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有一种勇敢叫做坚持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被中共当局虐杀在监狱中,引起全世界的强烈反响。在众多的悼念活动中,刘晓波的精神遗产成为最常见的讨论主题之一。不过这样的讨论,大多围绕刘晓波的非暴力抗争的主张和他的“我没有敌人”的著名陈述而进行,并因此导致各种不同意见的交锋。在我看来,前述两个主题固然是刘晓波思想遗产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因为过于聚焦在这些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而忽视了刘晓波精神的其他重要面向,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因为后者,恐怕更具有感染人心的精神力量,也是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他所彰显的基本内涵。且让我分享一下我感受最深的两点。

我们知道,反对运动面对中共这样的强大的专制政权,劣势是相当明显的,因为前者拥有庞大的国家机器,而反对运动在初期阶段很难得到对抗的物质资源,无钱无权,无人无枪,看起来毫无成功的希望。但是回顾历史我们会看到,对抗专制的运动往往还是会获得胜利,而人类的进步就是积累在这样的胜利之上。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告诉我们: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民主力量最终还是会获得最后的胜利,主要来自于道义资源,这才是反对运动的优势所在。在这些道义资源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勇气和坚持。而刘晓波长达三十年的努力,完美地展现了这两个重要资源的力量。

首先是勇气。1989年北京爆发民主运动,当时的刘晓波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他完全可以留在海外,进行声援工作;他也不是不知道一旦返回中国所要承担的风险,但是他毅然选择了回到中国,直接投身民运。放弃长春藤大学的访问学者的生活,冒着做牢的危险回去一个专制的国家,这样的勇气,不是很多人可以拥有的,晓波拥有。1989年之后,刘晓波已经成为当局的眼中钉,此时的晓波,更加清楚自己继续留在国内的危险,但是他仍然没有退缩,面对随时可能被捕的危险,他联络各地民主派人士,组建“独立中文笔会”,撰写大量文章痛斥中共暴行,这也是需要勇气的,而令中共对他恨之入骨的,正是这种不怕坐牢的勇敢。当局对晓波既恨又怕,一定要置他于死地,所恐惧的,正是他的勇气。因为这种勇气可以感染很多人,带动很多人;也是因为这种勇气,正是最终打败专制主义的道义资源。

其次是坚持。从1989年回到中国那一天起,刘晓波就从来没有放弃过民主运动的推动工作。为此,他先后四次坐牢,30年的时间,一半以上是在监狱中,换做别人,很可能已经放弃,但是具有天生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刘晓波完全没有因为一再受挫而放弃;相反,他倒是愈挫愈勇,直至发起组织了08宪章运动,把中国国内的民主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这种择善固执的坚持,也是反对运动的重要的道义资源。专制主义可以一时打败所有反对派,也可以永远击溃少数人,但是只要反对运动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下去,最后的胜利就一定会到来。这样的坚持的结果,有的人看得到,有的人,例如刘晓波,就看不到了。但是历史会记住,今天的成果,是刘晓波这样的人始终坚持的结果。晓波也会因此而载入史册。

总之,今天我们悼念刘晓波,就是要从他的身上看到勇气和坚持的重要性。事实上,勇气加上坚持,得出的答案就是:希望。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