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祖孙三代街头卖艺:每次一元

华灯初上的江汉路璇宫饭店,晚上7点钟常有一支家庭乐队出现:戴帽子的老人弹拨着尤克里里,中年女人站着吹奏小圆号,旁边的小姑娘敲打着两只塑料桶做成的鼓。

乐队主角是祖孙三代,他们每人的生活都是一部抗病史。当疾病向这个家庭接连袭来时,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手,奏出悠扬的乐曲。

为了患病女儿休养 六旬老父乡下盖房

74岁的老人叫罗金明,退休前是武汉量具刃具厂的工人。吹号的是44岁的女儿罗玲,外孙女格格今年13岁。

罗金明曾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受父亲影响,罗玲从小就学会了吹号。初中毕业后,由于父亲单位效益不佳,父女俩常去歌舞厅里演出,‌‌“那时璇宫饭店也常来,二楼是个舞厅。‌‌”

或许是长期的劳累,罗玲患上了子宫肌瘤,生下女儿后病情进一步加重。格格两岁时,罗玲离婚了,带着女儿回到了父亲家。无法再登台演出,她在附近的江汉区青少年宫做过音乐老师。在此期间,她被查出宫颈癌前高度病变,做了手术后,康复需要长期静养。

2009年,年过六旬的罗金明在黄陂胜天农庄附近,花3000元买了一处废弃的村屋。他和刚退休的弟弟一起,花5年时间将其改建成一栋两层小楼,然后把女儿接过去休养,把外孙女也接到黄陂上小学。

平静的乡村生活,在2015年春节过后被打破了。

父女街头演奏卖艺 自定标准每次一元

罗金明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两包烟。搬到乡下不久,他发现痰里常带着血丝。2015年春节,趁着回汉口过年,罗玲带父亲去武汉市中医院检查。结果令罗玲震惊:父亲是晚期肺癌,可能只有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她不敢告诉父亲实情,只是跟他说病能治,但要戒烟,要化疗。

罗金明倒没觉得有多严重,‌‌“能吃能喝,有多大事情?何况当时都72岁了,也没什么好怕的。‌‌”不过他还是遵循医嘱戒了烟,每顿饭喝一杯酒的习惯,也改成了喝葡萄汁,补充营养。这期间,格格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只能在家边治疗边自学。

家里的积蓄很快花完。2015年10月,看到父亲身体还好,也为了筹集点医药费,罗玲做了块牌子,父女俩在江汉路地铁口附近演出,请大家一次捐一元钱。

收费标准是罗金明定的,他说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演奏水准只值1元。且1元不骚扰别人的生活,他才收得心安理得。再多,对他来说就是负担。

让罗玲欣慰的是,已经过了半年,父亲的身体情况还比较好。直到父亲过了73岁生日,她才告诉父亲:‌‌“医生估计你只有半年寿命了,但现在你已经活了一年多了,祝贺你!‌‌”罗金明听了哈哈大笑。

自己谢绝网络募捐 还省下钱捐给他人

父亲的病情暂时能维持,女儿的病治疗了一年多后有所好转,可以戴口罩出门了。在2016年11月,罗玲也接受了子宫切除手术。

三人的身体有好转后,罗玲就带着女儿和父亲,又来到了旋宫饭店门前,三个人表演起来,‌‌“一方面是筹点钱,另一方面也是当康复训练了‌‌”。

虽然牌子上写着只需1元钱,但每天向箱子里放10元、20元甚至100元的人都不少,还有人找罗玲要支付宝账号,但她谢绝了。罗金明说,自己有重症医保,女儿现在手术后的医药费也不高,外孙女的病情也在缓解,‌‌“我们不需要募捐,也不求发财。‌‌”他说,每天弹弹琴,看到街头街景,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起来。

罗金明很爱看《经视欢乐送》,还曾经给栏目打电话,要给困难群众捐款。‌‌“主持人谈笑来我们家,看到房子很小,听说我们还在领低保,不肯收钱。‌‌”后来是再三解释,他们的生活有保障,捐出的钱是父亲省下来的,谈笑才收下了1000元。

每次出门前,罗玲都会把衣服整理好,‌‌“平时洗好了就用衣架挂起来,穿着就没有折痕,不会皱。‌‌”这是她20多年前演出时就留下的习惯。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