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费少爷

文革前,六安黄梅剧团的费团长和他的夫人,两口子都是我们当地的名演员,很让人羡慕。

可惜,他家的大孩子费少爷是“孬子”

“少爷”,是我们家乡大人对小孩子的爱称,并不是专指有钱人家的少爷。智障,在我们当地人口中,叫“孬子”。

孬子,即白痴或傻子的意思,即有智障。

费少爷的家庭条件那么好,却有严重智障,所以大家都为费团长俩口子感到惋惜。

一般有严重智障的孩子,从外表的长相和表情上能看出来。

但费少爷的智障虽然很严重,人们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从外表看,除了他的手指不太灵活,其他与常人无异。他的双目炯炯有神,说话也很利索。甚至给人有这个少年很聪明、很机灵的感觉。

大饥荒时代,费少爷大约十来岁,整日介在黄梅剧团附近厮混。

我比他大一点,住家在京剧团旁边,离黄梅剧团也不远。我从就小喜欢看戏,喜欢在戏园子玩,因此和费少爷很熟悉。

有一年,黄梅剧团搞拥军汇报慰问演出,这种演出一般都是机关单位和街道居委会免费发票,因此人很多。

因为是免费演出,把门不严格,我们小孩子可以很容易混进去。

这种演出,人们不仅想看戏,也想看看当地州官的风采。

人民对那些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们很感兴趣,人民并没有条件能见到为他们服务的公仆。因此,在这样的场合,能看戏,也能瞻仰一下那些尊贵的公仆们的尊容。

何乐而不为?

照例,看戏的时候,观众席的正中前几排座位上,就坐的都是我们当地党政军的领导和头面人物。

这些人后面正排坐的是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两边偏排的座位,坐的才是一般街道的居民观众。

等级分的是相当严格的。

我们小孩子都喜欢趴在台口,或站在舞台旁边看戏。

演出的时候,我看见费少爷也趴在台口。

他向我亲热、友好地做了一个鬼脸,我也向他点点头。

费少爷文质彬彬地在台下看了一会戏,终于耐不住寂寞,走到观众席的首长席的过道旁边。

我知道,台下的好戏要开场了,且肯定比台上的戏精彩。

于是,我尾随费少爷而去。

只见费少爷对观众席里过道旁边的一位军队的首长,恭恭敬敬敬了一个鞠躬礼,严肃认真地问候说:“解放军叔叔好!”

这位坐在首长席旁边的军队的首长,十分开心,连忙躬身还礼。他愉快地对费少爷说:“小朋友好!”

只见费少爷含笑又向这位军队的首长问好说:“解放军叔叔的屁股眼子也好!”

这位军队首长,顿时脸色一变,羞怒交加,不知所措。

他边上首长席上的其他首长,自然也有人看见、听见了这意外的一幕。他们有的人惊疑不定,有的人则大笑喷茶。

因为六安毕竟是小地方,他们这些中,有的人知道这孩子是费团长家的智障活宝儿子。

当时,我就在这位费少爷身后,只笑得我浑身乱颤。

正在这位受到小孩子戏弄的军队首长尴尬难堪的时候,旁边偏排的一位观众,向这位军队的首长解释说:“请首长别生气,这孩子是个孬子。哦,就是他脑子有问题,他是个傻子。”

军队的这位首长,这才无奈地尴尬释怀。

但这位费少爷却不领情,对那个帮他解围的那位观众愤怒地说:“你才是傻子,你一家都是傻子。”

帮费少爷解围的人当然不会跟一个智障的孩子计较,只能一笑了之。

费少爷还有一件趣事。

我们六安有一个特殊的干休所,叫二十四户。

二十四户里面,住的都是南京军区六安籍贯的,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那可是一群老宝贝啊。

在六安,谁都不敢惹他们。

即使是地委大院和军分区大院里面的人。对他们,别管是有理无理,谁也都要让着点。

参加过万里长征的老红军啊,谁都尊重,谁都礼让。

有年春节,庐剧团请二十四户的老红军看戏,这也是历年的老规矩。

费少爷当时家就住在庐剧团,他老先生又不请自来了。

演戏的时候,费少爷偷偷溜到这些老红军身后,他知道他们里面,有一个老头是光秃秃的秃头。

台上锣鼓喧天,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看戏。

费少爷偷偷溜到这位光头老首长后面,在众目睽睽之下,猛然揭去这位老红军的军官大檐帽。

于是,威风凛凛的黄呢绒的军官服上,露出了一个精瘦铮亮的小小的老光头。

费少爷的这一意外动作,让附近在座人,大吃一惊。

这位老首长也暗吃一惊,情不自禁摸摸额头。

费少爷意犹未尽,甩开右手,迅速、使劲地在这位老首长的秃头上,左右开弓,“啪啪”就是两巴掌。然后,他转身就跑。

周围的人想笑又不敢笑。

这老首长先是一愣,回头一看,转而大怒。他气得浑身发抖,站起身大叫:“你个小兔崽子,我日你祖奶奶!”

这位老首长怒极,转而问身边的人:“谁带枪了?你们谁带枪了?给我!我崩了这个小兔崽子!”

这位老首长和费团长是邻居,他认识费少爷,以前也吃过费少爷的亏。

可是,再恼火,能跟一个智力不正常的孩子较真么?

老首长可以训斥专员,可以指责地委书记,可对费少爷,他没辙。

费少爷曾经在我面前夸过海口,说“我谁都不怕。”

他虽然是个智障,但人家说到做到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