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红色高棉兴衰系列(1/28)

(作者附言:本文长篇,开始部分枯燥叙述较多,后半部分会精彩。请读者耐心。本文的参考文献出处有2千多条,全部删掉以简洁文章)

柬埔寨,亦称高棉,是东南亚南端的一个热带农业小国,领土18万平方公里,西部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泰国、越南及寮国(老挝)接壤。柬埔寨有着两千年历史,佛教(Buddhist)是柬埔寨国教,来自印度文明的传入,街上来往的和尚披著鲜黄耀眼的袈裟,民众的问候礼节是僧人般的双手合十,每家安放吉祥神龛。

十六世纪末期,柬埔寨的邻国越南(Vietnam)和泰国(古称Siam)逐渐强盛起来。柬埔寨则轮流成为泰国或越南的属国,也导致泰国与越南之间的长期敌对。1847年泰国再次控制了柬埔寨,泰国人废黜了传统柬王,另挑一位名叫诺罗墩(Norodom)的高棉人,扶植为柬埔寨的傀儡国王,即今日的柬埔寨国王诺罗墩•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的祖先。1863年柬埔寨确认法国对柬埔寨的宗主权和保护义务。法国远征军开进柬埔寨,从此柬埔寨享有了百年安宁。此时越南皇帝也寻求法国保护。1892年法国征服寮国,把越柬寮三国合并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法国允许越柬寮三国各自保留其王朝政体及官制。二十世纪中叶,法国试着把民主制度逐步引入印度支那殖民地,在越柬寮三国的君主制中加进一些宪政雏形,消减了君主权力,使得政府开始建立并具有职能,民间获得出版自由。

柬埔寨生产力低下。法国人不干涉柬埔寨的宗教与民族文化,只把法式文化引入柬埔寨,培育了柬埔寨人对法国的感情和对宗主国的认同。法国人还在柬埔寨建设了公路铁路桥梁和发电厂、自来水厂、造纸厂等。此时,金边只有为数不多的法国开办的学校。代表柬埔寨最高教育水准的是金边的西索瓦高中(Sisowath High School),它由柬埔寨皇家和法国殖民当局所共建。日后柬埔寨的许多风云人物都出于西索瓦高中,包括朗诺(Lon Nol)、施里马达(Sirik Matak)、宋双(Son Sann)、乔氏姐妹(Khieu Ponnary,Khieu Thirith)、英萨利(Ieng Sary)、宋成(Son Sen)、乔森潘(Khieu Samphan)、胡宁(Hu Nim)、康克由(Kang Khek Ieu)等人。

当诺罗墩家族的第三代国王去世后,继任国王莫尼旺(Monivong)与他的60位妻妾嫔妃的性活动,间接地对二十世纪的柬埔寨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一,莫尼旺的一个女儿哥沙曼生了个王子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其二,莫尼旺的一个儿子拉塔里生了个王子施里马达(Sirik Matak);其三,莫尼旺在60岁时纳了个17岁的皇家舞蹈团女演员为应招妃,日后此妃的一个小表弟沙洛沙(Saloth Sar)间接地借助这个关系从乡村来到金边生活。

从十九世纪起,人类在整体上面临了社会的大转型,即从王朝专制社会向民主自由社会的转型。现代的人在基本权利上的平等要求,推动社会对权力建立起监督、制衡的机制,从而发育出现代的民主政治。民主与自由导致社会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富有活力和智能性、又具备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修复功能的复杂系统。在二十世纪里,“众生平等,生而自由”成为不言而喻的普世公理,而公平、公正、人权、民主等等都由此获得天然的合理,普世价值观由此产生,成为全球的共同追求并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

在“共产主义”开始渗入东南亚的时期,一个土头土脑的少年从柬埔寨的磅通省乡下来到了金边。这个其貌不扬,嘴巴半开,说话慢声细气的人,如今被介绍道:“请仔细看看这个人(照片)。你可能对沙洛沙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么提起他的化名就有如巨钟一样轰响……”

沙洛沙,高棉人,日后成为“红高棉”的一号兄弟(化名波布,即波尔布特)。他身世极度神秘,其毕生唯有两次接受西方记者的采访,两次采访相隔20年之久,而两次记者们提出的第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竟然完全相同:你是谁?

