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北京可能打算采取有限军事行动解决洞朗对峙

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巡逻(资料照片)

中国与印度在洞朗地区(印度称都克兰Doklam)的对峙已持续七个星期。继上星期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驻印度大使馆和几大官媒密集发声后,本周伊始中国官媒的调门依然不减。路透社的最新报道说,中印就洞朗对峙的秘密谈判陷入僵局,中方态度强硬。有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可能决心最终发动一场有限军事行动解决这场对峙。

北京坚决不让步

路透社8月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印度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与中国在洞朗地区的对峙遇阻(hit a roadblock)。报道说,印方在与中方的私下谈判中提出,中国军队从对峙地区后退250米(亦有说法是至少200米),印度就会把洞朗地区的印军全部撤出。然而,中方坚持要求印度必须无条件撤军。

报道还说,中方谈判人员曾表示,如果最高层批准,中方人员可以后撤100米,但后来就再也没有任何下文了。另有消息人士说,谈判毫无进展,目前已陷入僵局。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8月7日发表社评,警告如果印度不退让,中国将采取行动。社评说,如果莫迪政府听不懂中国的语言,并且拒绝来自不断升级局势本身的警告,“那么中国对印度新的自卫反击就很可能无法避免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微信公众号“侠客岛”8月6日刊登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的文章,说印军不请自来,之后不退出,“这是要等着解放军送行的节奏”。

筑路引发的对峙

本次中印边境对峙是两国自1987年边境冲突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摩擦,缘起于今年6月16日中国在洞朗地区修建一条公路。中方认为,修建这条公路是中国在自己领土内的主权行为。按照中国的说法,中国分别在5月18日和6月8日两次就修路一事,通过中印边防会晤机制向印方进行了通报,但没有收到印方反馈。

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270余人携带武器和两台推土机越过中印锡金段边界线进入洞朗地区,阻挠中方道路施工人员,形成对峙局面。

中印之争还是中不之争

本次中印对峙与以往两国的边境对峙都有所不同。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对峙发生的地点洞朗并非是中印有争议的,而是中国与不丹存在争议的一片东西约10公里、南北约15公里的狭长高原。洞朗原本被不丹控制,但2007年以来中国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已基本上实现了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

印度认为,虽然印度自身对洞朗的主权归属不存在争议,但印度介入洞朗有两大理由。首先是印度与不丹2007年签有印不友好条约,让印度有权对不丹的外交和国防事务负责。印方认为,中国在洞朗筑路损害了不丹的主权和利益。有多家印度媒体和西方媒体的报道说,不丹曾就中国在洞朗修路向中方表达了抗议。中国官方媒体鲜有提及此事。

印度称,中国与不丹曾在1998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和安宁的协定》。该协定第三条规定,在两国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维持1959年3月以前的边界现状,不采取任何单方面的行动改变边界现状。”印方认为,中国在洞朗修路片面改变了中不边界地区的现状。

其次是印度本身也认为,中国的筑路行为在战略上给印度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不丹政府的说法,中国此次修建的这条道路是将原本在多卡拉山口终止的路延长至不丹的庶草场哨所(Zompelri)。印度认为,一旦道路修通后,中国将彻底控制整个洞朗地区,对印度称为“鸡脖子”(Chicken's neck)的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ui Corridor)构成战略威胁。

西里古里走廊是连接印度东北部,包括阿鲁纳恰尔邦(也就是中国所说的藏南地区)在内的各邦与印度在南亚次大陆主要领土的一条狭长地带,最窄处仅22公里。洞朗最南端据西里古里走廊仅80多公里,再加上洞朗地处高处,中方可在这里全面掌握印度的一举一动。

印度的反驳

中国外交部8月2日发布了阐述中印边界对峙的事实和立场的《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首次明确表示印度“侵入”中国领土。文件以1809年清政府与英国签署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为依据,指出洞朗地区的主权归属中国的这一立场。

该文件称,《藏印条约》的第一款规定:“藏、哲(今印度锡金)之界,以自布坦交接之支莫挚山起,至廓尔喀边界止,分哲属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竹及近山北流诸小河,分水流之一带山顶为界。此段边界线走向条约叙述清晰准确,实地边界线沿分水岭而行,走向清晰可辨。”

但印度方面认为,支莫挚山,也就是今天的吉姆马珍山并非分水岭的起始点。印度和不丹表示,吉姆马珍山以北的巴塘拉(Batangla)才是印度、不丹与中国的交接点。

中国外交部的文件还以1959年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给中国总理周恩来的信为依据。尼赫鲁在那封信中说,“1890年的这个条约也确定了锡金和西藏之间的边界;这条线后来在1895年加以标定。因此,关于锡金同西藏地方的边界,不存在任何纠纷。”

但印度媒体指出,中国政府所说的尼赫鲁1959年的那封信,只找出了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实际上,尼赫鲁在信中还向周恩来表示,中国出版的地图中包含一部分不丹领土,要求中方予以更正。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8月2日的文章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的确存在措辞含混不清的问题,中印双方都可从自己的最大利益出发对条约进行解读。

中国或动用有限武力

在中印洞朗对峙持续近两个月之际,中国似乎越来越不耐烦。环球时报8月5日引述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胡志勇的话说,中国可能在两个星期内清场。

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认为,所谓“清场”并不一定意味解放军会向印军开火,有可能是用强力做法把印度军人强行驱离。他说:“它(北京)要求剩下的少数印度兵离开中国领土,要是不走就几个人架一个,几个人架一个,把你架出去就完了。”

马鼎盛预计,解放军如果动用武力,将会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一旦冲突升级,无论是北京还是新德里都将不好收场。“因为动武解决不了问题,”他说,“它(北京)现在不知道印度的实力和决心,到底想投入多大力度。双方的争拗点并不大。”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U.S. Naval War College)中国海事研究所战略教授莱尔·戈德斯坦(Lyle Goldstein)也认为,北京考虑到其整体的战略布局,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不大可能搞到与印度彻底翻脸的地步。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的看法是,基本上双方不大可能爆发军事冲突,双方都会意识到这对各自都是很糟糕的局面。特别是对北京而言,如果与印度爆发某种程度的军事冲突的话,势必将来要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印度,那它的一带一路战略还怎么搞下去?”

印度时报(Times of India)8月7日的报道说,尽管北京的措辞越来越强硬,但印度理性地判断,中国其实不想开战。报道说,在对峙地区中印双方各有约300-350人。在其背后,印度在甘托克、宾那古里和卡林朋各有一个山地师,每个山地师都有约1万兵力。而中国在后方分三个层次,只有1500兵力。

但环球时报8月7日的社评说,“中国迟迟没动手,是在帮助新德里做出理性选择,而非中国‘不敢动手’。”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戈德斯坦表示,双方的舆论此时都应该表现出冷静和克制,而不是煽风点火。“到头来,这两个拥核大国会发现他们争执的是那么不起眼的一块土地,而且还是在那么高的海拔,几乎没有太多的价值。”他说。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