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济南惨案是怎么回事

日本军医于1928年5月在济南病院验尸的照片,被验尸的死者是一个被杀的日本侨民,名叫东条弥太郎,这幅照片长期被误用作“日军731部队”活体解剖照。

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军队在中国山东济南,对城内的国民革命军以及济南市民大开杀戒,造成了中方死伤数千人的惨剧,这起惨剧,史称“济南惨案”。

日本鬼子为什么要在济南大开杀戒?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其历史背景又是什么?在这篇小文里,我们不妨通过近代史资料,以中立的视角,对这个事件,来一个全景式的解读。

要将这件事彻底地讲清楚,则首先需要指出一个时代大背景,1905年,日本在打赢了日俄战争之后,依据日俄《朴茨茅斯和约》以及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攫取了中国的旅顺、大连两处租借地,以及“南满铁路”(长春至旅顺)等殖民利益,这些利益通过1915年《民四条约》得到了延展。

时间到了公元1926年,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国民党率领国民革命军(时称“北伐军”)发动北伐,并于同时公开宣言“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收回东北利权”。所谓“打倒军阀”,在当时就是打倒吴佩孚、张作霖这些人;而所谓“打倒帝国主义”、“收回东北利权”,则是针对日本的,国民党要收回大清帝国时代以不平等条约形式流失的国家主权:旅顺、大连、南满铁路。

1927年,北伐军步步北上,并于当年3月23日攻克南京,据守南京的北洋军阀张宗昌败逃,北伐军浩浩荡荡,进入了南京城。

不料,受“打倒帝国主义”思想熏陶的一部分北伐军将士,在南京城里面,对城里的洋鬼子开展了排外行动,事件逐步升级,并演变成了一场骚乱,结果在这场骚乱中,导致了以下数目的洋人被杀:

·英国人:2名;
·美国人:1名;
·法国人:1名;
·日本人:1名;
·意大利人:1名。

其中,一小部分激进的士兵,则冲进了日本驻南京领事馆,并对日本领事馆进行了洗劫。

这次事件,史称“南京事件”。

事件爆发之后,英国、美国停泊在长江上的军舰毫不犹豫地向南京城开炮、对中国人开展报复,并轰死中方大量的平民。在开炮之前,英方、美方都邀请日本军舰参加炮击南京的报复行动,但是,日本政府拒绝参加这次报复。

读者读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号称杀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在这里为什么会是如此的“菩萨心肠”?

其实,这个与当时日本当时那一届的政府有关。在当时,担任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的是若槻礼次郎,他的这一届政府,叫做“若槻政府”。若槻政府在总体上算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政府,这一届日本政府认为:尽管有日本人在“南京事件”中被杀,日本仍然不应该对中国实施报复,因为那样会激化中国的民族主义、就长远来说,更不利于保护在华的日本侨民。

所以,日本政府当年不批准日本海军参加炮击南京。但是,这件事在日本遭到了巨大的非议,当时有相当多的日本人认为:你日本政府不保护我们日本人,你还是我们的政府吗?当时在日本国内,民怨很大,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海军,都遭到了日本民众的声讨。在这场声讨中,日本舰队有一名指挥官,剖腹自杀,“以谢国民”。

1927年4月20日,若槻政府倒台。在同一天,在日本民族主义的狂热声浪中,另一个人上台了,这个人就是对华激进派:田中义一。

田中义一这个新官上任的日本首相,是军人出身,他的外交思想是:日本是个军事强国,日本侨民在海外“受欺负”,不应该从当事国退让,而应当由日本出兵,出兵到该国,就地保护日本侨民。

时光一晃,到了一年后的1928年4月,此时,北伐军继续北上、攻击山东济南,驻守济南的北洋军阀张宗昌,再次兵败逃跑,当时,在济南居住有一部分的日本侨民。

在这个时候,田中义一作出了决定:吸取去年“南京事件”的教训,出兵济南,说是要“就地保护侨民”,口号深得民心,马上得到议会通过。

所以,日本出兵济南、领先于国民党北伐军进驻济南城,并开始修筑防御工事。

1928年4月30日深夜至凌晨时分,国民党北伐军浩浩荡荡进入济南城。

依据当年担任北伐军第六十五团团长的李默庵在《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中的回忆,国民党北伐军进入了济南之后,开始在一些街头张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并捣毁了日本人经营的《满洲日报》济南分社。与此同时,国民党北伐军第六十四团的士兵,还扯下了济南使馆区的日本国旗,而且,第六十四团的士兵还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地向日本驻济南领事馆开枪,通常是放两枪就跑。