今日,靠着访问他的同胞兄弟沙洛生(Saloth Suong)、沙洛内布(Saloth Nep)和姐姐沙洛荣(Saloth Roeung),以及CNN记者瑞得勒(John Readler)深入沙洛沙的出生村庄收集到的信息,世人才对他的身世有了虽然不多但较清晰的了解。

他的亲人分别证明他是1925年1月25日出生在磅通省泼瑞斯博村(Prek Sbou)。他父亲家庭有孩子5男3女。据沙洛沙的亲人们所讲,童年的沙洛沙“小时候胆小而温顺,看到家里杀鸡也会躲得远远的”。1931年他6岁时被父母送往金边,靠一个曾是老国王莫尼旺的“应招妃子”之一的表姐接应。沙洛沙被送到莲花寺庙学习巴利文和佛经,兼当杂工。那个寺庙阴森肃穆,迄今接待了无数对沙洛沙身世好奇的访客。从现有资料来看,少年时的沙洛沙从心理到行为都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在金边,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出生于1922年10月31日,他个子矮矮,比例匀称,精力充足,性情乖张,反复无常。1941年5月初西哈努克登基为新国王。在四十多个王子中,为什么是西哈努克?原因很简单:法国殖民当局“相信一个年轻的花花公子是比较容易被操纵的”。有了时间和王位,西哈努克的色欲爆发,到处寻花问柳,乐此不疲。他甚至不放过老国王莫尼旺的妃子、还有他的表妹(哥沙曼太后妹妹的女儿)和他的姨妈。他曾在24小时内分别与两个女子举行婚礼,他不挑食,大龄妇人和少女,他都不嫌,但睡过后就连名字也遗忘。他很快就有了8男6女共14个孩子。这一系列泛滥的性活动,直到他娶了莫尼克(Monique)之后才停止。莫尼克,1936年出生,法越混血女子,她谨慎稳重,对政治没有兴趣。

二战后,民主与专制这两种潮流发生了直面碰撞,形成在世界范围内两大政治军事阵营的对抗格局。美国主导世界进入了“自由与开放”的国际环境。1946年美国作出榜样,把从日军占领下收复的美属菲律宾给予独立并施以援助。英国受到国际格局变化的压力,终于雍容大度地放弃海外殖民权,用自己对文明的理解,结束了殖民时代。美国倡导国际新秩序,组建了联合国组织(UN)。而法国仍坚持殖民主义,1945年10月法国远征军重返印度支那。

在英属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的鼓舞下,印度支那地区要求结束法国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也在兴起。到了1947年底,柬埔寨的东部“亲越共”游击队与西部亲泰国游击队,联合组成“伊沙拉阵线”(IUF),武装反抗法国殖民当局。

柬埔寨的亲法势力由皇室势力(代表人物是西哈努克)及保皇派(代表人物是施里马达和朗诺)组成。保皇势力追随皇室立场,但不亲法。保皇势力在乡村拥有支持者:出于长达千年的君主观念和王朝传统,柬埔寨人民普遍认为一个没有国王的社会是不正常的。

1947年10月柬埔寨举行政党竞选。由于民主党拥有知识阶层资源,金边学生走上社会为民主党助选,其中包括沙洛沙。他厌恶学习,没有继续读高中,而是进入金边技校学习木工。22岁的沙洛沙精力充沛,话语不多,肯干。就在这一年(1947),在与“金边学生联合会”的助选学生相互串联时,他结识了一个17岁的西索瓦高中学生英萨利(Ieng Sary),两人从此结下终生不解之缘。

英萨利,1930年出生于越南南部三角洲的交趾支那地区,华裔血统。他高身材、长脸型、额头宽,一幅华人相貌而不是身短肤黝凸额的高棉人相貌。1943年他全家移居金边,改换了高棉名字“英萨利”。英萨利头脑清晰,心机敏捷,出言慎重,喜怒不露,也是个天然的学生领袖,他所到之处总有一些追随者。

从党派的私利出发,民主党政府把法国提供的奖学金的一部分名额,直接给了支持民主党的金边学生们,目的是为民主党培育后备力量。其中一个名额给了为民主党积极助选的沙洛沙。1949年底,沙洛沙奔赴巴黎的一所无线电技术学校。在法国,沙洛沙的学习记录是:起初尚能出席课程,不久便开始缺勤,再后干脆不去上课,他没有通过考试,当然奖学金也就停发了。

此时,苏俄的“共产国际”在法国设立据点,输出共产主义。1950年夏,英萨利也得到奖学金去了巴黎学习建筑学,他在法国一直呆到1956年。那时,赴法学习的柬埔寨青年有数千名之多。英萨利有着策划才干和组织能力,他聚拢了一些思想激进的柬埔寨学生,在巴黎的莱特利尔路(Rue Letellier)15号,那是一家咖啡馆楼上的小旅店的一个房间。他们谈论社会新思潮和柬埔寨的独立问题,这些年轻人对很能迷惑人的马克思理论难免会感到新奇。英萨利组织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成员有沙洛沙、乔氏姐妹乔彭娜莉(Khieu Ponnary)和乔提丽特(Khieu Thirith)、宋成(Son Sen)、秀木(Thiounn Mom)和秀蒲拉西(Thiounn Prasit),侯荣(Hou Youn,中国译为胡荣)、乔森潘(Khieu Samphan)、胡宁(Hu Nim,中国译为符宁)等人。这些人在日后都成为柬埔寨共产主义者。沙洛沙是其中唯一的学业失败者,而侯荣是柬埔寨留法学生明星。

