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报告:欧洲或在化解朝核危机中发挥更大作用

瑞典知名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报告称,在中国对朝鲜影响力日渐减弱的情况下,欧洲作为朝核问题的非当事方或许能发挥协调与沟通的作用。

这份报告题为《中国与朝鲜的接触:欧洲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作者在中国多地,包括北京、沈阳、长春、延吉、丹东等地耗时两年,搜集了大量实际数据。

报告认为,自朝鲜2006年进行首次核试验以来,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到2013年才发生转变。在2013年的核试验后,中国对待朝鲜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但仍然有不少中国的朝鲜问题专家认为,如果朝鲜能够继续走中国的经济特区模式,朝鲜将能够渐渐走上改革的道路。随着金正恩提出“并进路线”,也就是在发展核武的同时发展经济,这意味着中国模式在朝鲜存在一定局限性。

报告认为,虽然中国官方提出朝鲜去核的目标,但中国的学术圈内质疑去核的目标是否能够达到。中国官方和民间都认为,制裁并不能迫使朝鲜去核,而只能让朝鲜回到谈判桌前。但即便是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越来越严厉,中国学者普遍认为金正恩的政权已经得到了巩固,朝鲜已经进入“金正恩时代”。这虽然有利于朝鲜与国际社会进行谈判,但制约多边会谈的阻力来自于朝鲜之外,包括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以及美日韩三边同盟关系。

报告发现,中国在制裁朝鲜的立场上常常抱有“制裁不应危害到朝鲜人民的民生和正常贸易”的立场。中国对所谓“民生”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造成仍然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制裁期间仍然与朝鲜有生意往来,而朝鲜往往能够找到各种资金来源支持其核武器和导弹项目。

报告认为,在朝核问题上,欧洲或许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作为朝核问题的非当事方,欧洲支持对朝鲜的制裁,但同时也主张通过欧洲的非政府组织改善朝鲜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而且,很多欧洲国家同朝鲜保持了外交关系,这有助于欧洲与朝核问题有关各方开展外交努力。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