在当时的紧张情况之下,北伐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贺国光耳闻目睹,并于事后写下了一些回忆证言,取名为《贺国光先生访问纪录:济南惨案平心论》。在这一份资料当中,贺国光说:

若我应付得法,仍有商洽余地。第一、当我方向日军交涉要求其撤除防御工事时,日军于夜晚已进行撤除,此乃余所目睹者。第二、双方发生冲突之后,我方20-30人尚在日军辖区内之澡堂洗澡,经交涉,日方派宪兵多人护送归还。第三、事体未扩大之前,日本军官佐佐木到一曾建议双方派宪兵隔开,俾避免冲突。

当然,贺国光笔下的日本鬼子,依照北伐军的要求,拆卸防御工事、将我方人员送回、日本军官的隔离建议等,是日本鬼子的“真心防止事态”、还是“假惺惺”的忸怩作态?不得而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贺国光在这册史料中接着说:

可商洽而未商洽,终而发生惨案,双方都有责任。当时济南市中,我军十数万人麕集,兵骄将横不亚于日军,加上双方仇视,冲突在所难免。某日,余在高桂滋部稍留,即见其部下十余人高声大嚷:我一排枪就杀日本人十几个。

贺国光笔下的国民党北伐军部分士兵,思想激进,抗日士气激昂,这倒是相当可信,当年的北伐军,喊的正是“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贺国光还说:

日本控制区内之商埠,在事件发生时,即下令戒严,我方人员被送出后,日本武官曾来联络,要求我于商埠四周置国旗,并派卫兵把守,则彼此不致冲突,杨杰亦不采纳此种办法。惨案属于偶发,并非日方有计划之行动。

贺国光的证言仅供参考。

5月1日,济南开始流血,依照日方的资料,是北伐军开始向日军开枪;而中方的资料则显示:是日军首先开枪杀害中方的人员。

总之,从5月1日到5月2日,一连两天,在济南城内的日军和国民党北伐军,发生了零零星星的枪战,打打停停,为什么会打打停停呢?因为在冲突的期间,双方的军事指挥当局,不断在接触、谈判,例如日方福田师团的佐佐木到一,就曾经来到北伐军指挥官的办公室,拍打着办公桌,大喊大叫,说什么“你们欺负我们日军人少,再这样下去,大战将无法避免”等一类的话。

5月3日,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伐军交涉员蔡公时在济南“交涉公署”办公楼内被闯进来的一小队日本兵杀害。这件事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5月3日当天,在交涉公署门前,不知何故出现了两具日本兵尸体。日军一个小队发现了这两具日军尸体之后,认为是交涉公署内的人从里向外开枪、射杀了这两名日本兵。于是,这一小队日军撞开交涉署的大门,当时在里面办公的蔡公时率员出来,接见了这群日本兵。

日本兵问蔡公时:你们门外的这两具日军尸体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们开枪杀死的?蔡公时回答道:不是我们杀的。我们也不知道是谁杀的。

于是,日本兵将包含蔡公时在内的公署人员全数捆绑了起来,并开始在公署楼内翻箱倒柜,这群鬼子想着能从楼内找到枪支弹药、进而可以“证明”蔡公时及其下属开枪杀死日本兵的“事实”。

不料,这一队日本兵在楼内什么都没有搜到,恼羞成怒之下,他们竟然丧心病狂,对蔡公时一伙人,大开杀戒,蔡公时不幸殉国,在此期间,交涉署有一名人员侥幸逃出、并记录了上述的前因后果。

雪上加霜的是,当天,有人在济南城内,杀死了十三名日本侨民,读者们从本文封面图片里看到的尸首,就是这十三人的其中一个。

事发之后,日本驻济南领事馆武官酒井隆向日本发去电报,将这个被杀的数字,从十三夸大至二百八十。

新闻火速见报,这下,日本国内舆论哗然,日本军队也兽性大发,他们疯狂炮轰济南城,杀死中方军民数以千计。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济南惨案”。

那么,济南惨案后来如何平息呢?

日军大举攻打济南之后,北伐军在蒋介石的令下、放弃了济南,绕道北上,同时也颇为令人意外的是,日本军队并没有对北伐军进行追击,冲突到此而止。

惨案发生之后,日本部队赖在济南城不走,一直赖到什么时候呢?一直赖到了第二年。

1929年3月28日,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济案协定》,日本军队才从济南撤走,至此,济南一案得以收场。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