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怎样提升个人魅力

多数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有这样一种人,虽然他走进的房间里满是陌生人,但当他离开时,却会认识10个新朋友,还会跟一些人约好第二天共进午餐,甚至有人许诺给他引荐一位业内人士。

我们把这种人身上的气质称作‌‌“魅力‌‌”。我们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让别人喜欢自己,但这些幸运的家伙却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同样的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虽然很多人认为,社交魅力或让人喜欢自己是一种艺术,但实际上,这其中也蕴含很多科学。

事实上,早在我们与别人见面之前,就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我们能否与之顺利交往,以及我们能否给其留下好印象。研究证明,人们往往会仅凭外貌对我们作出判断。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亚历山大·托多罗夫(Alexander Todorov)的研究显示,人们在看到别人的脸之后不到十分之一秒,就会对此人的受欢迎程度、可信度和能力作出判断。

‌‌“像权威这样的事情与形态特征高度相关,可信度甚至吸引力这样的事情高度依赖面部表情。‌‌”托多罗夫说,他撰写的《颜值:第一印象的强大影响》(Face Value:The Irresistible Influence of First Impressions)一书专门探索了这个现象。

以如此肤浅的方式对一件事情做出如此快速的判断或许有些轻率,但我们其实一直在这么做,只是自己浑然不觉罢了。而且这的确会产生严重影响,它可能影响你的投票决定。一项研究表明,面相可以用于预测美国参议院的选举结果。类似地,与能力有关的面部特征也可以成功预测保加利亚、法国、墨西哥和巴西的政治选举。

我们对某个人的面部做出的判断也会影响我们的财务决策。在一次实验中,被认为可信度较低的借款人通过P2P贷款网站获得贷款的概率较低。虽然放款人已经了解借款人的职业状态和信用历史,但他们还是会根据外貌作出判断。

笑脸相迎

当然,虽然你或许无法控制自己面部的物理特征,但却可以改变自己的表情和笑容。托多罗夫曾经使用数据统计模型开发了一些算法,通过调整我们最看重的面部特征,让一个人看起来更加可信或更不可信。

根据他的研究,当一个人的表情变得更加快乐时,此人也会显得更加可信。

‌‌“人们认为笑脸更可信、更温暖、更亲近。‌‌”托多罗夫解释道,‌‌“这些印象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表情。如果你看看我们的模型,然后通过面部调整使之变得更加可信或更加外向,就会看到面部表情的变化——这些人脸变得更快乐了。‌‌”

如果我们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像自己希望得那么好,还有其他解决方案——我们仍然可以争取别人的好感,让他们忘记最初匆忙做出的判断。

‌‌“好消息是,我们可以很快推翻根据外貌产生的第一印象。‌‌”托多罗夫说,‌‌“如果你有机会见到某人,当你了解到一些关于他们的正面信息时,就可以改变你对他们的态度。‌‌”如果你打动某人,他们通常就会忘记第一眼见到你时留下的印象,即便是负面印象也不例外。

施展魅力

此时便可施展魅力。高管教练、《魅力神话》(The Charisma Myth)一书的作者奥利维亚·福克斯·考巴尼(Olivia Fox Cobane)认为,魅力就是受欢迎的程度和‌‌“与某人互动的愉快程度‌‌”。

与时下流行的描述不同的是,受人欢迎可以带来商业利益。如果拥有更好的社交技巧,创业者更有可能成功,而员工也更有可能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例如,马萨诸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受人欢迎且能提供条理论证的内部审计师,更有可能让管理者认同自己的建议。然而,如果管理者没有亲眼见到这些审计员时,他们可能不会认同这些立场。

西雅图大学管理学副教授苏珊娜·德·加纳斯(Suzanne de Janasz)认为,随着各类组织最近几年逐步摆脱传统的等级结构,在职场人际交往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有没有实际头衔,都能与团队展开合作,产生自己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能力。‌‌”她说。

最好的在于,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让自己更加迷人。心理学家、已经退休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工杰克·谢弗(Jack Shafer)目前担任‌‌“受欢迎度教练‌‌”,他还写了一本名为《喜欢开关》(The Like Switch)的书。他指出,约翰尼·卡森(Johnny Carson)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虽然喜欢独处,但却学会了在摄像机前表现出极高的社交能力。这位已故《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 )主持人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他还曾经对《洛杉矶时报》(LA Times)说,他做完节目后98%的时间都会回家,而不会跟上层人士搞社交。

‌‌“卡森是个极其内向的人,他通过训练让自己变得外向。‌‌”谢弗说,‌‌“节目一结束,他就会收敛起来,回到家里。但在电视上,他向来以笑容和幽默而著称。‌‌”

挑眉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魅力呢?谢弗认为,魅力源自简单的闪眉动作。

‌‌“我们的大脑始终不停地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友好和敌对的信号。‌‌”他说,‌‌“当我们接近某人时,能够表明自己不构成威胁的三大信号是:挑眉——在大约六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快速上下移动眉毛——轻轻歪头和微笑。‌‌”