法国共产党把许多的印度支那青年引入了共产主义组织。英萨利、沙洛沙等十几个柬埔寨留学生不久后成了法共党员。在法共的影响下,英萨利“小组”所接触到的共产主义实践样板是斯大林主义。1952年英萨利与乔提丽特相爱了。几个月后,他们挑选了法国巴士底(Bastille)革命纪念日的那一天,在巴黎的一个舞厅里结婚。是年,英萨利22岁,乔提丽特20岁。按法国人的习惯,婚后乔提丽特随了夫姓,叫做英提丽特(Ieng Thirith)。

在柬埔寨,1950年3月22日,越共南方局副书记黎德寿在越柬边界的一个小镇召见柬埔寨的几支“亲越共”游击队领导人暹亨、山玉明、杜萨木(3人都是越共党员),讨论筹建柬埔寨共产党组织。11月,越共下令在柬埔寨和寮国分别组建共产党,指定暹亨为柬共总书记,指定苏发努冯为寮共总书记,还规定柬共寮共必须接受越共的指令和协调。

越共为达成建立河内共产主义政权之目的,借民族独立之名,开场了法越战争。得力于中共的大力帮助,到了1951年越共武装的实力膨涨已超过了驻印度支那的法军总数。法越战争情势开始转变。1954年3月,法军在北越奠边府(Dien Bien Phu)战役失利,法国国内要求法国撤出印度支那的呼声铺天盖地,巴黎只得同意结束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和平协议”签署,法国撤出印度支那。按照日内瓦协议,到1954年10月底,柬埔寨各派游击队也须自行解散,包括总数3千多人的“亲越共”游击队,其中2千人由山玉明带领去北越,受训练并成为共产党干部,组成“柬共河内帮”;剩下的1千人留在柬埔寨,组成“柬共本土帮”,越共指定暹亨为“柬共本土帮”总书记,杜萨木为副书记。“柬共本土帮”在未来几年内没有活动,形同冬眠。越共似乎忘记了柬共,因为他们正在兴奋地忙于自己国家(北越)的“社会主义”建设。

沙洛沙在1953年8月回到金边。有资料说是他的亲兄、越共分子沙洛查(Saloth Chhay)引领他与柬共接上了头,并教给他“革命”技巧。他在磅占省乡村从事了共产主义的秘密活动。温威自述文件提到:1954年4月他作为学生旅行到磅占省三特村(Santey Village),偶然与形迹诡秘的沙洛沙等人同住一个木屋。

1954-1955年,西哈努克打败了柬埔寨民主党,完成了专权复辟。他精力充沛,到各地视察,即兴拜访平民,只为愉悦地检阅自己的权力和权威。他高兴地收下农民的诉状,并且必定责骂官员。这期间,西哈努克自任首相10次,还换来换去地任免首相和内阁40多次。他的春风得意,使他的乖张、轻佻、傲慢、反复无常和异想天开,逐渐加深。西哈努克的最重要的支撑者是坚定反对“社会主义”的施里马达、朗诺等人。朗诺担任军队总参谋长,他发挥了军事才能,依靠美国提供的军事装备援助,在其后几年里把弱小而缺乏训练的皇家军队,改造为柬埔寨国防军,扩展至2万多人。朗诺从此掌管军队,长期担任国防部长。朗诺,少言寡语,沉静威严,体恤下属,深孚众望。施里马达担任警察首脑,负责全国治安。

1955-1965是柬埔寨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金边有了宽阔的柏油大街、高大的楼宇和体育场,银行、货栈、商店、餐馆林立。汽车穿梭于街道。许多新建的中学小学出现在城市与乡村,还把“西索瓦高中”扩建为柬埔寨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金边大学”。60年代初,柬埔寨繁荣达到鼎盛,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金边,羡慕地说“希望未来的新加坡建设得象金边一样美丽壮观。”

在苏联,赫鲁晓夫当权为苏共总书记。他出身于乌克兰的煤矿工人家庭,毕业于莫斯科工学院。他是在30年代斯大林恐怖清洗中幸存下来的少数高级干部之一,他目睹了恐怖清洗的全过程并深为反感。1956年赫鲁晓夫开始触动斯大林主义。2月25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党内报告,列举大量事实谴责斯大林搞“独裁暴政”、残酷清洗同党,也使数百万无辜的俄国平民丧生等等。他的报告,击垮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也展示了人性的初步复苏是怎样启动了苏联共产党的改良过程。这一天,理应是共产主义运动最暴虐阶段的终结。但赫鲁晓夫的报告,无意中触发了另一个共产党领袖的一连串的思考、谋略和行动,成为一个更加暴虐的“激进革命”诞生的起始点。未来的事实将展示这个“激进革命”是怎样出现于国家政策上,开启了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链式反应”,使得某些文明悠久的民族比其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更接近于死亡。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