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刷脸时代,如何防止专制政府“不要脸”?

到处都是摄像头,能识别每个人,随时掌握其行踪——这早已不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所设想的科幻远景。从技术上讲这样做已成为可能。戴着面具可以逃避吗?

在20世纪存在的专制统治的背景下,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48年出版的小说《1984》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生恐怖的科学幻想:一个独裁国家,对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了如指掌。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面部识别技术的成熟已经使小说中设想的状况不再是遥远的科幻。

今年8月初,德国首都柏林启动了一个在公共空间进行面部生物特征识别的试点项目。8月24日,德国内政部长德迈齐埃(Thomas de Maizière)对第一阶段的试点结果作了总结。目前参加识别测试的只是志愿者,他们的个人数据得到保护。

个人数据须保护的伦理准则能避免对公民的监控失去控制吗?以下是几个关键的问题:

公共空间的面部生物特征识别试点是怎么回事?

警方测试的是,在柏林一个火车站安装的监控摄像头能否识别出那些照片已存入数据库的志愿测试者。如果这一系统获准投入使用,就可以用它来搜索警方寻找的人。对于这种做法是否合法,数据保护人士还有争议。

面部自动识别是如何进行的?

系统首先识别出哪些是人脸,然后实时对人脸的生物特征进行分析,如五官之间的距离、角度等。大多数人的上述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特征可以用简单的数字码记录,存储到数据库中,随时可以调取核对。

这种面部识别系统有多可靠?

过去数十年里,生物特征面部识别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改进。配备有高分辨率摄像头的较好的系统识别的准确率在90%以上。就是说电脑比许多人看得更准,尽管人天生就有分辨面容的能力,我们从婴儿时起就天天和不同的人脸打交道。

数据保护做得怎样?

数据保护完全取决于是谁在如何使用这一系统。德国研究机构的信息技术人员开发的面部识别系统会将个人身份数据隐去,这是为了遵守德国数据保护法规。不过只有在一个政府和社会将数据保护作为重要价值予以重视、对严格的法规认真执行的地方,个人数据才能真正得到保护。

面部识别能为我们作什么?

比如可以为市场调查服务:通过面部识别可以发现,顾客属于哪个年龄段,是男还是女。这样就让“互动广告板”成为可能,它能识别路过的是什么样的人,据此在屏幕上打出不同的广告。

护照上早就加入了带有生物信息的照片。边境检查人员可以借助摄像机,来比较面前的旅客与证件上的是否为同一个人。加上识别功能后,酒精测试仪器也能判断出,吹气的这个人是否就是那个获保释、戴着电子脚镣的人。此外,面部识别系统还能成为智能门锁的一部分,“对上脸”的人才能开门。

还有哪些其他的可能?

也许听起来有点科幻,但技术上是可行的:如果将摄像机与更多的软件相结合,安装在公共场所,就能对人进行自动跟踪,只要此人不离开监控摄像的范围。再加上手机数据、汽车行驶数据、电话语音数据,采用面部识别系统的开锁装置--进入建筑物、启动汽车或其他终端设备,就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天候的跟踪监控。

这是合法的吗?

在德国,根据目前的法律,不允许对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的所有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在一个不完全民主的国家就不同了。比如在中国,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中国有关部门现在就已系统地使用面部识别软件,在公共场合的监控录像中搜索要找的人。很多人对自己的生物信息并不关心,有1.2亿中国人是“刷脸”使用支付宝,网约车服务平台“滴滴”也使用面部识别系统来确认司机。

面部识别系统会被“蒙骗”吗?

大把的胡子、面具和面纱都可以让面部识别系统束手无策。不过电脑也能学会认出假胡子和面具,并以此为特征继续跟踪,除非大家都戴同样的面具。另一个障眼法是把一张照片放到摄像机前,它会误以为这是一张人脸。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