现在,你已经入门了——希望你没有发疯——专家也认为,受人欢迎的下一个关键是把互动的重点集中于对方。这就意味着不要谈论自己。

‌‌“友谊的黄金标准是,如果你让人们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就会喜欢你。‌‌”谢弗说。考巴尼也认同这个观点,但她表示只有当你对别人的言论表现出真心实意的兴趣时,这种方法才能奏效。

‌‌“可以把对方想象成是独立电影中的一个角色。‌‌”她说,‌‌“你对这个角色了解得越深,就越是着迷。你会发现自己对他们的行为和个性产生发自内心的兴趣。‌‌”

她表示,如果这种方法失败,还可以伪装兴趣。‌‌“把焦点放在他们的视网膜颜色上,‌‌”她说,‌‌“保持这种程度的眼神交流,就可以让人觉得你很感兴趣。‌‌”

谢弗认为,应该表达一些感同身受的想法,这或许能够反映对方的感受。

‌‌“我曾经在电梯里看到一个学生对自己很满意。‌‌”他解释道,‌‌“我说,'你今天看起来状态很好。'他对我说,他花了好几个星期准备一次测验,最终的表现很好。整个的交流让他对自己感觉很好。‌‌”

如果你对自己的沟通对象多些了解,效果还会更好。

‌‌“不应该直接奉承对方,而是应该让别人自己奉承自己。‌‌”他说,‌‌“一旦我知道你的年龄,我就可以这样说,'你30多岁,给BBC写稿?没有几个人这么年轻就能做到这样。'这时,你会在心理上给予自己鼓励。‌‌”

在社交场合——这是很多人惧怕的环境——你可能听到一些跟沟通对象有关的事情,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引出一些与他们有关的话题。‌‌“你可以说,'我听说你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想听听详细过程。'‌‌”加纳斯说。

寻找共同点

德·加纳斯还建议人们强调共同点,即便你们的观点存在分歧。有魅力的人往往很擅长寻找自己与沟通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即便是在共同点不多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当你们的观点不同时,试试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而不要急于回应。研究表明,聪明人往往会这么干。‌‌”她说,‌‌“表面看来,你们的观点似乎完全不同,但如果细致研究就会发现,你们或许存在一些共同的观点,至少大体一致。‌‌”

她补充道,随时关注最新事件和行业新闻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多数人在这方面都有共同点。谢弗还建议从同时(你从加州来?我也从加州来)、暂时(我明年想去加州旅行)或间接(我女儿在硅谷的一家公司工作)的角度寻找共同点。

关注肢体语言

受人欢迎的另一个关键是模仿对方的肢体语言。谢弗表示,当人们展开对话并相互模仿彼此的肢体语言时,表明他们的关系和睦。

‌‌“所以,你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模仿对方的肢体语言,向他们表达善意。‌‌”他说。这也是判断对话状况的好办法——如果你改变自己的位置,另外一个人也跟着改变,表明对话进展得不错。所有的销售员可能都希望借助这个时机开始宣传自己的产品。

如果你希望你跟最好的朋友之间的关系能够持久,或许可以考虑使用谢弗推荐的一些方法。很多人常犯的错误是向新认识的人传递过多关于自己的信息,导致他们有所畏惧。相反,谢弗建议一点点地披露自己的信息——就像面包屑一样——这样一来,每条信息都会像‌‌“好奇钩子‌‌”一样吸引对方的兴趣。

‌‌“你逐步释放关于自己的信息,就可以保持双方的关系活跃。‌‌”他解释道。

但还有一些情况需要让对方快速喜欢上你。如果是这种情况,谢弗也制定了一些策略让人们回答个人问题——他在FBI工作了20年,期间曾经让很多人暴露了机密信息。

‌‌“你看起来像25到30岁‌‌”这样的假设性言论往往会引出别人的肯定回答,例如:‌‌“没错,我30岁。‌‌”或者对你的说法进行纠正,例如:‌‌“我35岁。‌‌”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相互交换,提供一些关于自己生活的个人信息,往往可以换取别人的回报。

‌‌“研究发现,我让某人回答个人问题的速度越快,我们之间的关系推进得也就越快。‌‌”谢弗说,‌‌“所以,如果我想卖点东西,我营造亲密感的速度越快,让你透露各种关于自己生活的隐秘信息的速度越快,你就能越快把我当成朋友,我也能越快卖出东西。‌‌”

如果其他方法都失败了,那就干脆花些时间靠近某人,这同样能让对方喜欢你,即便是在极端环境中也不例外。谢弗在书中提到了他在FBI时的一件轶事:当时有一个被美国关押的外国间谍,谢弗每天都在他的牢房里安静地阅读报纸。通过这种方式,对方最终消除恐惧,产生好奇,愿意与谢弗对话。

‌‌“所以,一开始就是拉近距离,保持耐心。‌‌”谢弗说,‌‌“之后,我渐渐加大强度,向他靠近,增加目光接触等。‌‌”虽然花了几个月时间,但谢弗还是如愿以偿。

所以,下次你走进一个满是新面孔的房间时,只要稍加注意,或许就会成为众人正想结交的对象。

阅读英文原文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