大事,说甘乃迪当年侥幸过关,纯是运气之故。索伦森明显对此不以为然,谈到记者问他对艾奇逊评论甘乃迪的回应,他说:“我们确是走运,走运是我们没有听取艾奇逊先生的建议。”历史学者、甘乃迪的总统特别助理史莱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在记述甘乃迪政府的巨著《一千个日子/A Thousand Days》指出,甘乃迪没有听艾奇逊先发制人,是因为他的核心圈子,包括担任司法部长的弟弟罗拔甘乃迪、国防部长麦南马拉,由起初的态度强悍逐渐转为温和,是因为一旦美国开战,将会导致大量死伤。

半个世纪之后的当下,战争与冲突已属常态,核弹的互相毁灭本质依然存在。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摊牌之后,对于动用核武更加敬而远之,核武大量制造的同时,双方历尽艰辛谈判一项又一项限核条约。在战争氛围若隐若现的这个星期,于金正恩与特朗普而言,发射导弹只是一声令下,狭路相逢犹豫却步被视为“纸老虎”。历史在1962年曾经有过类似一刻,最终是甘乃迪与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谈判后双双停手,地球在毁灭边缘存活下来。史莱辛格作为美国历史记事官,他在书中这样说:甘乃迪在古巴导弹危机表现出来是强硬与克制的结合;对启战的思考,甘乃迪想的是战争与国家理念的关系,还有是战后的世界将会如何走下去。甘乃迪在古巴导弹危机翌年遇弒身亡,赫鲁晓夫于1971年郁郁而终,后世对二人虽是褒贬不一,仍不得不感念他们当年使人类免于另一次的“毁灭之雨从天降”,得以繁衍到今天。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